蔡以忱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12-14 09:09

蔡以忱,又名一尘,学名滨,1896年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蔡家榨镇白家咀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的父亲蔡宏户为人做帮工,母亲王氏一生务农。他有兄弟6人,排行老三。

少年时期的蔡以忱在蔡家榨镇蔡官田小学读过私塾,后转入黄陂县望鲁小学和长轩岭高级小学读书。他才智超群,能熟练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增广贤文》。他的毛笔字写得很好,每年春节都为乡亲们书写春联。春节期间,当地有玩龙灯、划彩船的习惯,他会编会唱,乡亲们喜欢看他划彩船、唱彩词,因为他唱的内容都是新词,喜闻乐见。他小时候很勤劳,肯做家务事,还乐于助人,常帮老人放牛,遇雨天帮他人抢收麦子。乡亲们称赞说:“以忱这伢,将来一定强宗胜祖,大有出息。”

蔡以忱步入青年时代,求学的同时亦从事革命活动。他于1915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寒窗五载,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且是一名极为活跃的爱国青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影响全国,湖北积极响应,以恽代英为首的武汉学生界,立即掀起了要求释放北京被捕学生的斗争,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蔡以忱是湖北省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之一,是这场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坚分子。

蔡以忱由一名守旧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的知识分子,成长很快。20年代初,蔡以忱先是协助刘文清、孟晋奇、蔡春芳等人主编《江汉评论》,这是一份维护守旧思想的周刊。在董必武、陈潭秋的教育下,蔡以忱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很快转到陈潭秋主编的《武汉星期评论》,开始宣传马列主义,揭露和批判军阀的罪恶行径,提倡改造社会、改造教育、解放妇女。蔡以忱在回家探亲时,也大力宣传新思想,宣传革命道理,还宣传“剪发、放足”——男的应剪去长辫,女的不应裹足。由于蔡以忱思想进步很快,政治觉悟大为提高,1921年,董必武同志亲自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包惠僧在《回忆陈潭秋》一文中提到:“大革命中,蔡以忱在湖北教育界成为一名最活跃最有作用的人物。”1920年,蔡以忱在湖北省一师毕业后,留在省一师附小教书,1921年任武昌私立中华大学教员。中华大学创立于1912年,由参加过武昌起义的陈时校长艰苦开创,办学宗旨是为中国社会培养人才,振兴中华。蔡以忱利用教书作掩护,不知疲倦地做了大量的革命工作。当时,有两个活动据点:一是汉口谦和祥山货行;一是汉口统一街普一布店。革命同志常借谈生意的名义到据点聚会,研究革命工作。

1923年,二七惨案发生后,全国工人、农民、商人、学生、妇女都无比愤慨。在董必武、陈潭秋的领导下,蔡以忱、包惠僧、吴德峰等积极投入了声援工人的斗争。人们常见蔡以忱挑一担小菜,包惠僧头戴破草帽、赤足穿草鞋拉一辆人力车,吴德峰打扮成小贩,穿街走巷,四出宣传,发动群众。在他们的领导下,武汉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抗议军阀头子吴佩孚血腥屠杀工人的暴行,支持京汉铁路工人的斗争。

是年夏季,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员蔡以忱回到黄陂三合店,帮助唐际盛建立党小组。唐际盛曾在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读书,参加过五四运动,1922年加入共产党。唐际盛在黄陂三合店青云庵小学成立了乡村改进社(它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学习进步书刊如《响导》、《中国青年》等。蔡以忱帮助唐际盛在该社成员中择其优者发展为共产党员,扩大党组织力量,开展活动,建立了黄陂县第一个党小组,乃是黄陂革命史上空前的大事。从此,黄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

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标志了大革命风暴的开始,革命风潮,席卷全国。中国人民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使帝国主义感到恐惧,国民党右派和各系军阀相互勾结,纷纷镇压革命力量。当时,连教会学校中的进步学生因反帝爱国也被开除。在这种形势下,为了满足青少年的求学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开展革命活动,蔡以忱与吴德峰、费侃如等积极创办了武昌崇实中学,培养教育革命青年。吴德峰任校长,蔡以忱任训育主任,费侃如任教务主任。教职员中,有共产党员,有进步的国民党员,还有其他进步人士。学校经费困难,由吴德峰等筹措办学经费,每月以50元租得武昌黄土坡民房数间作为校址,学校教员,多是义务兼职,或仅拿交通费。开创时,学生很少,一个学期后激增到200多人。学校分初中、高中两部,初中一个班,高中设师范、法律两科。

在当时轰轰烈烈的罢工、罢课、罢市的“三罢”革命大潮中,崇实中学的革命空气极为浓厚,在学生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成为革命运动的中坚。武汉地区的革命风潮,都无不受着崇实中学的影响,而每次革命活动,都是蔡以忱和吴德峰居中策划。1926年,由共产党员叶挺领导的独立团担任了北伐军的先锋队,高举《北伐宣言》的旗帜,挺进湖南,直逼武汉。为了迎接北伐军到达武汉,崇实中学派了一批学生南下做宣传工作,还英勇机智地到处张贴布告,使军阀惊恐万状。继任湖北省军务督办的北洋军阀陈嘉谟,为了镇压革命,到处逮捕学生,造成了白色恐怖。崇实中学在党的领导下,集合数十名学生,奋不顾身地跑到长街(现武昌解放路)警察分局,把一批被捕的学生抢救了出来。崇实中学还是革命宣传品的转发站,所有从广东转来的宣传品,都经过崇实中学发给各县农会,皆为蔡以忱亲手办理。蔡以忱受董必武指派,到黄梅县发动和组织农民援助北伐军。当北伐军进逼武汉时,从8月31日至10月10日,军阀陈嘉谟负隅顽抗,据城死守,并搜捕革命党人。在围城40天中,蔡以忱及其夫人吴金梅、长子蔡惠安,在粮食断绝并不得不经常搬家的艰险情况下,坚持斗争。他曾用丈余长的白布横书“武昌群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由城内丢出,汉口方面高举此布游行示威,鼓舞了革命斗志。在围城期间,吴金梅带着10岁的长子帮助蔡以忱送信、做掩护工作。当时,军警多次搜捕他。有一次,他和另几个同志机警地越天窗脱险。当月,北伐军攻占了武汉。北伐战争胜利后,蔡以忱和吴德峰都担负了党和政府的领导工作,大多数教职员也走上了革命工作岗位。

此前,1925年7月,董必武、张国恩等主持成立国民党湖北省党部,董必武、张国恩为常委,钱介磐为委员兼宣传部长,吴德峰为委员兼青年部长,蔡以忱为委员兼农运部长,向忠发为委员兼工运部长。

同年底,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了第四次全会,决定在1926年1月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时,董必武率领蔡以忱、钱介磐、袁溥之等人为湖北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结束后,代表团回到汉口,召开了活动分子会,传达会议精神。7月13日和15日,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蔡以忱任大会秘书处主任。会上当选的省党部执行委员有董必武、李汉俊、孔庚、钱介磐、吴德峰、蔡以忱等人。这次大会对湖北地区支援北伐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和安排。大会决定湖北的政运方针是领导全省民众,反对复验红契,反对横征暴敛,以杜绝军阀搜刮民脂民膏。

1926年3月,武汉地区在武昌首义公园举行了纪念孙中山逝世一周年大会。蔡以忱在大会上控诉了军阀的罪行,宣传群众积极援助北伐军,努力完成国民革命。他很有演讲才能,听众很多,博得阵阵掌声,大家深受鼓舞。人们经常看到他在阅马场发表慷慨激昂的革命演说,对于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董必武曾经评价说:“蔡以忱是好手,能写能说能做事。”

1926年11月,继攻克武汉后,北伐军占领了南昌。这时,蒋介石在江西抢占了许多地盘,沿途收编军阀部队,扩充自己的势力,伺机扼杀革命。武汉作为继广州之后的全国革命中心地区,举足轻重。在这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2月在汉口召开了特别会议,决定成立湖北区委兼汉口地委,蔡以忱主抓宣传工作。

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工农运动的猛烈发展,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也日益尖锐起来。为适应革命形势的要求,培训革命干部,董必武在武汉筹建了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党义研究所,董必武任所长。党义所于1927年1月开学,开设军事、政治两大课程。蔡以忱任教员,主讲当前国内革命形势、工农革命运动以及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奋斗目标。蔡以忱还曾在武昌农讲所、黄埔军校(湖北分校)讲授世界革命史。在此期间,蔡以忱还为湖北省第七小学(这是一所党组织创办的学校,校长蔡襄忱是他的二兄)创作了校歌歌词:

红日东升,革命青年,爱惜革命光阴。

日常学问,在革命旗帜下,以求有生。

求自由,求平等,要奋斗,要牺牲,

这是我们的“三字经”。

小学生,努力前进,

完成国民革命,走上世界革命的路程。

1927年2月27日,湖北省发生了阳新惨案。当地大土豪劣绅朱仲炘纠结了反革命武装、流氓地痞,袭击了县党部、县农会,抓捕省农协特派员成子英等9人,用绳索捆绑,浇上煤油,活活烧死。惨案发生后,省党部先派王慧闻去阳新查办。接着,蔡以忱等遵照省党部决定,前往阳新彻底查办。他们在阳新县召开了有五六万农民参加的二二七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并将7名凶手当场枪决,有力地打击了反革命气焰,大长了革命人民的斗志。

3月,湖北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在武昌召开,成立了省农协,蔡以忱为大会拟写了《告湖北农民书》。3月24日下午,举行了第一次执委会,推定陆沉、陈荫林为正副委员长,下设组织、宣传、教育、自卫、建设、调查各部,蔡以忱任组织部长。遵照省农协指示,特派员蔡以忱于会后回到黄陂县,组织成立了黄陂县农会。会后,湖北农运迅猛发展,黄陂县、黄冈县农协成为全省最大的两个农民协会。

4月27日至5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会代表80人,蔡以忱出席了大会,并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同时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的有:王荷波、许白昊、杨匏安、张佐臣、刘峻山、周振声等人。

同年夏,白家咀的乡亲们奔走相告:“以忱回来了!”乡亲们拥进他的家中看望他。蔡以忱刚满周岁就送回乡下的次子蔡光海瞪着双眼,不敢认自己的爸爸。蔡以忱刚刚坐下来,一位戴着军帽和眼镜的青年赶到他的家中,递上一份电报,蔡以忱急忙阅读,接着匆匆告辞,说是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要过好几年才能回来。他安慰父母说:“等将来全国都有好日子时,我再回家看望老人,我将来一定会好好照顾爸爸妈妈的。”并嘱咐6岁的次子光海要听爷爷奶奶的话。投身革命以来,蔡以忱仅回家两次,这次是最后一次回家,乡亲们都依依不舍地目送他离开了家乡。

那时,毛泽东派罗章龙去长沙,并指示物色几位懂军事的同志同去。于是,蔡以忱随罗章龙去湖南。到长沙后,湖南省委决定蔡以忱担任安源市委书记。他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建立革命武装,并与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兼安福县农军负责人王兴亚取得联系,开展革命斗争。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党在现时的任务是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会议选出了由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任弼时等同志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作了重要发言。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赶到安源,在张家湾召开了会议,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湖南省委的秋收暴动计划。王兴亚、蔡以忱等参加了张家湾会议。毛泽东宣布成立前敌委员会,将党所掌握的部队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共约5000余人,毛泽东为前委书记,卢德铭为总指挥,下辖3个团,分别在赣西修水、安源、铜鼓发动起义。第二团由安源的矿工武装和王兴亚的农民军组成,有2000余人,王兴亚为团长,蔡以忱为政委。9月10日是农历中秋节,第二团遵照毛泽东、卢德铭的统一部署,在安源起义,并于是日深夜挺进萍乡,11日清晨进攻萍乡未遂,改攻老关,得手后,乘胜攻克了醴陵县城,15日又攻克了浏阳县城。第二团在王兴亚、蔡以忱的领导下,成为秋收起义的一支中坚部队。

秋收暴动后,临时中央政治局派任弼时为全权代表赶赴长沙,改组湖南省委。9月27日,任弼时主持召开了湖南临时省委常委会,调整了领导班子。会议根据任弼时的意见,书记仍为彭公达,军事部长李子骥,农民部长向俊奇,组织部长林蔚,工人部长李运钧(工人),宣传部长罗章龙,秘书长蔡以忱。次年,由于叛徒出卖,蔡以忱被国民党教导师捕获,旋即被杀害,牺牲时年仅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