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国林

来源:黄山文明网 责任编辑:孙智英 2019-04-12 08:51

臧国林生于新中国诞生的第二年,他的老家河北省安新县北喇喇地村位于著名的白洋淀边,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赫赫有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和《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出自这里。

臧国林出生在一个红色的革命家庭,他的大伯臧占池早在抗日战争初期的1937年就加入了杨成武领导的抗日武装,以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立战功;祖父当年作为抗属代表,积极支前拥军,带头参加土改,1946年惨遭“还乡团”反攻倒算被杀害;父亲臧占海是1945年9月入党的老干部,早年为县公安队队员,后为县检察院副检察长,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回乡;母亲李桂荣也是1956年入党的老党员,长期在村里担任妇女主任。

臧国林自幼在红色家庭的熏陶下成长,从小立下报国之志。在长辈的教育引导下,逐步养成了积极进取、崇尚英雄、向上向善的优良品德。入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文化程度的提升,听党的话、跟着党走,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新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的思想,深深地在他心里扎下了根。从小学到初中,他一直品学兼优,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模范班干部”,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初中毕业后,他立志为改变家乡面貌而发奋图强,舍弃了升学和到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村里担任团支部书记,带领团员青年拓荒造田,发展生产,改变家乡面貌,先后被评为“模范团干部”“学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1969年2月,在我国面临帝国主义核讹诈的紧要关头,当时带有神秘色彩的第二炮兵某部前来安新征兵,臧国林率先报名应征,来到皖南、赣北执行国防尖端工程施工任务。入伍后,臧国林坚定理想信念,把远大的抱负转化为粉碎帝国主义战争威胁和战略封锁、夺取国防工程建设胜利的实际行动。那时候,全军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学习雷锋、学习王杰运动,他处处以雷锋、王杰为榜样,总是拣最苦、最累的活干,很快就成为连队的标兵和骨干。他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勇挑重担,面对施工中的险境,主动承担最危险的爆破任务,多次冒着险情炸开通道、排除险石,清理施工现场作业面,一次又一次圆满完成急难险重任务。1970年1月,他入伍还未满一年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班长,服役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先后受到连队和团首长嘉奖。1971年9月4日,在实施坑道掘进施工任务中,他主动请缨,安装炸药。当炮眼炸响后,为观测爆破效果,他又率先冲进坑道。谁知“砰”的一声巨响,一枚“哑炮”突然爆炸了,滚石击中了他的头部,这位年轻战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1岁。

臧国林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烈士,并追记三等功。

(作者:李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