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炎:湖南安化走出去的妇女运动先躯

来源:学习强国责任编辑:孙智英2020-09-10 12:12

刘炎,字贞静,1903年4月30日生于湖南益阳安化县渠江镇连里下青坪,在四兄妹中排行第二。父亲刘家贵以经营木材为业,驾着毛板船下益阳、闯汉口,见的世面多了。小刘炎出生后,父亲给她取了个男孩的名字,6岁时即送入族立日新小学就读,后来又送她到益阳、长沙等地读书,是当时安化接受新式教育为数不多的女子之一。刘父这番良苦用心,就是希望她长大后不囿于安化大山,能够有所作为。

刘炎从小同情贫苦百姓,时常瞒着父亲将米送给邻居的穷人,还常常帮助家乡贫困的女子学文化。渠江离溆浦不远,刘炎听说从周南女校毕业的向警予创办男女合校的溆浦小学堂,聘请进步青年任教员,传授新知识,提倡新风尚,宣传新思想,羡慕不已,遂前往周南女校就读。是时,周南女校校长朱剑凡是个进步的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也在此任教,上课时结合相关课程讲解马克思主义学说、《资本论》和苏联十月革命成功经验及《社会发展史》,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启发学生结合实际读活书,培养革命人才。因而周南女校被世人誉为“女革命家的摇篮”。

刘炎如饥似渴地学习革命理论,在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教育下,进步很快,受益匪浅。她对封建社会的反动本质有所认识,并十分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希望无产阶级革命成功。当时,南北军阀混战,社会秩序混乱,交通阻塞。刘炎无奈,只得从周南女校转入益阳信义中学(益阳市一中前身)就读。

1923年,刘炎在益阳信义中学读书时,运木材来益阳的父亲被军阀吴光辉部队挟仇关押。刘炎闻讯,心急如焚,立即设法去探监,以营救父亲。可当时女人是不允许探监的,刘炎暗想:军阀和官僚最怕外国人的,对信义中学的学生也不敢惹。于是,她借了一套男生的校服,戴上学生帽,挂上信义中学校徽,急如星火地来到监狱门前。哨兵见刘炎是信义中学学生,只问道:“您找谁?”“我来看望父亲刘家贵!”哨兵急忙进监通报说:“你的少爷来看你了。”刘家贵听了,一脸茫然,等到见面时才恍然大悟。

刘父把军阀吴光辉强收保护费未遂而挟私报复的详情告诉了女儿,要刘炎尽快去信义教会找牧师来搭救他,“政府和军阀是最怕洋人的”。刘炎回到学校,找到校长兼牧师的爱德华诉说父亲的不幸遭遇,请求出手相救。牧师同情刘父的遭遇,钦佩刘炎的孝义,遂同意同刘炎去监狱救父。

吴光辉从狱卒处得知信义中学学生出面搭救刘家贵,自知闯了“洋祸”,细思而恐。但吴光辉心狠手辣,出了个死无对证的毒计,令几个心腹狱卒抓住刘家贵,强行灌下氰化钾。刘家贵口吐白沫,顷刻丧命。狱卒将死者横卧草铺上,造成自杀情状。等到牧师和刘炎来到狱中时,刘家贵已经死了半个多小时了。刘炎悲愤交集,立即写信向省长赵恒惕控告吴光辉杀害无辜。后几经周折,省府才责令吴光辉出钱安葬和抚恤亲属了事。从此,在刘炎心中埋下了仇恨国民党军阀的种子,并决心要同他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为了避开吴光辉的报复,1925年春,刘炎转入长沙含光女子中学读书。在含光女中,刘炎由于苦大仇深,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明确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思想,并要求加入共青团。1926年,刘炎在长沙含光女中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北伐军进入长沙。刘炎组织含光女中师生欢迎北伐军入城,她代表含光女中在欢迎大会上致词。

中共湖南省委发现刘炎思想进步,矢志革命,迫切要求入党,便派她去锡矿山开展工人运动。她来到锡矿山后,与出狱不久的邹建武(1904—1927,新化洋溪镇人,工人运动杰出组织者)等紧密配合,积极做好准备恢复锡矿山矿工会的工作。9月,在召开的矿工会会员大会上,仇寿松(1898—1928,宁乡人)当选为委员长,邹建武为组织委员,刘炎为妇女委员。

为了发动女工及工人家属参加斗争,刘炎根据矿山女工的特点,先办了一所劳工妇女学校,并担任校长,亲自辅导妇女学文化,启发妇女的革命觉悟,并重点培养矿工李春莲(1907—1928,湘乡人,马日事变后遭杀害)等积极分子。在她的帮助指导下,锡矿山妇女联合会迅速建立起来,由李春莲任会长,使妇女成为当地工人运动中的重要力量。这年10月,经邹建武等人介绍,刘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2月19日,锡矿山矿工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刘炎被选为执行委员,并被派往长沙参加省总工会短期训练班学习。马日事变后,她奉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派遣,去新化县联系农民自卫军协同反攻长沙的战斗。当锡矿山工人纠察队经过七昼夜的行军到达湘潭县白水时,突然接到上级“停止前进,把枪支埋藏起来,听候和平解决”的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她决定个人去长沙寻找党的组织,并由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团长的共产党员陈烈(1902—1940,广西柳州人)派兵把她送往长沙。

刘炎在长沙与夏明翰接上关系后,被分配在省委组织部工作,隐居在长沙戥子桥一家缝纫店楼上。8月的一天,她同30多个党团员到又一村教育会坪召开的纪念孙中山大会上秘密散发传单,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叛变革命、残酷杀戮革命志士的罪行。国民党特务气急败坏,大肆进行追捕。她迅速赶回住地处理好文件,然后钻进楼下前面的缝纫店,镇静自若地伏案缝制衣服,使特务扑了空。不久,她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秋收起义行动委员会委员。这时,国民党反动当局已在报上刊登一则记述她的面貌特征并悬赏缉拿的通缉令。同年冬,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调她去武汉工作。她来到武汉后,同原在周南女校的挚友向警予一起,继续从事地下斗争。

1928年春,刘炎在向警予的介绍下,与罗章龙结婚,然后同赴上海,在中共中央工作,任中央工委女工部委员。

刘炎在上海工作期间,毛泽东一家、蔡和森一家、罗章龙一家一度同住在“三曾里”,共同探讨革命真理和指挥上海的工人运动。罗章龙后来有诗为证:

黄浦激浪雪山倾,淮海风云会郡城。

东楚山川多壮丽,西方瘴疬满神京。

亡秦主力依三户,驱虏全凭子弟兵。

谊结同心金石固,会当一举靖夷氛!

刘炎常去女工中调查情况,并常用贞、静、珍、静贞、敬等笔名在《劳动》周刊上发表文章,对国民党反动当局迫害女工的罪恶行径进行尖锐的抨击。她在《揭露国民党社会局欺骗女工》一文中指出:“最近国民党社会局颁布了所谓上海市优待女工生产的规则,上海各大报馆(国民党的走狗报)均纷纷登载,大吹大擂的说是女工生产获得保障了!女工生产真的获得了保障了吗?!”她接着揭露事实的真相说:“女工生产(生孩子)入院要房被费每天要三角,计银洋六元三角,接生费不论平产难产,一律五元……哈哈,这就是保障,该死的国民党社会局!”其文风犀利,一针见血,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三八的任务》一文中,她深刻地分析:“三八不是单纯的妇女运动,她是在世界革命总任务之下,号召全世界的劳动妇女,共同团结起来参加这一革命活动,以至完成这一革命。”“中国现在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号召广大的农民及贫苦群众起来完成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肃清封建残余,推翻资产阶级地主豪绅联盟的反动政府,建立工农专政政权的总任务。目前全国的群众运动已像春苗一般发展起来,所以,广大劳动妇女目前的任务,也是团结自己的力量,参加这一复兴革命运动。”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各地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大力支援十九路军对日抗战。刘炎曾率领一支救护队奔赴前线,积极从事抢救伤员等工作。1933年1月,刘炎来到中央苏区瑞金。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抗日。1939年,刘炎辗转周折,将儿子送到罗章龙手中(其时罗、刘已离婚),毅然走上抗日第一线,并调往汉口(后迁重庆)《新华日报》工作。可惜,1941年她在成都不幸失踪,渺无音讯,疑被敌特杀害,时年38岁。

罗章龙在回忆自己的前妻刘炎时,曾深情地说:“马日事变后,刘炎从锡矿山下来,在省委组织部工作,是省委的得力干部。参加秋收起义,任秋收起义行动委员会委员。她一直战斗在最前列,临危不惧,机警应变。以后去上海任党中央工委女工部委员,在淞沪战争中表现很勇敢,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可惜其后在成都工作时下落不明。”儿子罗平海回忆母亲的时候,对母亲投身革命亦毫无怨言,只有深情的思念。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刘炎一个弱女子,放下自己的小家庭,为的是要建设一个新中国。她的毅力和气魄不输须眉,她把革命坚持到底的精神将与天地长存。

(供稿:安化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