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边天,一样红!

来源:“龙华英烈”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03-08 14:25

从嘉兴南湖的小红船,到建党百年的庆典;从抗日战争的前线,到疫情狙击战的最前沿;工厂中有她们操劳的身影,扶贫路上有她们忙碌的声音……

她们,一直存在于在我们的视界中,出现在每一个决定中华命运的时刻,与党、国家和民族一同屹立、成长。

她们的名字是,中国妇女!

在龙华烈士陵园,

陈列着许多为了祖国奉献牺牲的女性的事迹。

她们的容貌性格各不相同,却有着同样的热爱。

她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代。

她们可以是家境优渥的觉醒者——

△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早年留学日本。1907年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

她们可以是以笔为刀的文人——

△冯铿(1907—1931),广东潮州人。1929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代表左联参加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她们可以是持枪冲锋的战士——

△李林(1916—1940),福建龙溪人。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8年任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多次前往抗日前线杀敌,被贺龙誉为“我们的女英雄”。

她们可以是辛勤劳作的工人——

△蒋贞新(1931—1948),上海人。1945年进入上海申新九厂做工,后进入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办的实验民校读书,回厂后向工人们宣传革命道理。1948年“二·二”斗争中参加工纠队和歌咏队活动。

△王慕楣(1930—1948),浙江杭州人。1946年进入上海申新九厂做工。其间积极参加厂夜校读书活动和进步文艺活动。1948年“二·二”斗争中,参加工纠队和歌咏队活动。

△朱云仙(1924—1948),江苏南汇(今上海)人。1947年进入上海申新九厂做工。其间积极参加夜校活动。1948年“二·二”斗争中,参加工纠队和歌咏队活动。

她们可以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杜鹃(1931—1950),浙江上虞人。1949年任上海第九织布厂工会和青年团的领导工作。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入伍。1950年随部队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某部卫生队工作,曾连续几昼夜抢救伤员。

她们是太阳,在历史的天空中发光发热;

她们是星火,在时代的洪流中熠熠生辉。

她们的怀抱,治愈着饱经苦难人民的伤痕与悲痛;

她们的肩膀,挑起了中国民族崛起的另一半重量。

妇女能顶半边天,管教山河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