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电报记录冀热察挺进军非凡历程
这是两份满含抗战历史印记的文件:一是萧克关于冀热察工作开展后向军委的报告手稿,二是军委给挺进军萧克及军政委员会的回电抄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纸张虽发黄变脆,但苍劲有力的字迹依旧清晰可辨。
▲萧克关于冀热察工作开展后向军委的报告手稿。
1940年,时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的萧克向中央军委报告关于冀热察挺进军“三位一体”战略方针,用十二字概括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展平北”。军委予以回电,充分肯定“三位一体”战略,其正确性也在日后的抗战中得到验证。
▲军委给挺进军萧克及军政委员会的回电抄件。
两份文件将我们带回萧克与冀热察挺进军驰骋战场奋勇杀敌的峥嵘岁月。
1939年初,萧克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前往平西组建冀热察挺进军。途中,他将满腔希望与抱负写入一首诗中:
北渡拒马河,百花山在望。
建立挺进军,深入敌心脏。
放眼冀热察,前途不可量。
军民同协力,胜过诸葛亮。
抗战虽持久,笑我力正壮。
冀热察挺进军就像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平西抗日根据地更加稳固发展。伴随主力不断向东挺进,如何连接平西、平北和冀东以配合华北各地和正面战场成为关键问题。为此,萧克不断分析总结,形成了“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展平北”的“三位一体”战略方针,并报告中共中央军委。
1941年,历经拼搏与牺牲,冀热察地区军民在“三位一体”战略指导下,将平西、平北和冀东三个地区连成一体,东为冀东,西为平西,南为大清河,北为平北抗日根据地,敌人控制下的北平也完全在八路军包围之中,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萧克(1907年—2008年)
1990年,83岁的萧克将军将手稿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他说:“这些东西放在我自己手里意义不大,放在纪念馆,不但有利于热心研究抗日战争历史的同志们,更有利于教育青年一代不忘战争灾难,鞭策他们发奋图强。中华民族强盛了,才能不受外来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