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峰峰镇山底村的抗日地道。
峰峰山底抗日地道战
■李春社 李亚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黑山部队一个旅团侵占河北邯郸。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日军先后派重兵驻守煤炭工业重镇峰峰镇和陶瓷工业重镇彭城镇,在山底村东4公里处挖了一条南北长达40公里的封锁沟,封锁沟的每个路口都建有炮楼据点。而在山底村以西4公里处,是磁县(后改为磁武县)抗日县政府所在地贾壁村;再往西,就是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山底村就处于敌占区与抗日根据地之间的拉锯争夺点上,是晋冀鲁豫边区抗日前沿的一道屏障。
1942年,日军多次集中兵力到山底等村庄进行“清乡”“扫荡”,每到一村就烧杀抢掠,无恶不做。为对付日军对根据地的“扫荡”和骚扰,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五专署成立磁武县,磁武县一区抗日政府就设在山底村。在一区区委书记刘兴隆、区长赵廷训领导下,山底村先后成立了民兵自卫队、妇救会等组织。在民兵队长刘玉宝、武委会主任刘玉珍、自卫队长蔺恩科、妇救会主任蔺芳馨的带领下,发动群众,在原有“躲金洞”的基础上,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挖成了街街相接、户户相通,总长15.6公里的抗日地道,在每个拐弯处留有枪眼,设有陷井、暗堡,在灶底、炕洞、碾盘下、山沟中,都有伪装的地道口,成为进则能攻、退则能守的地下堡垒,同时制造各种地雷等杀伤性武器五十余种、数万件。
1943年,地道挖成不久的一天早晨,日伪军千余人马兵分两路包围了山底村。民兵们在队长刘玉宝统一指挥下,迂回作战,与敌人周旋,时而分散、时而集中,声东击西,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最后,敌人用钢炮炸开墙寨一个缺口,冲进村子。民兵们迅速转入地道,利用观察孔观察敌人动态,只见敌人有的抢粮,有的牵牛牵驴,还有抓鸡的,敲着抗日区公所的锣鼓又蹦又跳。就在敌人高兴之时,民兵们突然从暗堡、墙壁、树洞、房上等处枪眼,一齐向敌人开火,瞬间使敌人陷于火海。日伪军在慌乱中夺路逃跑,逃至寨门口时,被“气死鬼大门”牢牢卡住,任敌人怎么推也推不开,又遭到一阵来自暗堡、墙壁枪弹的阻击,最后只好顺原路从围墙缺口处退出。刚到村外,又受到外线民兵阻击,最后只有部分残兵仓慌逃窜。山底地道第一次显示出了它的威力。
在太行边区,战斗英雄刘玉尚一枪打死两个鬼子的故事广泛流传。1944年9月17日,日军闻知一区抗日政府驻在山底村,调动1000多日伪军进行大规模“扫荡”,妄想趁凌晨群众熟睡之机,“血洗山底村、吃掉区公所”。侦察员及时发现后,立即鸣枪报警,山底民兵迅速做好战斗准备。敌人先头部队300余人冲到寨门前,支起钢炮,准备炸开寨门。民兵班长刘玉尚看到后,带领3个民兵,先用手榴弹把敌人打乱,然后退到一个高房工事,组织民兵和自卫队员向敌人发起攻击。敌人大部队赶到后,民兵们迅速进入地道。刘玉尚转到敌人背后的一个高房工事上,瞄准敌人一枪打死2个,压住了敌人火力。剩余敌人很快溜下房去,民兵乘机组织力量,将敌人阻击在街道中央。房上房下、屋里屋外、地堡树洞到处都有民兵出现,处处都有射击枪眼,整个村庄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火力网,子弹雨点般直射敌人。战斗从凌晨一直持续到中午,打得敌人血肉横飞,尸体遍地。剩下的敌人只好仓皇逃窜。此次战斗共缴获枪支100余支、子弹2000多发,《新华日报》(太行版)专门报道了“刘玉尚一枪穿二敌”的故事。
1945年春节前夕,山底民兵得到情报,敌人想趁过年之机“扫荡”山底村。为了对付来犯之敌,傍晚,自卫队在全村周围埋设地雷600个,到早晨摘下地雷线,村民们白天出来干活,晚上不出村。正月初一凌晨,敌人纠集观台、彭城、磁县城、峰峰等据点3000余名日伪军浩浩荡荡前来“扫荡”山底村。哨兵打响信号枪后,各支民兵自卫队上房进入工事。先到的敌人到村西距村民许光跃家的房顶只有十多米时,民兵们一齐开枪、扔手榴弹,把敌人打退。
太阳升起来时,敌人大部队开始进攻。民兵自卫队利用一处高房暗孔向敌扫射,打死打伤十多个日伪军。敌人误以为子弹从最高的房子里射出,集中火力攻打高房。民兵们趁机用机枪、手榴弹从各地暗孔开火,埋设在村四周的地雷也拉响引线,轰隆隆爆炸,打得敌人没有还手之力,直往后退。民兵自卫队员全部登上高房工事,留下妇女、老人、儿童从地道内运送子弹、手榴弹,全民皆兵,全力以赴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拼杀。打到中午时,民兵自卫队迂回作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见鬼子不开枪,集中火力各个击破。太阳落山时,多次进攻多次被击退的日伪军,气势低落,只好逃回彭城。从此,敌人再也没有到山底村“扫荡”,直至抗战胜利。
抗战期间,山底人民依托“地道战”“地雷战”,粉碎日伪军数十次“扫荡”和“围剿”,为保护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的封锁做出了重大贡献,相关事迹曾多次被《新华日报》(太行版)宣传报道。1965年拍摄电影《地道战》,剧组在拍摄之前来山底村体验生活、搜集素材达半个月之久。电影中的民兵队长高传宝,人物原型就是山底村民兵队长刘玉宝;电影中的区长赵平原,人物原型就是山底村磁武县一区区长赵庭训。
山底抗日地道战,孕育了一代抗日英雄。1944年11月,在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上,山底村武委会主任刘玉珍荣获太行区“一等杀敌英雄”称号。著名军旅作家徐怀中,也是抗战期间从这里走出去的山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