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区惩处肖玉璧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6-18 07:52

▲陕甘宁边区报纸关于肖玉璧被判处死刑的报道。

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

■于美丽 徐志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开展整风和大生产运动的同时,开展了厉行廉洁政治、肃清贪污腐化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当时如何以廉洁赢得民心?“肖玉璧案”给出了答案。

肖玉璧是陕西省清涧县马家村人,1933年4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大队清涧支队。参军后,他作战勇敢,每次战斗都冲杀在前,立下赫赫战功。一次战斗中,为牵制国民党军对陕南红军主力的进攻,陕甘游击大队奉命攻打佳县县城。敌人在城墙上用几十挺机枪居高临下一齐扫射,我军几次攻城均遭失败,伤亡惨重。这时,趴伏在地的肖玉璧大声喊道:“火力掩护我!”说完,他跳出战壕,抓起四捆手榴弹便向城门冲去。随着一声巨响,佳县县城被炸开。而肖玉璧也被爆炸气浪掀翻到城门口数丈之外,浑身是血。大家以为他已牺牲,但很快发现肖玉璧竟慢慢睁开眼睛,翻身坐起,捡回一条命。由于作战勇敢,数立战功,肖玉璧很快被任命为支队长。此后,他更是每次都带头冲锋,多次受伤。

后来,肖玉璧转业到地方,先后任清涧县四区第一苏维埃主席、盐池税务分局局长。他不怕吃苦,工作成绩突出。1939年底,他被调回延安,任边区贸易局主管贸易的副局长。但由于身体受伤过多,又长期劳累和营养不良,他不得不住进了延安中央医院。

肖玉璧出院后,立即请求工作。组织安排他到家乡清涧县任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以便于家人照顾他的生活。但是肖玉璧却满腹怨言,找组织部门理论。组织部门解释,是担心他的身体承受不了更繁重的工作。到了新单位后,他依旧是牢骚满腹,总是以功臣自居,在工作中消极应付,时常暴躁不安。

1940年冬天,肖玉璧在回马家村的途中,遇到儿时的伙伴张某。此人的弟弟在国民党军中任职,他这几年一直往国民党统治区跑,弄一些边区紧缺的物资过来,挣了不少钱。肖玉璧在贸易局时几次到国统区换油换粮,还是他帮的忙。不过,肖玉璧清楚自己的身份,不想与这种人有更多来往。此时,他说从外面搞来一批土布,想脱手给边区贸易部门。肖玉璧一听,急忙摇手说:“可我已不在贸易局干了。”他又笑道:“这我知道,只要你给下面打声招呼就行。”在他的软磨硬泡下,肖玉璧心想,打声招呼也无妨,便照做了。

半个月之后,张某给肖玉璧送来钱财。肖玉璧起初不肯收,可他心想自己出生入死许多年,到现在还如此贫穷,心里闪现出不平衡的念头,最终收下了这不义之财。此后,肖玉璧一发不可收拾,在贪腐的深渊里越陷越深。他利用职务之便,采取多收少报、不记账等方式贪污公款,并与张某合伙做生意,甚至把根据地奇缺的粮、油等物品倒卖给国民党军。另外,肖玉璧利欲熏心,为了升官发财,与国民党军勾结联合招募新兵,企图背叛革命。

后来,肖玉璧贪污、暗扣公款的行为被发觉。肖玉璧以外出讨账为由,携带公款、税票逃跑,潜逃了几个月,最终在盐池被抓。

陕甘宁边区政府厉行廉政,对违纪贪污行为处分相当严厉。经查实,肖玉璧担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共贪污公款达3050元。当时,陕甘宁边区一般工作人员每月的津贴为1元到1.5元,此案成为轰动陕甘宁边区的一起大贪污案。边区检察署经过侦查取证,向边区高等法院提起公诉。肖玉璧却目无法纪地说:“即便是贪污几个钱,像我这种对革命有大功之人,大不了不让继续干革命,还不至于会杀我的头!”

1941年,边区高等法院作出判决:肖玉璧身为边区公务人员,利用职位实行贪污,克扣公款3050元,并携带款项和税票潜逃,叛变革命。依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的《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的规定,判处肖玉璧死刑。肖玉璧不服,与执法人员吵闹并要求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伯渠念及肖玉璧是老红军,便答应见他。肖玉璧见到林伯渠后说:“不就几千块钱吗,就判我死刑,这也太重了!我要给毛主席写信!毛主席要是知道了,肯定不会让我死的!”当林伯渠把肖玉璧的信转交给毛泽东同志时,毛泽东同志说:“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

1942年1月5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从肖玉璧之死说起》: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对肖玉璧案的惩处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在群众中树立了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