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挺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电文。 资料照片
入党申请书里的永恒信仰——
叶挺:“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张朋朋 贾昊
不同历史时期,入党申请书因时机、场所、载体差异会呈现不同的样式,但共产党员跟党走的决心始终坚如磐石。革命战争年代,面对血与火的考验,共产党人以生命践行誓言,用热血铸就忠诚,将理想信念化作前行的力量。
1924年,叶挺前往苏联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叶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长,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独立团,并任独立团团长。在北伐战争中,他带领的独立团连战皆捷,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号角吹响,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同年12月,他参与领导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叶挺漂泊海外,虽然脱离了党的组织,但仍与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保持联系,时刻关心中国革命的发展。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根据党的指示,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组建和领导新四军驰骋大江南北,再展“铁军”雄风。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国民党当局非法扣押,遭到长达5年多的囚禁,辗转于江西上饶、广西桂林等地。面对国民党威逼利诱,他丝毫不为所动,并作《囚歌》以明志,要“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1946年3月,经过中共中央的多方营救,叶挺终于获释。出狱后第二天,他即致电中共中央,“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请求重新“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中共中央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24年初次入党,到1946年重回组织,叶挺在每一次面对个人荣辱甚至生死选择的路口,都表现出极强的政治立场。这份字数不多的申请书,饱含了他在20余年革命斗争历程中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