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连”连旗。 资料照片
入党申请书里的永恒信仰——
“刘老庄连”:“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
■张朋朋 贾昊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江苏北部淮海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3月17日,日伪军1000余人,分兵11路合围驻六塘河北岸的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接到命令后顽强阻击各路敌军,掩护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当天,2营在淮阴以北老张集、朱杜庄一带遭日伪军围攻,激战半日于黄昏后突围,转移至老张集西北的刘老庄地区。18日拂晓,日伪军尾随而来。2营迅速转移,留4连负责掩护。4连官兵在连长白思才、指导员李云鹏率领下,凭借村前交通沟,英勇抗击日伪军攻击,使主力部队和党政领导机关安全转移,全连却陷入日伪军重围。面对10倍于己之敌和无树木、土堆、房屋掩护的不利环境,全连指战员毫不畏惧,依托交通沟顽强奋战。从上午8时许至中午,4连先后击退敌骑兵多次猛冲,并歼灭了冲至防御工事前沿的敌人。
此时,日伪军暂停进攻。4连利用战斗间隙分析敌情,抓紧进行战场动员和工事整修。午后,日伪军集中所有火炮和掷弹筒,向4连阵地进行猛烈轰击。数百米长的交通沟几乎被炸平,连长、指导员均身负重伤,全连只剩下20余人。紧要关头,白思才和李云鹏代表全连未入党的战士,向营党委提出火线入党的申请。连部通信员在火线入党申请书中写道:“在党最需要的时候,我将把自己的生命献给党和人民,绝不给我们党丢脸,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随后,白思才组织全连剩下的官兵掩埋好牺牲的战友,砸坏多余的机枪、步枪,烧毁地图、文件,端起刺刀扑向敌群。
战至傍晚,终因寡不敌众,全连82位勇士全部壮烈殉国。此战,4连在刘老庄连续击退日伪军1000余人的5次冲锋,经受了数小时的断续炮击,整整坚守12小时,毙伤日伪军170余人,掩护了淮海区党政领导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战后,新四军第3师7旅重新组建4连,并命名为“刘老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