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保卫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7-23 10:38

▲山东淄博马鞍山。 作者供图

马鞍山丰碑

■唐加福

在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东南部的群山之中,有一座山因其主峰东西相连、状如马鞍而得名马鞍山。它山势峻峭,四周悬崖如削,只有一条贴着石壁开凿的石阶通往峰顶,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山下淄水环绕处,曾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兵营,扼守通往都城临淄的要道。马鞍山西侧的山顶,坐落着著名的齐长城遗址。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它更是沂蒙抗日根据地通向渤海区、胶东区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942年11月9日,气壮山河的“马鞍山保卫战”在这里打响。

1942年秋,日伪军纠集重兵,对鲁中区发动大“扫荡”。此前敌人多次围攻马鞍山均告失败。这一次,日军根据汉奸提供的情报,认为马鞍山上藏有重要物资、八路军兵工厂及指挥机关,企图借机摧毁此地八路军的生存基础。

为开展游击作战,马鞍山地区的我军主力部队遵照上级指示撤离。一些跟随部队转移行动不便的伤病员、抗属,被安排在山势险要、易守难攻的马鞍山隐蔽下来。当时隐蔽在马鞍山的抗属包括益(都)临(朐)淄(川)博(山)四县联合办事处主任冯毅之的父亲冯旭臣、妹妹冯文秀、妻子孙玉兰及3个未成年的女儿。因战斗负伤而锯掉右腿的八路军山东纵队1旅2团副团长王凤麟,为不拖累部队转移,也主动请求来到马鞍山暂住疗伤。

面对来势汹汹的攻山敌人,王凤麟担负起了作战指挥任务。山上原有一个班的战士,鲁中区党委组织科长李成式、鲁中区行署民政处副处长谭克平、“爆破英雄”刘厥兰等也相继上山。加上原有的伤病员、抗属和修械工人等,此时马鞍山上的战斗员共有30多人。

11月9日清晨,日伪军在飞机、大炮、重机枪的掩护下,向山上发起攻击。王凤麟利用山上的险要地形,巧妙部署,形成立体交叉火力网,指挥人员英勇作战。他带领部分抗属和伤员守卫东峰;刘厥兰带领几个修械工人守卫西峰;参加过南昌起义、战斗经验丰富的谭克平,带领部分战士守卫南天门。

战斗打响,日伪军沿南天门天梯向上发起猛烈进攻。山上的我军民密切配合,密集的子弹、手榴弹和石块像雨点般倾泻而下。敌军死伤惨重,被迫仓皇后撤,第一次进攻以失败告终。但日伪军并未放弃攻山,紧接着又发起了第二次、第三次进攻……危急时刻,王凤麟的警卫员赵希林挺身而出,用力将胸墙掀翻,成堆石头飞滚而下,多名敌人被当场砸死或重伤。然而,由于胸墙被毁,赵希林失去了掩体的保护,不幸中弹牺牲。就这样,在山上全体军民的英勇抗击下,日伪军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直到傍晚时分,敌军见久攻不下,撤回山下驻地。

夜里,四县联合办事处的董恒德和李绪臣摸黑爬上山。他们向王凤麟报告:敌军已将山下各村严密控制,道路被封锁得水泄不通。听到这个消息,王凤麟等人彻底打消趁夜色转移的想法,更加坚定了在山上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翌日,日伪军加强了进攻马鞍山的力量,从博山、莱芜、张店等地调集了大量兵力和弹药。与此同时,敌军在周边山头增设了多门大炮和多挺重机枪,增派飞机实施轰炸。大炮与飞机的轰炸声交织在一起,马鞍山上顿时硝烟弥漫,弹片如雨,工事被炸毁,房屋坍塌起火。

面对敌人疯狂的进攻,抗属们也毫不退缩,主动加入战斗。冯文秀在阵地上来回传递消息、救护伤员。冯旭臣不顾年事已高,冒着炮火搬石头、运弹药,他还以“宁可死在炮火中也不当俘虏”的铿锵誓言,鼓舞大家的士气。

战斗中,后山崖下一小队敌军架起云梯,预谋登山偷袭我军阵地。坚守在西峰的刘厥兰等人举起石块狠狠地将偷袭之敌砸了下去。中午时分,一名日军指挥官爬上山腰督战。王凤麟发现后,一枪将其击毙。气急败坏的敌人开始更加疯狂攻山。坚守在南天门的谭克平、李成式等人壮烈牺牲,此时南天门防守出现空虚。刘厥兰迅速从西峰赶来增援,硬是顶住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

时近黄昏,山上的弹药、石头已经用完,人员伤亡也很严重。王凤麟多处负伤,浑身是血,仍坚持指挥战斗。眼见形势愈来愈危急,他命令通信员下山找部队报告情况。同时,王凤麟组织人手,打算将抗属和孩子们送下山。他们把做军衣的布匹拧成绳子接起来,一头拴在树上,另一头垂到崖下。冯毅之的妻子孙玉兰背起5岁的二女儿、怀抱周岁的小女儿,抓着布绳下山。然而不幸的是,在敌人猛烈炮火轰击中,绳子断裂,大人和孩子同时坠崖。

在敌人一轮又一轮狂轰滥炸下,南天门最终失守,敌人攻入我东峰阵地。王凤麟头部中弹,倒在了血泊中。为了不当俘虏,他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冯旭臣老人将最后一块石头砸向敌人后,跳崖牺牲。战斗中腿部负重伤的冯文秀见此情形,将打光子弹的枪支摔坏,也毅然跳崖,壮烈牺牲。东峰失守后,敌人随后攻向西峰。守卫在西峰的刘厥兰,面对穷凶极恶、蜂拥而至的敌人,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投出后,毅然决然地从山崖上跳了下去。其他战士在砸坏武器后,也英勇跳崖。刘厥兰和王得善等4人跳崖后,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他们沿着陡峭的石壁、抠着石缝下山,在夜色和密林的掩护下躲过了敌人的追捕。这场战斗持续了两天一夜,我指战员和抗属共有27人壮烈牺牲。

敌人付出被击毙百余人的惨重代价后,才艰难地占领了山峰。然而,他们不仅没有找到所谓的兵工厂和重要物资,更没有抓到我军指挥员,最终发现这只是一座空山。

马鞍山保卫战中,守山战士面对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英勇战斗,无一人投降。抗属冯旭臣一家老幼6口人壮烈牺牲,书写了山东抗战篇章中悲壮的一页。1944年12月6日,我鲁中区一分区重新夺回马鞍山,这座洒满烈士鲜血的山峰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马鞍山,这座见证军民不屈不挠、英勇抗战、承载着光辉历史记忆的抗战名山,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巍然屹立于鲁中大地。八路军指战员、地方干部与抗属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壮举,为这座山增添了英雄气概。2020年,这座浸润着革命先烈热血的抗战遗址,被正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成为中华儿女英勇抗战的重要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