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大捷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9-03 07:03

▲开赴抗日前线的八路军第115师骑兵队。

平型关大捷: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左凡凡 陈愚 黄河

“碑基高1.15米,碑座高1.937米,碑体高9.25米”——这是平型关大捷纪念碑的3组数据,分别对应着八路军第115师、1937年和9月25日。它们如同沉默的密码镌刻在石灰岭,记录着那段历史。

1937年9月中旬,日军第5师团迅速由宣化南下,企图突破平型关要隘,与西线的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合击雁门关,再一起南下夺取太原。针对日军的进攻企图,国民党第2战区决定在平型关、雁门关、神池内长城一线,集中主要兵力防守。为配合友军作战、阻滞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主力奉命向平型关开进。

9月23日,第115师召开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和部署。师独立团、骑兵营即向灵丘、涞源方向运动,负责扰乱日军后方,牵制和打击增援之日军。师部率主力于当日夜进至平型关以东的冉庄、东长城村地域。24日,第115师组织各级指挥员进行现场勘察,并确定在平型关东北方向的关沟经乔沟至东河南镇道路两侧高地,利用居高临下便于隐蔽突袭的有利地形,伏击作战歼灭进犯平型关的日军。具体部署为:以第343旅第686团占领小寨村至老爷庙以东高地,实施中间突击,分割歼灭沿公路开进的日军,而后向东跑池方向发展进攻;以第685团占领老爷庙西南至关沟以北高地,截击日军先头部队,协同第686团围歼进入伏击地域的日军,并阻击由东跑池回援的日军,而后协同防守平型关的国民党军,夹击东跑池的日军;以第344旅第687团占领西沟村、蔡家峪、东河南镇以南高地,阻断日军退路,并阻击由灵丘、涞源方向的援军;以第688团为师预备队。为隐蔽行动企图,保证战役的突然性,各部队当夜冒雨进入伏击阵地,并于25日拂晓前完成各项战斗准备。

25日拂晓,日军乘汽车沿灵丘至平型关公路西进,7时许全部进入第115师伏击地域。由于道路狭窄,雨后泥泞,其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动缓慢。第115师抓住有利战机,全线突然开火,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而后乘势将日军围困于小寨村至老爷庙一线。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疯狂反扑,企图突围。我军英勇顽强,与日军展开白刃格斗,打退日军多次反扑。战至13时许,第115师伏击部队全歼被围之日军。

这场胜利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我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战后,毛泽东向八路军总部和第115师电贺平型关大捷:“庆祝我军的第一个胜利”“平型关的意义正是一场最好的政治动员”。当《新中华报》将“第一个大胜利”的标题印成铅字,当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电波穿透日军封锁线,我军在平型关的枪声已化作无数抗日军民的心跳,成为民族觉醒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