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岭战斗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5-09-05 08:14

▲1939年11月,八路军在黄土岭战斗中缴获的武器。

黄土岭战斗:

一举击毙日军“名将之花”

■左凡凡 陈愚 黄河

1939年11月24日,毛泽东等在致八路军总部的电报中询问:“日本陆军省发表阿部中将在河北上庄子附近被击毙,荣臻应查明系我何部所击毙,是否即属银坊战役,加以叙述报告我们。各方应在报纸上作文,粉碎游而不击之诬言。”这份指令源于十几天前的黄土岭战斗。从电报内容可见,当时作战部队仅知摧毁了日军临时指挥所,尚未意识到同时击毙了日军所谓“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1939年10月下旬,日军集中2万余人兵力,对晋察冀边区的阜平及周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扫荡”。11月3日,由涞源出动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1大队主力,在雁宿崖峡谷遭到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的伏击,500余人被歼灭。

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在涞源闻讯后,于11月5日亲率独立步兵第2、第4大队,再次向雁宿崖、银坊方向急进,企图报复。

晋察冀军区决心歼灭这股日军,即令第1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统一指挥晋察冀军区第1、第2、第3、第25团,游击第3支队,第120师特务团等约6个团的兵力迎击日军。杨成武针对阿部规秀的作战特点和急于报仇的心理,迅速制订作战计划,决定先以少数兵力调动、激怒日军,再将其诱至黄土岭地区,集中主力予以歼灭。

黄土岭是太行山北部群山中的一处峡口,地势险要,地形酷似一条长形“口袋”。杨成武勘察地形后,决定在黄土岭东北上庄子至寨头之间的峡谷伏击日军,具体部署为以第1、第25团一部并加强第1军分区炮兵连占领寨头东南、西南高地;第3团一部占领上庄子东南高地;第2团尾随日军开进,待敌进入伏击阵地后,由西向东出击;第120师特务团从黄土岭东南方向实施围攻;第3团一部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封锁峡谷口,对敌实施围歼。

11月6日,日军在我第1团和游击第3支队少部兵力的诱击下,于黄昏进抵黄土岭。我伏击部队即按预定方案进入伏击阵地。当夜,日军发现黄土岭西北有八路军活动迹象,有所警觉。

7日清晨,日军冒雨向上庄子、寨头方向边侦察、边交替掩护搜索前进,以避开八路军主力,绕道返回涞源。15时,当日军全部人马进入黄土岭伏击阵地时,预先设伏的第1、第25团一部迎头阻击,第3团和第2团分别从西、南、北三面包围,展开猛烈攻击。日军猝不及防,慌忙抢占上庄子东北高地,并向寨头阵地实施反扑,双方展开激烈的山地争夺战。16时许,第1团指挥员发现黄土岭东侧的一座独立房屋附近有多名日军指挥官活动,即令迫击炮连对准目标开火,阿部规秀被击毙。日军在电台被炸、指挥官阵亡的情况下陷入混乱。经数小时激战,日军被歼过半,余部被压至上庄子伏击峡谷底部。当夜,日军残部多次组织突围,均被八路军击退。

8日,被围日军在敌机掩护下,向上庄子西北方向突围。与此同时,驻涞源、唐县、完县、易县、满城等日军分路向黄土岭增援。为避免陷入增援之敌的重围,在给突围之敌大量杀伤后,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和第120师参战部队主动撤出战斗。

随着黄土岭战斗的胜利,日军1939年冬季对晋察冀边区北岳区的“扫荡”宣告彻底失败。这一战斗不仅从军事上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更在心理上给予敌军沉重打击,尤其是阿部规秀之死引发日军一片哀嚎,日本东京《朝日新闻》专门开辟专栏,哀叹“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