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化东:饥寒冶韧性 风霜成高才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09-26 15:38

曹化东,原名曹明进,1908年出生于安徽省泗县城南小曹庄的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大营小学读书,他学习勤奋,成绩优异。1926年考入位于宿县的安徽省立第四农业学校。受该校中共秘密党员和进步学生的影响,曹化东开始接触到《新青年》、《向导》等革命书刊,受到马列主义的熏陶,从而引发了他的思考,扩大了他的视野,坚信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192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秘密工作。他以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姿态,积极投身于探求中国革命之路的伟大实践中。

为了声援国民革命军胜利北伐,曹化东和同学们用标语、漫画等形式传播北伐军取得节节胜利的喜讯。这却引起了保守派的攻击。对此,曹化东等骨干分子发起罢课学潮,组织学生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学潮越闹越大,校方如坐针毡。校长夜间出走,训育主任溜出校门,事务长退回了克扣的学费。这次学潮,扩大了革命的影响,锻炼和提高了曹化东的组织领导能力。他还注意发展表现优异的学生加入党组织。因曹化东是学潮的中坚,遭到校方嫉恨,终被与校方勾结的地方反动当局通缉。

1928年,曹化东奉党的指示返回家乡,开展农运工作。他以大营小学校长的身份作掩护,担任中共大营支部书记,同界沟小学校长、支部书记王亚箴及墩集支部书记魏正斌紧密配合,从事党的秘密活动。曹化东组织“读书会”、“长工会”、“牛头会”(农民协会)等组织,向学生、青年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组织,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同时,他暗中筹集枪支弹药,积极组织农民武装,为武装暴动进行准备。

1930年前后,天井湖上游石梁河两岸党组织属泗县县委领导。7月,奉中共徐海蚌特委指示,泗县县委决定在五河和泗县毗邻地区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暴动。在徐海蚌特委和泗县行动委员会的领导下,曹化东发动并领导了震撼皖东北的“石梁河农民暴动”。暴动的标语、口号、行动纲领、布告、传单等,都是曹化东和王亚箴、丁超伍等人在大营小学和界沟小学拟定印发的。

7月27日,参加暴动的120余人开始集中。这时,暴动日期不慎走漏,国民党泗县当局密令“围剿”。次日,在击退反动当局的偷袭后,石梁河农民暴动被迫提前举行。29日,暴动队伍巧取长枪40余支,加上已筹集的枪支,共100余支。30日,几路农民暴动队伍汇集天井湖北岸的朱圩村,明确武装暴动组织领导,何凤池和丁超伍、魏正斌为正副司令,曹化东和王子玉、张小鲁、王亚箴等为骨干,并决定攻打霸王城。在这场革命风暴中,石梁河农民暴动武装俘获县团练局长以下30余人、缴获长短枪25支。暴动的喜讯震动了石梁河两岸,受到鼓舞的青年纷纷汇入到暴动队伍中,队伍很快发展到500余人,长短枪200余支。暴动以五河界沟和泗县大魏、小魏为中心,从石梁河两岸转战至泗南、泗东、泗北等广大地区。

暴动的消息使反动当局惊恐万分,他们急忙撤换县长,重新纠集重兵合围起义队伍。经一天激战,终因力量悬殊过大,加之天黑路滑,迷失方向,暴动队伍被打散,多人牺牲,128人被俘。曹化东在混乱中机警地冲出重围。石梁河农民暴动因敌众我寡、武器落后、孤军无援,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地方势力,迫使泗县县长下台,充分显现了农民组织起来的力量,更在皖东北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皖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暴动失败后,石梁河两岸的党组织遭到破坏,幸免于难的共产党员转入秘密斗争。1930年9月,伤愈的王亚箴几经辗转找到曹化东,秘密商量恢复党组织活动,但因形势严峻未能实现。曹化东与妻子丁珍、岳父连同王亚箴,结伴到嘉山县张八岭,在柴营、杜桥等地隐蔽。曹化东和王亚箴先给人家打石臼、舂米,勉强维持生计。不久,他们又以教私塾为掩护,继续开展秘密活动,打探革命消息。当时,处境困难,生活艰苦,为贴补家用,曹化东只得让妻子丁珍上山刨药、给人帮工。在近一年教书期间,曹化东和王亚箴共培养两名学生入党。

当时,曹化东身患疥疮和恶性疟疾,掩护他的岳母又突然病逝,只能靠妻子刨药、帮工挣来的钱维持生活,处境十分困难。一天,帮他在各地联络失散同志、寻找党组织的岳父来告诉他:王子玉、魏正斌(二人均为泗县行动委员会领导成员)牺牲了,好些亲友被杀害、被抄家;年迈的祖父母被迫要饭,不知去向,父母被抓进监牢受苦刑。他听了义愤填膺,痛哭战友,思念亲人,在昏迷中喃喃地说:“活着做个样子,死了留个想头,做人不能含糊啊!”

清醒过来后,曹化东写诗《赠乃铭》,与战友王亚箴(字乃铭)相互勉励:

勇者不自悲,窘困且莫哀。

饥寒冶韧性,风霜成高才。

雷鸣春将至,工农必登台。

赤血染大旗,建立苏维埃。

这首诗表达了曹化东虽身处“饥寒”、“风霜”之逆境,却保持着坚韧不拔的革命斗志和对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苦难中,他继续战斗——寻找党,寻找失散的同志;查找并保护战友王子玉、魏正斌的遗孤;把教书、刨药、磨豆腐和爱人做工挣来的钱,送给狱中的战友……

抗战全面爆发后,曹化东返回家乡,接上组织关系,协助王亚箴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组织。1938年起,担任中共泗县界沟支部书记、泗县一区区委委员、大营乡指导员,积极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他奔走于泗县、五河等地城乡,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广泛发动群众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泗(县)五()灵()凤(阳)县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先后担任乡长、区长、县司法科长、副县长等职。

曹化东任司法科长时,经常亲自侦破、审讯、判决,许多布告都是他亲手拟写的。工作再忙再累,他都毫不在乎,但最使他头疼的,就是那些亲朋好友受人之托,插手干扰案件的正常审理,要花费他很大的精力机智应对。曹化东执法如山、毫不含糊,但他对前来要情面的人从不拒之门外,而是亲自接待,介绍案情,宣传法令,使那些说情者心悦诚服。泗县草沟区有一位名叫“嫦娥”的少女,受革命思想影响,参加了姊妹团,同一位长工恋爱。当她准备逃离家庭时,被蒙面人杀害了。曹化东冒着世俗风险,检验尸体,实地侦破,终于惩办了凶手,使根据地人民感受到司法的公平与公正。

1941年3月,曹化东出任泗五灵凤工委领导下的五北区区长。他组织抗日武装,发动群众,开创抗日根据地。1943年担任泗五灵凤县副县长兼司法科长后,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他积极宣传党的进步思想,带头纺纱、织布,组织根据地军民开展生产竞赛,帮老百姓解决生计困难。1945年8月,新四军第四师收复五河,泗五灵凤县改为五河县,曹化东仍任副县长。他以主人公的姿态,不屈不挠地为革命事业忘我地工作,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建设人民家园的进程中,为巩固淮北抗日根据地做了大量的工作。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曹化东任苏皖边区政府司法干部训练班副主任和高等法院推事。1946年7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首当其冲的淮北解放区顿时形势危急,斗争艰险。曹化东率部分县区干部和县大队警卫连被迫撤离五河,东移至洪泽湖。但他无法割舍对五河百姓的牵挂,在淮北后方仍主动向党组织要求重返前线,坚持武装斗争。他将地方武装化整为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灵活机动地游弋于五河的村庄、田野间,神出鬼没地突袭小股敌人,保卫人民胜利果实。

11月的一天,曹化东率部分武装转战于洪泽湖东岸,夜宿于魏营(今属江苏省泗洪县)东北的小李庄,由于叛徒告密,突遭敌重兵包围。面对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曹化东沉着冷静,指挥一部组织突围,他带领一部进行顽强阻击。激战中,曹化东腿部负重伤。他把文件、印信交给秘书突围带走,自己留下来掩护其他同志突围。掩护任务完成了,他却在子弹打光后壮烈牺牲,时年38岁。

新中国成立后,五河县人民政府曾把县城顺和街命名为“化东街”,以志纪念。泗洪县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把曹化东的灵柩迁到烈士陵园,修墓立碑,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安徽省大蜀山烈士陵园、安徽省知名烈士纪念馆对曹化东烈士的事迹作了介绍,泗县烈士陵园、宿州市烈士陵园都刻碑志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