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战大鱼山岛四十二烈士”:
海岛也有“狼牙山”
■刘彬 周一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新阶段,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胜利,正向中国海岸靠近。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已成强弩之末的日伪军在沿海拼命修建机场和各种防御工事,企图阻止盟军在浙东地区登陆。
与此同时,一直在敌后坚持抗战的新四军也将目光投向海上。5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要求海防大队迅速组建一支武装,向东开辟海上游击根据地。
接受任务后,海防大队领导结合舟山群岛附近的敌情、民情、自然条件等情况,决定先拿下大鱼山岛,再以此作为跳板向舟山群岛进军。海防大队第1中队承担了此次任务,总指挥为副大队长陈铁康。
部队出发前,先派了一条侦察船到大鱼山岛周围侦察航线、航道、敌情以及岛上的基本情况。根据侦察报告,大鱼山岛长约6公里、宽约1.5公里,有400余户人家,岛上仅有六七名伪军驻守,配有4支步枪和1支手枪,力量十分薄弱。
8月19日晚,海防大队第1中队70余名官兵分乘5艘大帆船从古窑浦起航,但因风向不顺,推迟一天出发,于21日清晨顺利登岛,几乎兵不血刃地解除了伪军的武装,并同步开展宣传动员的工作。伪军头目虽表面上投降我军,背地里却伺机偷渡到岱山向日军通风报信。日军立即调集日伪军500余人,分乘炮舰、登陆艇、汽艇和大帆船10余艘,在2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大鱼山岛发起陆海空联合进攻。
25日上午,战斗打响。敌人欺我兵力单薄,孤军无援,先以飞机低飞扫射和舰艇火炮轰击来压制我阵地火力,然后组织部队登陆,发动地面进攻,却多次受挫,无功而退。
13时许,久攻不下的日伪军被迫改变战术,放弃全面进攻,转而依仗密集的炮火步步为营,以拉网式攻击向我阵地进逼。这时大多数官兵的子弹已经用尽,大家一面用手榴弹和石块阻击敌人,一面砸毁打完子弹的枪支。此时,阵地上的几名主要指挥员都已牺牲。面对四面冲上来的敌人,战士们跳出战壕与日伪军展开白刃搏斗。有的战士将刺刀狠狠地扎向敌人,有的举起石块与敌人死磕,有的则抱着敌人一块摔下悬崖,有的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大鱼山战斗持续7个多小时,海防大队第1中队顽强抵抗,成功击退日伪军多次猛烈进攻,共毙伤日伪军80余人。由于敌众我寡,且孤悬海上再无援兵,除部分战士突围外,副大队长陈铁康、中队长程克明、指导员严洪珠等42名官兵壮烈牺牲。新四军官兵在绝境中奋起迎战,在面对装备精良的日伪军海陆空联合进攻时毫不畏惧、英勇战斗,打出了铁军威风。参战日军指挥官也不禁感叹,在攻占中国沿海诸多岛屿的战斗中,碰到这样血战到底的中国军人还是第一次。
此战与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面临绝境、决不屈服的英雄事迹相似,因此被誉为“海岛狼牙山战斗”。战后,新华社迅速发布战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向全世界广播了这场重创敌寇的海上战斗,《解放日报》全文转载了相关报道,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主办的《战斗报》还专门出版了《血战大鱼山》连环画,将这场悲壮的战斗永远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