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捷成,1909年9月17日生于福建省漳州市一个制爆竹的手工业者家庭。自幼上学,成绩名列前茅。1926年,在大革命的高潮中,17岁的高捷成毅然弃学参加了国民革命军。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义愤填膺,痛加抨击,被当局拘押,经亲属营救获释。不久,高捷成考入厦门大学攻读经济学。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严重,他无心读书,即离校赴上海中原银行任职。后返回漳州,在其叔父高开国任经理的百川钱庄任出纳。他与中共领导的闽南游击队负责人王占春取得联系后,了解到游击队正面临经费困难,便毅然从钱庄提款2万余元,予以帮助,游击队因此得到巩固与发展。事后,他郑重地向钱庄保证:“国家得救、民族得存,清债还利当不短欠分文。”
1932年春,工农红军打下漳州,高捷成参加了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协助负责军中财政工作的毛泽民筹款筹物40多万元。由于随军仓促离漳,他没有回家同父母、妻儿告别。在军中,他历任宣传队长、总务处长,教育、会计、组织科长。他在中央苏区任会计科长时,协助毛泽民草拟经济计划,筹划银行组织机构,并创立了军队会计制度,荣获奖励。长征到陕北后,高捷成于1937年4月10日从延安给叔父写回一信。他在信中写道:
“我从九一八东北事变、一二八上海抗战之后,悲愤交集,誓不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当不为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一人!决心从戎,于是仓卒离家,一切骨肉亲戚朋友无暇顾及辞别,至今思维尤为怅然!
“民国廿一年三月间离漳,倏忽至今已有六年了,在这六年中东西奔波南北追逐,历尽千辛万苦,雪山草地,万里长征,在所不辞!无非为的是挽救国家的危亡!志向所趋,海浪风波在所难阻……”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高捷成即随八路军一二九师奔赴华北敌后,开辟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他首任冀南税务总局局长、晋冀豫财政经济处长,开创了冀南与太行区财经工作之典范。
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击下,不仅“速战速决”的美梦破灭,而且深感战争经费不足,资源缺乏,因此实行了“以战养战”的方针,进行了以货币为武器,以市场为战场的金融大战。敌人用大发伪币、掌握法币、利用土杂钞等欺诈手段,疯狂地对中国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同时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企图“摧毁抗战生存力”。抗日根据地“如不采取有效的办法,一旦人民元气耗尽,一旦军需民食没有保证,敌后抗战的坚持是不能设想的”。
办法之一,就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金融机构,以对付敌之金融战,发展根据地经济建设。于是,1939年6月,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作出决定,迅速筹建冀南银行,并责成高捷成担当此重任。
银行筹备处在山西黎城县西井村成立。高捷成规定它的任务是:印制钞票、筹划账簿、练习技术、组织机构。他在为选调来的人员举办的政治业务短训班上对学员们说:“建银行、印票子,这是敌人逼的!没有银行,就等于经济战线没有堡垒;没有票子,就等于手中没有武器。我们要在短时间,创建银行,印出钞票,以尽快投入战斗!”
印钞票要建印刷厂,要有印刷机,要有100多种原材料,用量最大的是高级油墨和纸张,但抗日根据地没有,技术人员也奇缺。为此,高捷成选派精干人员,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敌人控制的大城市,通过各种可利用的关系,买来了石印机和油墨纸张等原材料,聘请了技术人员。
为选址建印刷厂,高捷成带着警卫员,跑遍了西井镇周围的高山峻岭,他的鞋磨破了,脚也被磨出了血,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高效率的工作。厂址最后选定在离筹备处10多公里的小寨村西面的一条山沟里。山沟里只有几户人家,这些农户将自己的住房腾出来,安装了石印机。高捷成在半山腰选择了最隐蔽又难于攀登上去的岩洞,放置买来的原料。这样的地方,敌人搜山不易到达。为了印出合格的钞票,在这难以行走的山道,高捷成不知往返了多少趟!为了解决制版、印刷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他在这山沟中的农舍里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经过3个多月的辛勤工作,钞票终于大批印刷出来。1939年10月15日,冀南银行宣告正式成立,开始营业。高捷成出任总行行长,不久兼政委。总行机关设在小寨村一个破庙里。在太行区设了路西行,在冀南区设路东行,两行下又设区行、分行。总行配有一个警卫连,银行多数人员都配有武器。高捷成说:“我们既不是纯粹的军队机关,也不是政治机关,而是带些群众性的机关,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保证抗战胜利!”
高捷成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生活却和战士们一样,一日三餐高梁米、黑豆或炒面。由于经费极少,他和同志们的工作条件极其艰苦,每项开支都必须精打细算。
四分行设在平顺县虹梯关镇,位于高山之巅,是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银行业务发展很快,根据工作需要,花1000多元买了一头骡子作为运输工具。高捷成一看报销单就发了火:“谁叫你们花这么多钱!”分行主任乔瑞林急忙解释说,因骡子口轻体壮,价钱贵了点,如批不准还可以退回。高捷成解释说:“我们经费很少,能省一个钱就不要多花一个钱,我们要把钱花到更需要的地方。”然后,他以商量的口吻对乔瑞林说:“咱们不买这么贵的骡子,买个花钱少能干活的老骡子行吗?退回去吧!”
后来在会议上,高捷成要求大家:“咬紧牙关渡难关,反对超支。经济部门,尤其是金融机关更要起模范作用,遵守一切开支制度,一点都不许超过!”
冀南银行是在敌强我弱的残酷环境中创建起来的。冀南银行发行钞票,标志着晋冀鲁豫边区军民揭开了与敌金融战的序幕。
高捷成认为,金融战线斗争,更需要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根据他的建议,冀钞发行前,边区开展了广泛深入、形式多样的宣传运动,使人民都知道使用冀南银行钞票对边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抗战的重要作用。为了取信于民,高捷成别出新意,将银行的金、银和硬币全部集中起来,进行展览,各区都派代表参观,让人民看到冀南银行钞票有着可靠的基金,而敌人滥发的伪币是无基金无担保的。在此基础上,由边区军政领导机关发出布告:冀钞是本区的本位币,一切公私交易均需使用;公营商店、合作社和私人商号一律改用冀钞记账。如有故意破坏者以汉奸论处。从而使冀钞的发行工作顺利展开,冀钞很快在市场站住了脚,在人民心中扎下了根,被誉为“抗日货币”。
冀钞的发行,引起了敌人极大的恐慌与仇视,他们在占领区和游击区到处设卡,查禁和抢夺,或以低价收买,使冀钞币值下跌,信誉低落;同时利用汉奸和奸商哄抬物价,在抗日根据地内吸收资财。
面对敌人的阴谋,高捷成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打击伪币,肃清土杂钞,建立以冀钞为本位币的统一市场。他指出:“联银券(伪币)是建立在敌人刺刀尖上的票子,是剥削中国人民血汗,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罪恶工具,必须坚决打击;法币,我们和它是统战关系,它又有外汇价值,应当把它当成宝贝保护起来,但不准它在市场上流通;土杂票捣乱市场,扰乱人心,要坚决肃清。今后边区市场只能有一种冀钞。”
在高捷成的指导下,经过艰苦的斗争,使敌人妄图打垮冀钞的种种阴谋破产,市场得到整顿,冀钞币值大幅度提高,流通范围扩大至边区各个边远地区,真正成为边区法定本位币。
百团大战后,华北敌后环境更趋艰苦。敌人在加紧对抗日根据地军事“扫荡”和经济封锁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伪币,打击抗币,造成抗日根据地缩小和冀钞市场缩小,币值下跌,物价高涨,抗日根据地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这对冀南银行是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高捷成分析指出:这种形势是和整个战争形势分不开的,敌人利用其军事上的优势,使根据地经济遭到大破坏,货币不稳是必然的。这就说明,货币市场稳定,必须有物质力量作保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入手,就是搞好生产。
从此,冀南银行把业务工作重点放在扶持根据地生产上面,将资金由商业贷款转移到生产贷款上去,而且大幅度增加贷款金额。1、对农村低利贷款和巨额无利贷款,帮助农民解决耕牛、种子、打井等问题。金额由1940年的几十万元,逐年增加到1943年的9000多万元。2、对农村合作社低利贷款,使合作社得到恢复和发展,为手工业的生产和军队、政府的物品供应提供了方便,土货有了销路,也使得敌寇的倾销政策和吸收我粮棉的阴谋破产。3、活期贷款给一些倒闭的店铺、小贩,使其恢复生产,从而团结了商民,也活跃了市场。4、定期贷款扶持私营工商业及政府、军队机关、群众团体的生产事业。5、冀南银行投资,恢复和建立了边区国防轻工业,还建立了铁工厂、皮革厂、造纸厂、织工厂、食品厂、电磁厂等。冀南银行给了根据地经济建设以有力的保障,军民渡过了难关,得到人民的热烈拥护。冀钞阵地扩大了,币值提高了。
敌后的经济战线的尖锐程度,绝不亚于军事战线。高捷成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作为经济战线的指挥员,必须和军事指挥员一样,做到知己知彼。所以他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和调查研究。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不畏艰险,常在夜间同警卫员提着马灯到基层了解情况,接触群众,有时日夜兼程一二百里到根据地边远地区去调查。1941年底他将大量的调查材料结合建行两年来的经验,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在1942年1月15日的分行主任联席会议上,全面系统地提出了7项业务方案和详细具体的措施,使冀南银行在对敌斗争和发展根据地经济上,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关于打击伪币,他提出商品打击、货币打击和汇兑打击措施,即巧妙地利用伪币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差价进行买和卖、收和放,并提出于年内在天津等敌占区建立秘密的汇兑机构,以实现以伪币打击伪币。高捷成提出银行或协同贸易部门要囤积盐、布、棉花、粮食等必需品,以保证军需民用,以对付敌之经济封锁,并有计划出口,解决敌占区人民的粮食恐慌。高捷成还提出了五行(晋察冀银行、陕甘宁银行、山东北海银行、晋西北农民银行、冀南银行)通汇的战略性计划,旨在加强各根据地雄厚的物质基础,共同对付伪币,巩固抗币信用,调剂和增加抗日军民的供给,巩固根据地经济基础。
这次分行主任联席会议根据高捷成的报告,作出一系列决定,使冀南银行在抗战最艰苦的1942年,在对敌斗争、救灾和发展生产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各级金融机构也得到整顿、巩固和提高,并按照高捷成“一般业务应走正规化”的要求,制定了各种工作细则草案,出版了刊物。冀钞的流通领域扩大到黄河以南,成为各根据地流通领域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一种货币。特别是由于“五行”通汇的实现,使晋冀鲁豫边区作为华中、华北、山东、晋察冀、陕甘宁、大西南之中心战略区的地位,更为明显。冀钞成为沟通上述地区联系的纽带。
随着金融战的展开,冀南银行各级机构已成为敌人“扫荡”和飞机轰炸的重要目标。每次“扫荡”来临,高捷成总是等所有人员转移后,他才撤离。在与敌周旋中,他勇敢机智,风趣幽默,给了同志们极大鼓舞。1940年12月和1942年5月,日寇两次大规模“合围”,银行人员在高捷成的率领下,几次陷入绝境又化险为夷。
1943年5月5日,高捷成正在参加总行发行处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讨论会,电话里忽然传来敌人出动“扫荡”的消息。他连夜带领警卫员赶回总行驻地索堡,立即率领总行人员和一个警卫班,向冀西转移。
14日下午,高捷成一行走到河北省内邱县白鹿角村时,天下起了小雨,便在当地宿营。不多时,敌人从几十里外向这里奔袭,包围了村子。高捷成立即指挥大家向村外突围。战斗异常激烈。高捷成冲出村子后,发现警卫员小刘没跟上来,正要返回寻找,不幸腰部中弹。电话员周正云发现后,冲到他身边,背起他就往山上跑。周正云身上还有电话机,跑起来很吃力,敌人紧追不舍。高捷成几次命令小周赶快把他放下,带上他的挎包和手枪突围,并说他挎包里有重要文件,不能落入敌人手中。但周正云一心要救高捷成,说:“银行不能没有你,我死也不能把你丢下!”敌人越来越近了,高捷成着急地说:“你再不放下我,文件落在敌人手里,损失有多大!”周正云手一松,高捷成从他背上挣脱下来将挎包和手枪迅速递给周正云,命令道:“不要管我,快,快爬过山去!”周正云只得挥泪而别,翻过山峰。
敌人追上来,高捷成又身中数弹,为国捐躯。
6月27、29日的《新华日报》(华北版)向根据地军民沉痛地报道了高捷成殉国的噩耗。冀南银行写了一篇祭文,高度评价了高捷成,指出他“为敌后银行建设货币工作奠定了盘石之基,在对敌经济斗争,发展根据地生产事业,抚育经济工作干部上更有极大之贡献”。
1950年,高捷成烈士的忠骨由涉县石门村莲花峰下移葬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来源:中华英烈网 作者:薛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