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菊妈:一片丹心照日月,五腔碧血写春秋

来源:读档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3-05 11:08

英雄母亲黄菊妈

■黄长平 杨维刚

1959年9月,77岁的黄菊妈作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英模代表前往首都北京,参加国庆10周年阅兵观礼,受到朱德、董必武、李先念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1971年,89岁高龄的黄菊妈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无疾而终。时任湖北省省长张体学同志为菊妈送来一副挽联:“黄袍山山山革命胜地,黄菊妈妈妈英雄母亲”。

黄菊妈,名菊喜,生于1882年,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夜珠窝人,幼丧父,随母就食于石下黄家,改姓黄。12岁到夜珠窝吴立成家当童养媳。婚后,育三男二女。长子不满10岁,丈夫因病去世,黄菊妈携儿带女,在通城、崇阳、平江、修水四县沿门乞讨,流浪村头,饱尝人间冷暖,阅尽世态炎凉。

1930年秋,红16军进驻黄袍,黄菊妈便第一个动员长子朝义参加红军,并叮嘱儿子说:“朝义,在家也没好日子过,为了穷人能翻身,你只有参加红军。在队伍上要听首长的话,好好干出一个样子来。”朝义参军后,随部队转战湘鄂赣三省边界,吃苦耐劳,作战勇敢,经常受到部队嘉奖。喜讯频传,黄菊妈更是喜笑颜开,鼓励儿子英勇杀敌,再立新功。

那年底,朝义在江西铜鼓作战时不幸牺牲。黄菊妈听到噩耗,擦干眼泪,忍痛对儿女们说:“你们要像哥哥那样,勇敢杀敌,为了穷人翻身,死也值得。”随后将次子朝炳、三子朝福和女儿凤桂、满桂相继送到红军队伍。黄菊妈送子女参军的壮举激励了黄袍人民,一时间在苏区掀起了送子、送夫当红军的热潮。

送走了子女,年近半百的黄菊妈在家也不闲着,经常护送红军干部战士,帮助苏维埃政府做群众思想工作,侦探敌情,传递情报,家里也成了红军的交通站。湘鄂赣边特委、湘鄂赣省委、红16军(师)主要领导陈寿昌、傅秋涛、钟期光、徐彦刚、毛贲虎等人经常出入于黄菊妈家,在这里接头、开会、部署战斗、传递指示等。看着这些生龙活虎的后生伢远离家乡、告别父母妻儿在这山沟里拼命,黄菊妈疼爱有加,像母亲一样关心、照顾他们,把对儿女们的思念全部倾注在他们身上。

子女们在部队英勇杀敌的立功喜报不断传回家里,朝炳连连立功,朝福当了赤卫队长,凤桂当了县苏维埃妇女部长,满桂成了红军交通员。看着儿女们的进步,黄菊妈笑在眉头喜在心,母子们互相勉励,互相促进。黄菊妈全家当红军、人人当英雄的感人事迹,一时在湘鄂赣边苏区广泛流传。

1932年,朝炳在塘湖的一次战斗中负伤被俘,被解至县城杀害。不久,凤桂在江西的一场战斗中光荣牺牲。噩耗相继传来,菊妈不但没有被击倒,反而更坚定了她的革命意志,她鼓励朝福、满桂奋勇杀敌,为哥哥姐姐报仇,为穷苦人打天下。

朝福智勇双全,屡建战功,是红16军(师)的战斗英雄,参军两年就当上了修通崇游击队队长。他带领战士英勇杀敌,捷报频传,让百姓扬眉吐气,令敌人闻风丧胆。1936年秋,朝福带领游击队70多人从修水回望湖洞休整,因叛徒告密,被葛皇甫“铲共团”包围。他在指挥突围时身中数弹,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此后不久,湘鄂赣省委书记傅秋涛和省军区司令徐彦刚带领修通县委书记周凤安专门赶到黄袍看望黄菊妈,称黄菊妈是红军的母亲,她养育的子女是红军的典范,个个是英雄好汉。

1937年,时年仅14岁的幺女满桂在传递情报返回途中,被葛皇甫抓住。葛皇甫当着黄菊妈的面杀死满桂,并对黄菊妈凶神恶煞地说:“土匪婆子,你五个子女都杀尽了,老子今天不杀你,留下你一条狗命,我要看着你悲哀和折磨,也让世人看看当土匪婆的下场!”

53岁的黄菊妈被国民党军、县保安大队和葛皇甫的“铲共团”抓去拷打、坐牢、陪刑,经受各种酷刑,几次死而复生。后来,她只好背井离乡,先后在崇阳金竹坪的石洞内、修水桃花洞的草棚里、湘鄂赣边的林海中过着和“白毛女”一样的日子,经历了近14年的原始人生活。

1949年4月,通城解放了,黄菊妈才回到家乡。67岁的黄菊妈仍保持当年闹革命时的热情,积极投身于清匪反霸、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时期,她一方面积极动员孙子参军,保家卫国,一方面日夜打制草鞋出售,将卖草鞋的一万元旧币捐献给志愿军购买武器。农业合作化后,黄菊妈不顾自己年逾古稀的高龄,积极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多次被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以及烈军属模范,被誉为“革命母亲”。1959年,被评为全国烈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黄菊妈去世后,通城当地人怀着崇敬的心情为她建立了纪念碑,并石刻了“一片丹心照日月,五腔碧血写春秋”的挽联,通城县人民政府还为黄菊妈的儿女修了烈士墓和一个瞻仰小亭,用来缅怀英烈的光辉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