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良,1921年10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和孚镇(今湖州市南郊)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在江苏省吴江县谋生,母亲带着姜志良兄妹3人过着清苦的生活。他从懂事起,就知道为母亲分忧,帮助妈妈带领妹妹,料理家务。穷困的家境,培养了他吃苦耐劳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姜志良从7岁起,断断续续读了小学、初中。在学校里,受中共地下党员沈文枚老师的影响,逐步懂得了革命道理。
“八一三”抗战后,吴兴县城被日军占领,和孚镇被烧成一片废墟。1939年初春,在一个寒意未消的夜晚,姜志良背起洒有母亲泪水的被包,告别了相依为命的老母与妹妹,毅然参加了吴兴县战时政治工作队。中共地下组织派地下党员担任政工队领导,姜志良在他们的带领下,和同志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进步书刊,编印抗战小报《反扫荡》,唱抗日歌曲,演抗战戏剧,唤起群众抗日热情。他吃苦耐劳,腿勤手快,乐于助人。当时政工队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睡的是草铺,有时遇到敌人下乡“扫荡”,就转移到茅蓬中睡觉。夏天没有蚊帐,加上日照少,雾气重,阴暗潮湿,又无条件洗澡,日子一长,生疥疮、患疟疾的同志多了。姜志良一面主动协助领导做好思想工作,一面想办法弄来硫磺、猪油和中草药,给大家涂擦治疗。部队驻在吴兴西乡偏辟的山坳里,买东西要翻山越岭到安吉境内一个小集镇去买,姜志良自告奋勇兼任采购员,经常跑十多公里的山路去采购。他如此关心别人,姜志良被大家亲热地称为“姜管家”。1939年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春,政工队扩建了5个区队。姜志良被任命为练市区区队长。当时,练市区驻有国民党62师,镇上有国民党区政府。姜志良很策略地与驻军和区公所打通了关系。他积极做好镇上青年工作,建立起抗日青年团体,在练市镇上出《反扫荡》墙报,作宣传阵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练市区的青年组织了起来,打出了青年救国会的旗帜。
1940年冬天,吴兴县政工队的抗日活动,引起国民党顽固派注目。为了防止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根据中共吴兴县委的指示,地下党员全部撤出政工队,重新成立特别支部,姜志良为特支宣传委员。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形势更加严峻,特支决定凡是已暴露的同志到抗日根据地去。姜志良同特支书记周培元一起承担了组织转移的任务。这一时间内,姜志良家成了去根据地的临时联络站,全家为转移的同志奔忙。正当大家要出发转移的时候,有一位同志没有按时归队。姜志良冒着危险毅然决定留下等待,后来在转移途中与组织失去了联系。姜志良怀着对党的坚定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于1941年9月进入启海抗日根据地,回到了党的怀抱。
到启海后,姜志良被分配到安东乡(2000年前为启东县通兴乡)做开辟工作。一到那里,他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启发群众,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经三四个月的努力,姜志良在该乡组织农抗会,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的支部。
1943年初,姜志良任海东区游击连指导员,12月升任海东区大队教导员。他平时生活朴素,与战士同吃同住,对同志关怀备至。一有战士生病或负伤,他立即问寒问暖,对乡亲也是这样。无畏乡陆家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家里经济困难无力求医,姜志良获悉后就拿了津贴,请医生给她治病,使她逐渐恢复健康。
1944年5月的一天,海东区大队接到县委指示,要他们在三天内攻下日新河据点。区委书记兼区大队长沈坚如召集班、排长以上干部开会,商讨攻克办法。会上,姜志良提出,从表面看敌强我弱,但驻守据点里的伪军,军心涣散,战斗力很弱,据点四周围墙破败,若能和周围乡民兵一起,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攻势相结合的办法,是完全能够取胜的。他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当天晚上,沈坚如、姜志良各带领100多人,分南北两路夹攻据点,同时向敌人发起政治攻势。敌人被这突然袭击搞得昏头转向,便丧胆落魄地扯起白布投降。
6月12日,姜志良与区队领导一起率队配合县行动队化装袭击,一举攻占利民镇据点,5分钟解决战斗,俘获伪军警49人,捕获伪乡长1名,缴步枪12支,并烧毁了敌碉堡。
7月28日,驻川流港8个日本兵和两个班的伪军,到玉昆校拆房子。姜志良率领区队神速开往玉昆校,抢占有利地形,把所属部队分兵两路,对敌形成夹攻之势。乘敌人立足未稳之际,姜志良命令马上开火。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姜志良瞅准时机,发出信号,命令全队出击,战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敌人,缴获九六式机枪一挺。这是东南地区第一次缴获杀伤力很强的新式武器,获苏中四分区司令部嘉奖。
1944年8月15日,姜志良刚从四分区开完会回到区队,便去查看在无畏乡张再群(又名张伯英)宅修枪的区小队,被一个外号叫“冬瓜”的叛徒出卖。日军立即将张再群宅团团围住,并在宅后的土窑上架起机枪封锁。姜志良一面冷静地指挥大家把枪丢在宅沟里,一面叫大家做好突围准备。他迅速把区小队及当地干部分成两组,一组从前门冲出扑沟向西突围,另一组由姜志良带领从后门冲出向东突围。刚从后门冲出,便被窑顶上的敌人发现,子弹像雨点似的直泼过来,加上日军已由东向西把他们包围,姜志良及其他两位同志中弹牺牲。
抗战胜利后,启东县委、县政府为了纪念姜志良烈士,决定将无畏乡更名为志良乡。2001年9月,志良乡撤乡设镇。2008年,志良镇大部并入合作镇。从此,志良乡不再存在,但“志良”的英名永存人间。
(朱永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