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柯鲁克:向世界介绍真实中国

来源:学习时报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2-06 10:12

向世界介绍真实中国的大卫·柯鲁克

■孙东方

大卫·柯鲁克(1910—2000)是一位犹太裔英国人,是与白求恩、斯诺同时代的杰出人物。20世纪30年代末,他怀揣着共产主义信仰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从此把根扎在了中国。他在中国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关心、支持并积极投身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新中国培养了大批英语人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革命把他吸引到中国

柯鲁克青年时代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只身来到美国。他到美国后不久,就遇到了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这时,他阅读了介绍苏联革命的书籍,使他对共产主义产生了热爱和追求。在哥伦比亚大学半工半读期间,他成为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1935年,他回到英国并加入英国共产党,后来参加西班牙国际纵队,成长为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在西班牙期间,有两件事对他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与白求恩结为好友;二是阅读了埃德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被书中描写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为开辟新天地而进行的伟大斗争所吸引。

1938年,柯鲁克来到中国,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和成都华西大学任教。其间,他接触到一些具有社会主义信仰的西方传教士,开始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并认识了他的妻子伊莎白。1941年,他和伊莎白来到大渡河边,举行了红色订婚仪式。柯鲁克本想去延安,但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后,他决定立即回英国,参加反法西斯斗争。回国后,柯鲁克参加了英国空军。在他的影响下,伊莎白加入了英国共产党,成为加拿大女子军团的一员。

二战胜利后,柯鲁克进入伦敦东方学院研究中国问题,但仍然向往着曾经工作过的热土,渴望了解中国解放区的情况。1947年,柯鲁克夫妇持英共介绍信,克服重重困难来到河北太行山下的解放区十里店村,调研正在进行中的土地改革。一踏上解放区,他们立即被如火如荼的群众运动所吸引。在十里店的几个月内,柯鲁克同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被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解放的伟大壮举所感动。根据鲜活的一手材料,柯鲁克夫妇写成了《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一书,阐述了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给农民带来的重大变化及其可借鉴的经验。通过观察1948年十里店土改复查工作情况,后来他们又写作了《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一书。柯鲁克还拍摄了近千张照片,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

柯鲁克夫妇

积极投身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

十里店调研结束后,柯鲁克本想回国。但随着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已列入日程,急需培养大量外交和外语人才。为此,中共中央在河北南海山村建立中央外事学校,盛情邀请柯鲁克夫妇担任英语教师。负责筹备工作的王炳南对柯鲁克说:“留在中国工作吧!北平就要解放了,一个新的国家即将建立,我们迫切需要有自己的外交官和外语人才。”这一席话深深打动了他们。基于国际共产主义精神,柯鲁克决定留下来任教,而且一留就是50多年。处在战争环境中,办学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不顾危险、全力以赴,为新中国外交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后来,这些人才很多都成为驻联合国代表、驻外大使和驻外记者。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外事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北京外国语学院。柯鲁克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担任英语系副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为正规化英语教学和学校建设呕心沥血。他自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教学体系。他多年坚持每周用一个晚上,把学生请到家里,用英语交谈、交流学习体会。他还邀请了斯特朗、文幼章等国际知名人士来校演讲,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

20世纪60年代初,柯鲁克接到利兹大学的邀请,准备回英国工作。但此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他感到,这时正是中国最需要他的时候。坚定的信念和深厚的感情,让他再次留下来,同中国人民携手并肩战胜困难。为了提高边远地区的外语教学水平,他先后到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开办师资班,培养教学力量。在几十年如一日平凡伟大的工作中,柯鲁克为中国人民的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在荣誉面前,他始终很谦虚,经常说,自己得到的远远超过了付出的。

柯鲁克夫妇

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柯鲁克不仅奔波于大江南北的教学一线,活跃在中外教育交流合作前沿,并且利用公共外交场合积极宣传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

1941年,柯鲁克回英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在途经美国时,他和斯诺、艾黎等进步人士用中国抗战壮举,帮助说服美国劳工组织,增加了对中国工会组织的捐款。柯鲁克写了多篇通讯报道,在英国报纸上发表,向西方深入介绍中国解放区胜利进展。1959年,《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在英国出版,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产生了积极影响。1979年,《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群众运动》在美国出版。该书向西方真确地描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化了国际社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了解。

柯鲁克多次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访问,每到一处,都利用一切机会介绍中国的情况。他写了大量文章和通讯,向世界积极宣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新中国政府的政策。他还经常邀请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国外来的朋友到家里,现身说法,使他们对中国有正确的认识。他的家成为一个“中国橱窗”,一座连接国际友人和中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1993年,柯鲁克写下遗嘱:“如果觉得为我做某种纪念恰当的话,不妨考虑在某处放一个标牌,上面写道:大卫·柯鲁克(1910—  ),英国人、犹太人、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朋友,1948年起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及其前身任教。”如今,这段话已刻在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他树立的铜像石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