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龙飞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李行知 2018-10-21 10:09

陆龙飞,又名龙春,1906年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枫泾镇东栅乡下屈家浜(现属上海市金山县枫泾镇长安村)。他排行居长,自小聪慧好学。1922年毕业于枫泾北镇的松江第三高等小学,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在松江县城的江苏省立第三中学(今上海市松江二中)。其父陆明溪,是一位朴实的庄稼人,一心祈望长子学业字墨精进,光宗耀祖。但陆龙飞自从到省三中求学后,随着视野开阔,思想日趋活跃,逐渐有悖于父望,与封建传统观念决裂,很快从一个不懂事的农民子弟,转变成为关心人民疾苦和国家大事的进步学生。

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陆龙飞积极参加声援上海工人的反帝爱国斗争,成为激进的革命青年。就在这一年,他由共产党员侯绍裘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中共枫泾独立支部创建。为筹备组织农民协会,陆龙飞、袁世钊不辞辛苦,日夜奔忙,通过王小琴、薛照生、张杏杉等农运骨干,动员一批农民参加农民协会。他们自制农会会员的标记——一块白布上面画着镰刀、斧头,写上姓名。陆龙飞还把自己教书的收入充作农民协会的费用,为农会提供了尽可能的经费帮助。到11月份,枫泾等地区的贫苦农民加入农民协会的有五六百人。

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已经是名存实亡,蒋介石已经把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搬到南昌,妄图在南昌另立国民党中央。枫泾等地区的形势也变得对工农极为不利。为便于隐蔽,他们把农民协会的会址设在枫泾镇城隍庙桥堍的积谷仓里,同时,这里也成了中共枫泾独支的秘密活动据点。

在枫泾区农民协会成立大会上,袁世钊、陆龙飞根据党的要求和当年农村歉收的实际,提出了“减租减息”的口号。当时,农村的情况也十分复杂,对于减租减息,广大贫苦农民十分拥护,可是地主豪绅对农会提出的要求却不予理睬,部分胆小的怕事的农会会员也有恐惧心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农民协会立即召开会议,为农民壮胆。陆龙飞、袁世钊等向农民协会会员响亮地提出:“我们要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拒交租米,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地主、豪绅扣押不交租米的农民,你们快来报告;如果地主、豪绅仍要收足成租,大家就一粒不交,出事由农民协会来顶。”地主、豪绅慑于农会的威力,一时不敢放肆,但仍旧放出空气,恫吓农民,同时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讨租逼债。在陆龙飞、袁世钊等领导下,枫泾地区广大贫苦农民与地主豪绅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取得了减租减息的胜利。农民协会赢得了广大贫苦农民的信赖和赞扬。

枫泾区农民协会的抗租斗争在邻近江浙各县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枫泾的封建地主和土豪劣绅,对农会恨得要命,怕得要死,由大地主叶桐叔领头联名向南京的孙传芳军阀政府“控告”,反动当局把枫泾农民协会宣布为“非法”,查封了农民协会,收缴了枪支,勒令停止活动。中共枫泾独支和农民协会,被迫秘密转移到枫泾乡下大方庵(现松江县新浜大方村)周围的村庄活动。从此,陆龙飞也不再教书了,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开展党的活动上。

1926年冬,北伐军胜利进抵浙江。中共上海区委为了阻止军阀孙传芳运送军需物资,于1927年1月14日发出指示,要求沪宁、沪杭铁路党组织破坏铁路,配合上海工人的总罢工。2月的一个晚上,在袁世钊、陆龙飞的领导下,枫泾农会组织农会骨干,在枫泾东栅外宗浜到水旺村一带铁路沿线割电线、撬铁轨。突然,他们的行动被军阀的护路铁甲车发现,敌人立即开始了机枪扫射。袁世钊、陆龙飞马上指挥农会骨干分散撤离,然后泅水渡河才得以脱险,他们到家已是深夜2点了。见破路计划没有完成,上级又从上海派来一条内载毁路工具的划子船,准备再次进行大规模破路斗争。由于事先缺乏联系,这只船被敌人发现,第二次破路计划仍未成功。但是,两次行动却震惊了敌人的后方,反动军阀立即派出大批的武装,在沪杭铁路上戒严巡查。

1927年秋,中共江苏省委派陈云回家乡青浦,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松江、金山、青浦三县的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前的最主要任务。这时,转移在枫泾乡下进行隐蔽活动的陆龙飞、袁世钊得到消息,很快与陈云取得了联系,并同青浦小蒸革命力量会合了。11月,领导松、金、青三县农运的中共青浦县委成立,中共枫泾独立支部改为枫泾区委,并且,为加强抗敌的武装工作,还成立了农民革命军,陆龙飞为枫泾区委委员、农民军指挥。此后,陆龙飞、袁世钊、吴志喜等在陈云领导下,积极开展了秋收暴动的准备工作。他们经常化整为零,活动于离小蒸十几公里的大方庵、钱家草、草长浜、芥字圩、厍浪、查家浜等十几个村子,一面宣传发动群众,一面恢复壮大农民协会力量。当时,他们有一项工作就是定期在大方庵召集农协会员大会。随着他们工作的深入,参加大会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有上千人。庵里挤不下,有些人只好站在庵边廊檐下。一时间,群众的热情高涨到了极点,就连一个名叫曹泰的和尚也参加了农民协会。农会在大方庵里活动时,他常常爬在门前的银杏树上放哨。

陈云经常由上海来这里指导工作,晚上往往居住在陆龙飞家。陆龙飞为了陈云的安全,把他安排在西北间平房里住宿,还在天井里放好梯子,如有情况让陈云可利用梯子翻屋越走。同时,还叫堂弟陆龙士在宅基西面放哨,观察从枫泾镇方向来的过路人。

1928年初,由于农民不肯交租米,青浦小蒸大地主汪倾千叫章练水警队长袁伯祥率领一艘枪船,到小蒸逼租。陆龙飞和袁世钊按陈云和县委常委吴志喜的通知,带领王毛生、曹三毛、曹叔明等一部分党员和农会骨干到达小蒸,参加截击枪船斗争,拉开了小蒸、枫泾农民暴动的序幕,接着镇压了小蒸镇上的大地主汪倾千及地保胡祖文等人。事后,陈云、吴志喜又渡河到达塘南,和袁世钊、陆龙飞等一起,在农会骨干、共产党员顾桂龙家里研究制定了枫泾地区的暴动计划,决定暴动的主要目标是攻取枫泾镇,打击对象是镇上的大地主大土豪劣绅,同时决定,要在攻打枫泾之前,首先设法掌握较多的武器。

1月9日晚上,袁世钊、陆龙飞等率领农民军,手执武器,臂缠红布,摇了两只船,到范浜新镇包围了团防局,迫使团防局长吴长书交出全部枪支。随后,连续几个晚上,农民军又到小蒸、芥字圩、新中浜、韩家坞等地缴获了地主武器和团防局的枪支,从而加强了农军队伍的武装。在11日的那天晚上,陆龙飞和区委书记袁世钊、青浦县委委员吴志喜等人率领30名农民革命军战士,镇压了当地七个恶贯满盈的地主恶霸,烧毁了田单地契,破坏了敌人的电话干线,沿街墙壁上贴满了“打倒土豪劣绅”、“耕者有其田”、“共产党万岁”等标语。

12日清晨,农民暴动的消息不胫而走,广大贫苦农民奔走相告,到处赞扬着农民军的声威,“共产党,扒平王;财主人,泪汪汪,一夜杀死‘七只狼’”的歌谣也随之传遍枫泾周围和邻县乡村。地主恶霸胆战心惊,枫泾镇自卫团团总周清怀急得一天打几次电话向松江讨救兵。这天下午,陈云从上海赶到屈家浜,听取了头天暴动的情况汇报,点头称赞,并共同研究乘胜进攻枫泾的事宜。晚上,当浩浩荡荡的暴动队伍由大方庵向枫泾进发时,突闻通讯员报告,从松江调来的敌军今晚到枫泾。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陆龙飞等当机立断,决定暂不进攻枫泾,先杀掉长浜的恶霸地主艾松泉。

18日晚,松江驻军的一个营和枫泾镇上的驻军以及青浦、松江两县的军警,分乘火车、驳船水陆并进,直扑蒋家浜、土地堂和草长浜等8个自然村。他们几路包围,挨家挨户搜查革命者。19日拂晓,农民军发现敌人后,急忙向住在农民家中的陆龙飞和吴志喜报告。这天大雾弥漫,看不清有多少敌人,为了掩护农民军撤退,陆龙飞、吴志喜两人首先鸣枪告警。住在厍浪的袁世钊、顾桂龙等听到枪声后,马上率领农民军迅速突围,向青浦方向撤离,脱离了险境。敌人向打枪的方向蜂拥奔来,陆龙飞、吴志喜临危不惧,英勇抗击,把身上仅有的子弹打完后,又用砖块向敌人投掷,一直坚持到最后,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被捕。当陆龙飞、吴志喜被押到枫泾,经过茶馆门前时,陆龙飞还大声演说,并高呼“打倒土豪劣绅!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同时被捕的还有60多名农民,就连大方庵的曹泰和尚也被冠以“私通共匪”的罪名坐牢。陆龙飞、吴志喜等6人则被押解到松江。

陆龙飞等被捕第二天,陈云从上海到枫泾乡下,获悉陆龙飞和吴志喜同时被捕,他不顾自己已被悬赏、随时有可能被捕的危险,立即会同县委书记夏采曦等同志去松江设法营救。这时,中共中央军委也派人一起组织营救,但因力量不足没有成功。

26日下午,全副武装的军警押着陆龙飞绕枫泾镇兜了一圈。陆龙飞仍旧穿着被捕时的那件长衫,挺胸昂首,神色自若,向沿途群众揭露敌人的罪行。凶恶的敌人用铁丝扎住他的十个手指,将他绑在枫泾东栅文昌阁旷地的一根电杆上。英勇的陆龙飞在就义时从容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是杀不完的!”“18年后,我陆龙飞还是个好汉!”群众被他宁死不屈的精神感动了,执刑的士兵也被他的英雄气概所震慑,吓得不敢放枪,只好换人。同一天,吴志喜也在松江惨遭杀害。

陆龙飞、吴志喜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曾专门发表悼念文章,指出:“吴、陆二同志的死,震动许多革命者的心灵,而且使松江工农群众都同情于他们,决心要以继续努力革命,为他们复仇。他们的血将要鼓动革命潮流高涨,涨到像洪水般的横流全中国以至于全世界。”

全国解放后,松江县人民政府在长安村陆龙飞家的祖坟上,为烈士建立了纪念碑。1988年春,在烈士遇难60周年之际,中共金山县委、金山县人民政府在陆龙飞最早从事革命活动和最后光荣牺牲的枫泾镇,重新建起了陆龙飞烈士墓,并在墓碑前竖立起陆龙飞烈士花岗岩塑像,同时在纪念碑上镌刻陈云亲笔书写的“陆龙飞烈士永垂不朽!”题词,供广大群众瞻仰。

(陈建中、俞雅华、薛德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