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政通:英勇顽强的独立营营长

来源:扶眉战役纪念馆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10-31 16:06

栗政通,河北省平山县人,生于1923年。1937年入伍,1938年入党,在第一野战军1兵团2军6师18团任独立营营长。

栗政通自从1937年入伍后,编入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在王震将军率领下,参加了抗日战争,亲历了百团大战、保卫延安的战斗,以及南泥湾大生产和南征北返。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在西北战场上参加了西府战役和金渠围歼战,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是一名卓越的解放军指战员。

在历次战斗中,栗政通智勇双全。抗日战争中,邰家庄一战,718团毙敌常冈旅团长,毙伤敌伪军一万余人;在山西灵岳与日军作战中,血战七天七夜,击退日军四千余人的疯狂进攻。1939年,在河北灵寿县陈庄歼灭战中,他所在连队协同兄弟连队顽强坚守阵地,阻敌逃窜,将穷凶极恶的日军水源旅团全部歼灭。1940年8月至12月,718团再次渡河东进,参与破袭正太、平汉等铁路线的有名的“百团大战”。栗政通参加了娘子关战斗,在此险关要隘上大破日军。

1943年5月底,趁共产国际解散之际,蒋介石电令胡宗南悄悄准备一项“闪击边区”的军事计划。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开“反共”军事会议,部署60万军队,准备分兵九路“闪击延安”。面对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三次反共高潮,359旅奉命驻扎富县地区,随时做好制止内战、保卫边区的准备。7月4日,栗政通所在班在峪口村击退敌人一个营连续三次攻击,毙伤敌30余人。

1944年,鉴于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党中央决策:在巩固华北、东北抗日根据地的同时,派遣359旅主力挺进华南,深入敌后,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打开南北通道,牵制敌人的兵力,配合全国抗日,实行强大的战略反攻。南征部队命名为第十八集团军独立第一游击支队,支队司令员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共五千余人,由六个大队组成,于11月10日开始日夜兼程南下。1945年1月下旬,南下支队和李先念领导的新五师在湖北大悟山胜利会师,继续向南发展。栗政通被编入陈宗尧带领的第二大队,一直打到广东南雄。

8月15日,日军投降后,南下支队挥师北返,改编纳入中原军区野战军第二纵队序列。蒋介石调了七个师,一路追剿、堵击。中野二纵经中原突围,强渡丹江,由陕南过甘肃赤沙镇,南征北返共计行程二万二千里,9月8日与主力会师于庆阳。休整一月后,栗政通奔赴冀鲁豫,集结山东,参加解放战争,在山东渤海军区工作。

1948年西府战役中,一营打抗击,由于敌人兵力超过我军数倍,栗政通带的重机枪排被敌紧紧包围。这时,他对敌高喊:“你们是哪一部分的?快点追解放军!他们向西跑了!不准打枪,谁打枪谁负责任!”敌军在他的指挥下往西追去,部队转危为安。

平时,栗政通在生活上很是简单朴素,从来未穿过另外的衣服。他对工作负责,对同志诚恳和蔼。一次负重伤后,栗政通告诉营政治干事花玉春:“这次我牺牲了,叫李教导员好好领导,完成光荣任务。我牺牲了不要紧,中国还有四万万五千万同胞,革命还是会胜利的!”

1949年6月12日,在金渠围歼战中,第一野战军1兵团2军6师主要担负控制金渠东南制高点以防敌人增援的任务,6师师长张仲瀚命令18团团长陈国林率领独立营首先抢占二郎沟、马家山制高点。谁知,马家山早被敌36军165师495团抢先占领,独立营刚接近二郎沟,就被封锁住前进道路。这时,英勇顽强的独立营营长栗政通,为了完成光荣的任务,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冒着枪林弹雨,不顾一切亲自带领三连战士向马家山制高点冲击。他们越过了一道道山梁,冲过了一道道高坡,撂倒了一片片敌人,每一块阵地的占领都经历了血战,经过了与敌人的反复冲杀搏斗。栗政通指挥战士们将要冲上山顶时,不幸腹部中弹,光荣牺牲了。三连战士含泪高呼着“为栗营长报仇”,冲上山顶与敌人展开激战,在4师10团3营的协同作战下,经顽强拼搏、反复冲杀,最终占领了制高点,歼敌一部,为金渠围歼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