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安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15 16:51

林英安,1907年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长岭关脚下的沙堰村。家有祖辈遗留下来的三亩田地。父亲勤劳朴实,除种庄稼外,还肩挑小杂货担走村串户。因此,正常年景,生活也还过得去。林英安幼小聪明、顽皮、胆大,就是不愿读书,他上树像猴子一样敏捷,能在树上玩多种惊险动作,也是村里的孩子头,因此,顽童们管他叫“猴哥”。

1926年冬,从湖北武汉回来的学生周百煌、陈秀锋、阎白文、王静波等人,在乡下宣传湖北农民协会闹革命的情况。一天下午,林英安在沙堰村口碰见了王静波。王静波试探地问他:“你知道农民协会吗?”林英安回答:“听到很多人讲过。”接着又问他:“你愿不愿参加农民协会?”林英安反问:“农民协会是干什么的?”王静波告诉他:“打土豪斗劣绅,闹革命。”王静波见他没有吭声,接着说:“是为穷人翻身做主人的。”这一句话可使林英安高兴啦。王静波接着说:“你如果愿意参加的话,过几天我们在漆家店开会,你也去就是了。”到了开会的那一天,林英安去到会场一看,已到了20多人。开会时,周百煌、陈秀锋、阎白文等人都先后讲了话,主要是宣传农民协会为穷苦人办事,打倒豪绅、地主,反对苛捐杂税,要求男女平等,反对封建迷信等。会上宣布成立农民协会,选周百煌、陈秀锋为领导人,林英安主动报名加入农协会。农协会的活动由秘密渐渐转向公开。从此,林英安经常与农协会会员一道,打着红旗,敲锣打鼓,到处开会宣传,有时还将土豪劣绅、恶霸地主押着游乡,大大地煞了他们的威风。通过这次活动,林英安深深受到教育,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1928年,林英安任乡苏维埃协会副主席,并兼任乡苏维埃财粮委员,后担任乡赤卫军分队长。他工作积极,立场坚定,不怕得罪人,群众称他“林大胆”。同年冬,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5月,林英安参加商南立夏节武装起义后,随即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红一军担任政治宣传工作,并参加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林英安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科长。1932年9月,他调往刚成立的红军医院任院长,院址选在豫南苏区中心地带蔡家畈的葛家湾(今属金寨县关庙乡)的火神庙。为了使700多名伤员能及时得到治疗,早日恢复健康,他们决定因陋就简,把庙堂打扫干净作为病房,集中在这里治疗。林英安还步行50多里,去到南溪红军总医院请来了十几名医师、护士,组成一个临时医疗小组,为伤员采药、制药,精心给予治疗。当时战斗环境极为艰苦,不仅缺医少药,更重要的是没有粮食。林英安为了解决伤员吃饭的问题,除了在山林里找野菜、挖草根外,每天夜晚还带着医院工作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去河南青区(今商城县境)、湖北独杨树(今罗田县境)等地的地主家打粮,使伤员的基本口粮得到了保证。经过三个多月的休养治疗,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及一路游击队的700多名伤病员,皆陆续痊愈出院,重返战场,为坚持皖西苏区的对敌斗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林英安曾参加过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时,他担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第二一八团政治委员。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扩编,林英安由红二十五军调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任政治委员,奉命率部参加粉碎国民党川军“三路围攻”作战。一天,他们正走在川陕边界花山寨,遭到地方民团和土匪的袭击。全体指战员奋力出击,顽强拼搏,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打得敌军节节败退,死伤100余人。同年冬,林英安任红三十一军政治部主任,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和反“六路围攻”战役。林英安作战勇敢,指挥果断,机动灵活,稳操胜算。他特别重视部队指战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学习,在基层开展识字活动,主持开办政工干部培训班,加强战时政治工作,深入进行战前动员,使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士气。1934年秋,林英安改任川陕省军区指挥部副指挥长,并兼任川陕省游击总指挥部西路游击指挥长。同年11月初,林英安奉命率领地方武装在旺苍七区鹰咀岩一带剿匪。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不幸在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为纪念他,决定将鹰咀岩等几块苏维埃区域划为一个县,命名为英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