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贞不屈的“红色大管家”毛泽民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王俊 2019-02-19 19:23

毛泽民,1896年4月3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从小在家务农,书读得不多,但能说会算,加上他吃苦耐劳,乐于助人,深得左右乡邻的夸赞。

1921年春天,毛泽民跟随哥哥毛泽东来到长沙,从此踏上革命征途。

1922年,毛泽民被派到制笔业工人中开展斗争,做了大量宣传和组织工作,在革命的洪流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这年冬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2年9月,安源罢工取得了胜利。为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巩固罢工成果,毛泽民受党组织的派遣来到安源。他一到安源,就投身于火热的斗争。工人罢工斗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工人的斗志,但是由于工人长期受官僚资本家的沉重剥削,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因此,帮助群众尽快改善生活条件,是巩固罢工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于是,毛泽民积极倡议和筹办工人消费合作社。他四处奔走,广泛宣传办合作社的好处,动员工人入股,在短期内筹集了一万多元的资金,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工人消费合作社,毛泽民担任经理。要办好合作社,必须开辟货源,为了买到工人急需的物资和减少商人的中间剥削,毛泽民还自己去长沙、汉口等地购货。每当合作社进货,毛泽民都带头卸车,扛抬货物,工人们都被他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精神所感动。由于毛泽民埋头苦干,细心经营,精打细算,工人们从合作社买到价格便宜的生活日用品,异口同声地夸赞合作社是“工人之家”。毛泽民通过兴办合作社,处处为广大工人谋利益,合作社日益兴旺,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为党筹集了一部分活动经费,团结教育了广大工人,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望,从而促进了工人运动不断深入发展。

1925年春,毛泽民回湖南开展农运工作,9月他被派到彭湃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这个时期,国内革命形势日益高涨,为了领导全国革命运动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党的宣传工作也大规模地开展起来。为统一全区出版发行工作,中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委派毛泽民担任出版发行部经理。

同年底,毛泽民从广州到了上海。当时的上海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一切反动势力的堡垒,是冒险家的乐园。在这里搞党的出版发行工作是很危险的。毛泽民知难而上,他首先加强对上海书店的领导,扩大和健全出版发行网,先后在武汉、广州、长沙、重庆、南昌、青岛、香港、巴黎等地开设了分店或代售处,经售上海书店出版的马列著作和宣传共产主义的小册子。由于发行量骤增,原有印刷厂不能满足印刷任务的需要,毛泽民创办了一个秘密印刷所,由他亲自负责,化名“杨杰”,以出版商“杨老板”的公开身份机智巧妙地与敌人周旋。

1929年冬天,毛泽民率领钱希钧等9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由上海到天津,继续开办党的秘密印刷厂。

1931年夏天,毛泽民来到闽粤赣红色革命根据地,担任闽粤赣苏区经济部部长,随后到了瑞金,协助毛泽东筹备第一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代表大会。

1932年3月,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在瑞金叶坪成立,毛泽民担任了第一任行长。当时苏区处在白色恐怖包围之中,国民党反动派对红色区域实行军事封锁,步步蚕食进逼,同时又从经济上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苏区军民需要的食盐、布匹、药品等物资奇缺,价格昂贵,一斤盐竟能换5只鸡,红军战士每人每天5分钱的油盐柴菜钱也难以保证。中央苏区的经济如此困难,这是革命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红色政权就难以生存,红军战争也无法进行。毛泽民深知重担在肩,他认真贯彻毛泽东关于“统一财政,筹款支援前线”的重要指示,团结银行的全体同志,与经济部、财政部密切配合,向困难开战。毛泽民着重抓了发行苏区货币,统一苏区财政,发行建设公债,提倡储蓄运动等四项主要工作。印刷新币没有纸张,毛泽民就兴办造纸厂,发动群众采集树皮、麻、竹子等含纤维多的原料,自己动手,解决了造币用纸。为了解决军民食盐问题,一方面就地挖硝熬盐,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到白区贩盐。毛泽民让一些同志把棺材改成双层底,下边装盐,上边放一些臭猪肠,装成送葬队伍,吹吹打打地把盐运回苏区。毛泽民还兼第一任钨矿总经理,他认真执行党的经济经策,发动群众,团结商人共同开采钨砂,千方百计地运到白区,出口香港,为党筹集资金。毛泽民出色的工作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克服了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经济封锁所造成的困难,改善了军民生活,支援了革命战争。

毛泽民身为国家银行行长,克己奉公,原则性很强,从不乱花一分钱。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闽赣省委、省苏维埃的几位领导同志到黎川县检查工作。县委书记方志纯请大家吃了一碗米粉肉,多花了五六角钱。事后,毛泽民认真地对方志纯说:“要从你的伙食费里扣除这笔请客的钱。”毛泽民工作繁忙,常常风里来雨里往,但他和红军战士一样,每天只有5分钱的菜金。他常说:现在是战争时期,不能乱花一个铜板,领导干部更要带头艰苦奋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毛泽民任中国工农红军十五大队队长,负责部队的供给。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党中央决定让毛泽民担任中国工农民主政府国民经济部部长。经济部的主要任务是为红军和政府机关筹款筹粮。陕北地贫人瘠,加上连年天灾人祸,老百姓生活很苦。红军初到陕北时,由于长途跋涉,衣衫褴褛,难抵风寒,根据地又买不到布匹和棉花,毛泽民心急如焚。他派出采购人员,多方联系,终于购回所需物资,又动员边区妇女赶做了近万套棉衣,使同志们度过了寒冬。毛泽民一面着手解决部队的军需供给问题,一面抓边区的经济建设,开采瓦窑堡的煤矿、延长的石油,整顿定边的盐池,扩大造纸厂,兴办难民工厂和纺织学校。毛泽民领导有方,生产自救搞得很红火。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部队的面貌为之一新。

在长期艰苦的斗争中,毛泽民积劳成疾。党中央决定让他取道新疆,前往苏联治病。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新疆边防督办盛世才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迪化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应盛世才的邀请,大批共产党员到新疆工作。1938年2月1日,毛泽民抵达迪化,由于中苏边境发生鼠疫,交通断绝,一时不能成行。于是,他接受了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邓发的建议,并征得党中央的同意,留在新疆工作,化名周彬,担任省财政厅副厅长,代理厅长。

当时,由于连年战乱,经济凋蔽,财政混乱,贪官污吏加紧搜刮民脂民膏,新疆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盛世才只有乞灵于印钞机来维持局面。从1933年到1938年,短短的5年工夫,乱发纸币达300万两(当时新疆纸币以两为单位),欠外债合法币2000余万元。因为滥发纸币,货币不断贬值,物价飞涨,50两银票竟买不到一盒火柴,一个鸡蛋要500两银票,各机关公务人员每个月领工资,要用马车或人力车拉票子,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1938年4月18日,毛泽民向洛甫(张闻天)和毛泽东写信,反映了新疆财政混乱如麻的现状,提出了改革的意见和办法,并请求中央派干部协助工作。毛泽东对他的报告作了批示:“请陈云同志替他办,财政事情第一重要,不但那里好,将来也大有助于我们。”中央组织部长陈云很快选派干部来新疆协助毛泽民治理财政。

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毛泽民以极大的革命热忱和丰富的理财经验,致力于全面整顿新疆财政金融的工作。他首先着手建立财政机构,建设财税干部队伍,整顿了省财政厅的机构编制,重新建立了财政税务管理制度;在全疆各地区设立财政局,各县设立税务局;整顿各级银行机构,建立金库。这样从省到县建立了整套财政金融机构,使新疆财政工作逐步走上了轨道。

毛泽民十分重视培养少数民族财经干部,1938年在迪化创办了财经学校,招收了80名各族青年,集中学习财经业务。毛泽民还亲自给学员讲课,他的讲课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深得学员欢迎。学员毕业后分配到各地财税部门,发挥了骨干作用。

1939年1月1日,毛泽民根据新疆省第三届民众大会决议案,将省银行改组为官商合办的商业银行,以动员全疆的经济力量加速建设新新疆。在毛泽民的领导下,各族各界人民积极支持,踊跃入股,银行资本很快由200多万元增到400万元。银行业务随之扩大,仅1939年到1941年,就发放农牧、工商、交通运输、市政建设方面的贷款达2400多万元。商业银行在扶助发展生产,调剂金融,稳定物价,反对高利贷剥削群众,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紧接着,毛泽民进行了币制改革,废除以两为单位的旧银票,改行以元为单位的新币。1939年2月1日,印有毛泽民签名的新币正式发行。商业银行发行新币,收回旧币。由于新币兑率合理,使用方便,在短期内统一了全省的币制。毛泽民严格控制新币的发行量,发展阿勒泰金矿生产,开展对外贸易,不断充实新币基金,使得新币价值稳定,信誉卓著,市场物价趋于平稳,得到各族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商界还发表了《商界同胞拥护新币的宣言》,称赞新币的发行“是我们新疆经济史上空前的统一币制的新纪元”。

为了积累建设资金,毛泽民倡议并主持发行建设公债。他亲自拟订了《民国三十年新疆省建设公债条例》,在发行建设公债宣传周市民大会上讲话,还为《新疆日报》发行建设公债特刊撰写《发刊词》。随着大张旗鼓的宣传,各族人民认购公债的热潮在天山南北迅速掀起,很快就发行了建设公债668万元,超过原计划34%。

毛泽民一贯强调“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来达到扩大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他作为新疆第二期三年建设计划委员会副委员长兼财政组组长,主持制定的第二期三年计划财政支出,同第一期三年计划相比,生产建设、文教卫生等方面的经费大幅度增加,有的增加了近两倍以上。他对一切贪污浪费现象深恶痛绝,并进行坚决的斗争。一次,盛世才的岳父、民政厅长邱宗浚企图用一项官地收入为自己建造小别墅。毛泽民据理力争,坚持地皮费应缴财政统一调度的原则,使“邱老爷”的如意算盘未能得逞。

毛泽民治理新疆财政成绩卓著,各族人民有口皆碑。但是,盛世才却十分嫉恨。1941年,纳粹德军进攻苏联,蒋介石加紧反共卖国。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恶化,盛世才反动军阀的面目逐渐暴露,开始排斥、打击共产党人。

7月,毛泽民被调任民政厅代厅长。他到民政厅后,亲自主持制定了《新疆区、村制组织章程》,对区、村长实行了民主选举,废除了反动政权基础“农官乡约”制,得到了各族人民群众的热情赞扬和衷心拥护。他平易近人,十分关心人民的疾苦,上任后立即视察了救济院、医院、药房。在救济院里,他和贫苦院民促膝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随后,他领导民政厅制定了《救济院整理大纲》,整顿和扩建了17所救济院,使3000多名各族鳏寡孤独免受乞讨和流浪之苦,过上了安定温饱的生活。为了发展医疗保健事业,他在迪化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喀什等地举办了医药医疗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少数民族医务人员。他还设法从苏联进口了一台X光机,改善了医疗设施。仅仅一年的时间,全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毛泽民在祖国的西北边陲工作了4年多,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他出污泥而不染,一身廉洁、两袖清风。从延安到新疆,他的全部行装只有一个旧皮箱、一个藤条包,裤子、衣服、书籍、用品全部装在里边。他的一双旧毡筒穿了好几年,还不肯换新的,一顶旧皮帽从内地戴到新疆,一直戴到入狱,就义。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品德被广为传颂。

1942年,盛世才对在新疆的共产党人下了毒手。7月2日,他下令免去毛泽民担任的民政厅厅长职务。此后不久,公然将毛泽民等共产党人软禁、逮捕。敌人对毛泽民软硬兼施,威胁利诱,企图迫使他承认所谓“四一二阴谋暴动案”。

毛泽民把敌人的法庭当作战场,愤怒揭露盛世才背信弃义,卖身投靠国民党反动派,诬陷共产党人的罪行。面对毒刑拷打,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

1943年9月27日深夜,毛泽民被秘密杀害。

(来源:中华英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