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祥华:舍身救战友的好连长

来源:镇江烈士褒扬教育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7-26 11:05

孙祥华,出生于1946年,江苏丹徒辛丰乡后韦村人。1965年1月入伍,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通信员、班长、参谋、连长等职,曾先后6次受到部队的嘉奖。1978年7月11日,孙祥华在连队组织战士进行手榴弹实弹考核时,一名战士不慎将手榴弹投掷在人群中。危急关头,孙祥华奋不顾身冲向前去,抓起手榴弹欲向空地投掷,但手榴弹突然爆炸,孙祥华受伤37处,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32岁。

以身作则的模范

孙祥华是个具有强烈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人。在部队,不管是当战士还是当干部,只要干起工作,他身上总有股拼劲。1975年10月,孙祥华由军务股参谋调到特务连当连长。开始他对连队的情况不熟悉,就整天和战士们打成一片,从这个班跑到那个班,利用各种机会接触、了解战士。不到3个月,他对全连战士的姓名、性格、特长、爱好、家庭情况和思想状况掌握得一清二楚。

特务连专业兵种多,业务复杂,不懂技术的孙祥华怀着带兵打仗的强烈责任感,处处以学生的姿态出现在战士中间,虚心请教,刻苦钻研各项专业技术。一些战士见连长向自己请教,感到不好意思。孙祥华就耐心地开导他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们身上有很多我不懂的技术,我虽然是连长,也应该虚心向你们学习。”从而打消了战士们的顾虑。孙祥华常对大家说:“掌握技术全靠练。”他在向战士学习的过程中,像新兵一样,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地练,没有一点官架子。一次,他带领全连战士搞军事训练,跳木马,他夹在战士中间,一趟不落地跟着跳,大腿擦破了皮,鲜血渗透到军裤外。战士们发现后,劝他休息。他笑着说:“划破点皮算什么,掌握杀敌本领,哪能不付出点代价?”孙祥华拼着一股劲学技术,很快学会了工兵、侦察兵等有关技术,使自己由外行变为内行。

孙祥华带兵严,作风实。他坚信只有平时训练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训练时,他要求大家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不要搞花架子。一次,他对工兵一班进行埋雷考核。战士房道其动作特别快,班长刚下达口令不久,他就埋雷完毕。孙祥华仔细检查后,发现小房埋雷的地方周围倒伏的小草没有扶正,便严肃地批评道:“不按实战要求训练,打起仗来就影响战斗任务的完成。”他又亲自做示范动作给大家看,并提出要求。孙祥华在训练中,总是把困难设想得多一点,并经常带领连队在各种恶劣气候条件下苦练本领,培养过硬的战斗作风。有一次,他带领侦察排进行射击三练习实弹考核。刚到靶场,天突然下起雨来,天黑雨大,有的同志建议改日再打,否则会影响成绩。孙祥华认为这样的条件正是检验战士作风和技术的好机会,坚持打完。结果全排取得了好成绩,又受到了锻炼。

孙祥华处处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平时搞训练,他跟班作业;搞副业生产,挖地施肥样样带头干;连队缺少猪饲料,他带着战士打捞河草;拉练途中,脚上打了许多泡,一跛一跛地走着,也不愿上救护车。他牺牲前两天,团里要求连队统计移防物资。他带着3名战士,从早到晚,中午也不休息,对物资一件一件清点数量,量体积,称重量,提前完成了团里交给的任务。战士们说:“连长为了咱们连队建设,工作从不知累,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

待战友如兄弟

孙祥华时时刻刻关心同志,把战士当成自己的兄弟。为了战士,只要能办到的,他都想尽一切办法去做。战士蔡程中患肝炎住进了医院,思想负担很重。孙祥华视小蔡如自己的亲人,经常抽出时间去看望。他一边向小蔡介绍连队的工作情况,一边做思想工作,鼓励小蔡正确对待疾病。连长的一言一行,温暖了小蔡的心,思想上的包袱也解开了。小蔡积极配合治疗,不久就康复出院了。

孙祥华时刻惦记着战士的冷暖,夏天夜里为战士掖蚊帐,冬天为战士盖被子。1975年冬季拉练,连队冒着雨雪进行100公里长途奔袭。一到宿营地,孙祥华不顾疲劳,坚持查铺查哨。当发现新战士毛志华睡在那里冻得浑身发抖、缩成一团时,他立即把自己的棉被拿来给小毛盖上。侦察一班住的房屋没有门窗,雨直往里灌,他发现后,马上找来雨布把门窗挡好。武装拉练中,孙祥华检查全连装备物资时,发现一个新战士的鞋子小了,就把自己的一双新鞋送给了他。

孙祥华一心扑在连队,心中只有这个大家庭,而对自己的小家却没有尽到一个丈夫和父亲应尽的责任。1977年初,爱人千里迢迢来到部队探亲。不巧,连队接受了支援地方挖河的任务,同志们劝他留下,和爱人团聚一下。他考虑到任务较重,坚决不同意,把铺盖一卷,就带着连队进驻了工地。孙祥华与爱人婚后5年多才有第一个孩子,对年幼的女儿倍加疼爱。1978年4月,正当部队退伍工作紧张进行时,孙祥华的女儿病了。家中4天连发了3份电报,打了一个长途电话,孙祥华都未及时赶回家看望。当家中最后一份电报告知女儿病故的消息时,孙祥华强忍悲痛,仍然坚持工作。后来,在首长和同志们的再三催促下,他才回去几天。出发前,他召集连队战士们开会,把一切工作都安排妥后才离开。回到家,他还不忘连队工作,匆匆料理完女儿的丧事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部队,一如既往地投入连队的紧张工作。

公而忘私的共产党员

孙祥华入伍13年,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上高标准严要求,在生活上低标准。他当了干部后,仍然保持着普通一兵的本色,一件衬衣穿了7年,领头换了三次,打了许多补丁。爱人多次劝他买件新的,他却总是说:“穿破的不容易脱离群众,干起活来也好使劲。”直到牺牲前一天,仍穿着那件旧的衬衫。孙祥华在司令部当参谋时,有时下连队回来晚了,食堂的饭已开过,炊事员要为他重做,他总是婉言谢绝,盛点剩饭用开水冲冲,就对付了一顿。

孙祥华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个人谋私利。1970年,孙祥华奉命赴安徽淮北沈庄煤矿配合工作。有一次,家乡一位亲友来信,托他买一部电动机和几吨煤。当时,孙祥华是矿党委委员、军代表,又负责生产,批几吨煤、卖一部电动机在他的职权范围内。但孙祥华没有这样做,他在回信中写道:“煤和电动机都是国家统一调拨的物资,不能随便调用。我是军人、党员,只有模范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的义务,没有半点徇私情走后门的权利。”

舍身救战友

1978年7月11日上午,特务连进行投掷手榴弹考核。投掷前,孙祥华组织战士活动身体,并向大家再一次讲解要领,强调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接着进行实弹投掷,前面几个战士投得都很顺利。新战士邓修文投掷时,在挥臂向后的一瞬间,拉了弦的手榴弹突然从他手上滑落,掉在右后方4米处。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孙祥华毫不迟疑地冲上去,敏捷地将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邓修文和通信员奚广明按倒在地,同时伸出右手抓起手榴弹准备向外投掷。只听“轰”的一声巨响,还没有来得及从孙祥华手中甩出去的手榴弹爆炸了。战士们从震惊中清醒过来时,发现他们的连长已倒在血泊之中。

孙祥华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弹片,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邓修文和奚广明这两名战士安全脱险了,而孙祥华自己却受伤37处,经抢救无效,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军营和战友,离开了他年轻的妻子和未出世的女儿。

为了表彰孙祥华同志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十二军政治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南京军区政治部授予他“雷锋式的好连长”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