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克鲁

来源:太原市图书馆 责任编辑:孙智英 2021-12-20 09:19

武克鲁,原名武师曾,1921年出生于山西省祁县夏家堡村一个富裕的家庭。他从小读书勤奋,性格刚直,有爱国热情。1937年秋,他就读于太原进山中学,同年11月太原沦陷后回到家乡。这期间,武克鲁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种种暴行,便决心离家参加抗日武装。然而,武克鲁的父母舍不得儿子远离家门,便让他娶邻村姑娘为妻,想以家室之累使其在家安心度日。但武克鲁报国心切,设法只身出走,参加中共祁县党组织组建的抗日游击队。

1938年,武克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担任祁县独立营第七连连长。这年春天,日军在同蒲铁路和白晋铁路交叉的三角地带建立据点,修筑碉堡炮楼,大搞“治安强化”运动。斗争形势日益恶化,全营战士露宿山沟,衣食无着。在生死存亡关头,武克鲁升任独立营副营长,负责军事指挥,成功破获一起严重的投敌案件,惩处汉奸、叛徒7名,整顿了纪律,稳定了军心。武克鲁还大力贯彻县委决定,运用游击战术主动对敌作战,与日伪军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率军破击白晋铁路,袭击同蒲线,伏击运输军车,攻打古县据点,相继组织指挥战斗数十次,扭转被动局面,巩固发展了路东抗日根据地,开辟了路西游击区,独立营由100多人发展到500余人。

1942年2月22日,武克鲁和战士们准备攻占鲁村据点。鲁村是祁县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位于白晋公路旁。这里山高沟深、地势起伏,格局杂乱、鳞次栉比的房屋修建在土坡上。四周高筑的土墙把整个村庄围在中间,形成一道屏障。日军占领祁县后,在鲁村村南的子洪村修建了子洪据点,在鲁村村北的南团柏村修筑了炮楼,在鲁村设立了伪军驻守的据点,用以保障白晋路日伪军的通行安全,同时防控太行区军民去往延安,阻止八路军开辟路西游击区。

武克鲁在派人侦察后,熟悉了伪军的活动规律。他认为,敌人以险据守,必然放松警惕,如果化装进入据点,来个“瓮中捉鳖”,成功的把握性极大。于是,他决定利用伪军惧怕日军便衣队的弱点,来一个化装袭击,拔掉这颗“钉子”。他率独立营化装成日军便衣队,骑着自行车,背着三八枪,打着自制的日本太阳旗,大模大样直闯日伪军的鲁村据点,仅用十几分钟和一颗子弹,智取日寇据点,缴获步枪15支和子弹数箱,创造了“一颗子弹打鲁村”的传奇故事。

1944年12月,武克鲁升任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独立营营长。

1945年6月5日,武克鲁在路西游击区检查工作后,返回路东根据地。途中住宿阎家山村,遭大队日军包围,突围时中弹牺牲,年仅24岁。为纪念抗日英雄,当地群众编有《武克鲁歌》,广为传唱。

2015年8月,武克鲁被列入“第二批600名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浴血硝烟散去,革命精神永存,三晋大地将永远铭记抗日英烈的英雄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