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鼎燕(1898—1929),湖南炎陵县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酃县县委委员、酃县第一届工农兵政府主席等职。1929年在战斗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31岁。
徐鼎燕出生在酃县大院茶坪,自幼习过武。长大后,除了庄稼人的种田,为了生计,徐鼎燕还兼作过剃头匠。
1928年1月,中共酃县特别区委领导来到大院开展工作,徐鼎燕报名参加革命队伍,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中共酃县县委委员。当月,酃县第一届工农兵政府在大院成立,有手工业背景的徐鼎燕被推选为县工农兵政府主席。
剃头师傅登大堂,四里乡亲喜洋洋。徐鼎燕深知责任重大,为了筹集革命经费,他组织赤卫队、暴动队和少先队不断外出打土豪,大院革命武装活动范围遍及遂川七岭,县内七都长旺、五都田螺寨、十都圩等地。
1928年8月,前出湘南的红二十八、二十九团遭受重创。为挽救革命危局,毛泽东率红三十一团三营前去迎还失利红军。队伍经过大院时,在西坑住了一晚。徐鼎燕组织当地群众热情接待,还借谷碾成10余担米送给红军。毛泽东当晚向中共酃县县委书记李却非和工农兵政府主席徐鼎燕等县、区、乡干部询问了酃县的情况,肯定了他们的工作成绩,鼓励大家在革命失利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徐鼎燕第一次近距离地听毛委员讲话,觉得信心倍增。
1929年1月,敌人发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会剿”。29日,井冈山失陷,彭德怀指挥留守红军和赤卫队向遂川大汾突围。30日,红军大队经过大院向遂川竹坑进发。看着自己的队伍渐渐消失在弥漫的风雪中,徐鼎燕伤心欲绝。
早在几天前,由于形势严峻,酃县县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一部分撤出大院重新组织力量,一部分留守大院坚持斗争。按照分工,徐鼎燕留守大院,保管党的机密文件。
2月8日,湘敌一个营在叛徒和当地豪绅指引下攻入大院,放火烧山,抓捕革命人士。9日,徐鼎燕在大院山牛湖被包围,敌人远远喊着“抓活的”,蜂拥而上。为了保住党的机密,他果断将文件投入火堆。待文件的余烬一点一点地变成灰白时,敌人也了上来。他突然抄起木棒朝火堆一顿乱扫,火炭四溅,敌人乱作一团。徐鼎燕凭着自己的身手,本可趁机突围,然而他却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此时此刻,也许他想起了打土豪分田地那些扬眉吐气的日子,也许他想起了毛委员谆谆教导的音容,也许他想起了红军队伍的艰难撤离……他将自己也变成一团愤怒的火球,飞速扑向敌群。经过几番搏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在山牛湖口的山脚下,牺牲时年仅30岁。
建国后,徐鼎燕的英名赫然列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和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大堂之中。
(中共株洲市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