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玉(1912—1938),河北省赞皇县西高村人。1929年考入元氏师范讲习所读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赞皇县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毕业后,受元氏县党组织委派回乡任教,以小学教师的职业为掩护,在赞皇县秘密开展建党活动。他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并首先发展赞皇县民众教育馆职员胡贡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春,阳泽阁(阳泽村初级小学)成为赞皇县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源地。以教员高忠、傅贯一、傅晓昙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青年,在这里发起成立了“青年协励读书会”。他们阅读进步书报,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还自己凑钱编印了以反对军阀混战和横征暴敛为主要内容的石印小报,创刊定名为《星·红·热》,后更名为《血潮》,以宣传革命,唤起民众。这一时期,许庆玉和读书会的骨干发生了接触,并通过元氏县党组织介绍,与中共保南市委取得联系。
1930年10月,许庆玉与中共保南市委书记柏玉生到赞皇县吕庄村,吸收傅贯一、傅晓昙等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入党,并建立了赞皇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赞皇县吕庄村党支部,亦称中共赞皇县区委员会,傅贯一任书记。不久,又发展高忠、张适如、董月三、宫友山入党。赞皇县的革命斗争第一次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1932年3月7日,区委在县城组织领导了近5000名群众参加、以反对国民党政府对农民加征钱粮为目的的请愿大示威,砸了国民党县衙,史称“三七请愿”、“三七暴动”。这是土地革命时期赞皇县党组织领导的规模最大的群众斗争,有力打击了反动势力,国民党河北省主席王树常在《河北政报》上惊呼:赞皇县小难训!
1933年,许庆玉因叛徒告密被捕,关押于天津感化院。1936年3月出狱,在驻邢台的晋绥军三十二军商震部当兵。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129师骑兵团。12月2日,骑兵团在赞皇县北马村战斗中大获全胜,以牺牲10余人的代价消灭日军140余人,创造了对日作战的经典战例。刘伯承对此高度评价,亲自在《八路军军政杂志》撰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解析北马村战斗经验,认为“北马村战斗是一次诱敌深入打反袭击的胜仗,取得了很大胜利”。1938年3月,许庆玉在井陉县长峪沟割髭岭战斗中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