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显儒,1927年11月出生于甘肃省灵台县新开乡底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出身贫穷,8岁时就给地主放羊,一天学都没上过。长大后,姚显儒被国民党军马鸿逵部抓了壮丁,被迫当了兵。1949年8月,解放军19兵团攻打宁夏,马鸿逵被打跑,残部被改编。此时,姚显儒却怎么都不愿意当兵了,想偷偷溜走回家。要不是指导员魏应吉做思想工作,姚显儒的人生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样。魏应吉对“解放战士”们非常好,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疏导他们的情绪,像对自己的亲兄弟一样。
部队路过姚显儒老家的时候,指导员魏应吉知道姚显儒想家,就将姚显儒的父亲接了过来,嘘寒问暖,还陪他父亲吃饭。其他战士也像对自己父亲一样,给姚显儒的父亲端水递烟。姚显儒的父亲离开时,指导员和战士们又给了吃的和路费。从小吃苦受罪、没人疼的姚显儒哪见过这么好的部队,顿时哭得一塌糊涂。从此,这个西北汉子就认准了解放军就是人民的队伍,铁了心跟着共产党走。
1951年2月,姚显儒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9兵团63军赴朝鲜战场作战,立下了不少战功。在第五次战役中,姚显儒是189师566团3连8班班长,他带领的尖刀班拿下了敌人一个哨卡,然后歼灭了敌人一个炮群的21名炮手。1951年5月20日,189师566团夜袭美军580.7高地,姚显儒一刀就放倒了美军特种部队“游骑兵”的一个黑人大个子兵。
姚显儒玩刀贼溜,当“解放战士”那会儿,一天夜里遇到20多个土匪袭击。新兵和“解放战士”都没有枪,就靠带新兵的唐满洋用一把驳壳枪应对。一个胆大的土匪竟然绕到房后从窗户跳进来,姚显儒没含糊,一刀从土匪肋条骨底下捅进去,将土匪的肺都挑出来了。这一刀让唐满洋对他刮目相看,两人从而结成黄金搭档。侦察、摸哨、抓舌头,也成了这个西北刀客最擅长的活儿。不过,姚显儒没想到,让他从此出名的却是美国地雷。
1952年,敌我双方进入拉锯战状态。为了将敌人打回谈判桌,志愿军开展广泛的“拔点”运动,对敌人守备据点进行奇袭,组织特等射手对“联合国军”单个目标进行清除,以“零敲牛皮糖”的战术狠狠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姚显儒所在的志愿军189师566团3连的阵地和敌人159高地只有三四百米,中间隔着一条沙河。敌人的那些哨所经常被志愿军侦察队夜袭,哨兵不是被抓了舌头,就是被打死,将他们搞得惶恐不安,悄悄地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后撤。我军则步步进逼,压向159高地。敌人为了防止志愿军的夜袭,埋了很多地雷当“看门狗”,我军侦察部队时不时有战士被炸伤。抬受伤战士路经三连阵地时,姚显儒看到后非常伤心,寻思着怎么能拔掉敌人的地雷。
美军及其所谓“联合国军”埋的地雷,花样真是不少。有方形雷、圆饼雷、碗形雷、瓦形雷、防步兵雷、反坦克雷……还有脚一绊线就爆炸的平台雷,跳一公尺高才炸的跳雷,绑在树上手一攀着绊丝就炸的手攀雷,爆炸后把阵地照得雪亮的照明雷,等等。敌人企图靠这些“拦路虎”阻挡我军的行动,但这些东西吓不到英勇无畏的志愿军。
1952年初的一天傍晚,连长命令姚显儒带领几名战士到敌人的前沿阵地侦察敌情,并抓一名“舌头”回来。那天风雪很大,非常冷,敌人阵地前沿静悄悄的。姚显儒和几个战士伏在山腰上敌人挖的一条交通沟里,棉衣都被冻透了。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就这样坚持着,一直等到第二天将近中午,仍然没有发现敌人的影子。姚显儒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无功而返又太浪费,就命令其他人在此继续侦察,他带着战士张振江去探查敌人雷区。他们来到一处杂草和小树丛生的山坡上,小心翼翼地搜寻着。姚显儒的脚突然被什么东西轻轻挂住了,他知道自己遇到地雷了。果然,在一棵矮小的松树下,姚显儒发现了一个“铁乌龟”躺在那儿,不用问这就是敌人埋的地雷,一个真正的冷血杀手!
姚显儒马上命令张振江在30米以外的小土堆后面观察。张振江知道班长也是头回鼓捣这玩意,手心里捏着一把汗。姚显儒同样很紧张,之前可没弄过这玩意。他靠近地雷趴下观察了一会,明白要想地雷不炸,就要先清除这颗地雷上面挂着的三根铁丝,地雷没有震动就不会发生爆炸。可执行任务出来的时候,没想到会干起地雷这个活儿,也没带什么工具,这可咋办?要是别人可能就放弃了,可谁让他是姚显儒呢!他硬是用牙咬断了三根铁丝,弄得满嘴是血,忙活了半小时,手指都磨破了,终于将地雷给刨挖出来。尽管天寒地冻的,姚显儒却是大汗淋漓。但这个活儿还远未结束,之前他听说过别的连队一个战士也是弄断了铁丝,以为没事了,结果地雷不小心掉地上,把那战士炸伤了。
要彻底消除地雷的威胁,还得要研究如何拆了它。为了保险起见,他将地雷搬回之前埋伏的那个交通沟,轻轻地放下。他打算现学现卖,就让三个战士警戒,让张振江在远处看着他怎么拆卸地雷。万一炸了,也好让张振江知道自己哪一步出了错,积累经验教训。姚显儒将地雷搁到交通沟的边缘,他则站在交通沟里面。交通壕的外面,就是一个斜坡。他考虑万一这家伙要冒烟啥的,就快速将其甩到坡下。
别看姚显儒没上过学,可非常善于在战争中学习,肯动脑子,又胆大心细。只见他先仔细观察地雷的构造,然后一手压着雷身,一手慢慢转动雷帽,把它拧下来。卸雷管的时候拔不出来,他又试着拧,将雷管拧了下来,还不忘告诉张振江,卸雷帽和雷管,是自左向右旋转的。雷管弄出来后,他顺手把地雷往外一推,地雷滚下斜坡,没有爆炸的声音,只有石头落地时的声响。几位战士高兴地低声叫道:“呀!成功啦,成功啦,班长!”姚显儒也非常高兴,非常有成就感——这排雷不过如此嘛,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拆了一个雷,姚显儒显然没玩够,随后一口气起了敌人12颗平台雷、3颗挂在树上的照明雷。搬回来好一通研究,还利用休息的时间,教其他的战友怎么拆雷。面对掩体里姚显儒“偷”回来的地雷,就连他的黄金搭档、胆子超大的唐满洋都埋怨,掩体里尽是这玩意儿,还让不让人睡个安稳觉了。哈哈,这才几个啊,姚显儒后来起的雷是越来越多,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
几天后,姚显儒又带着几个战友去“偷”地雷。这次是有备而来,带了钳子和麻袋,准备摘了打包回去。令姚显儒没想到的是,这一次敌人的雷场升级了,变成了连环雷。只要踩响一个,其余都会爆炸,他带着的这几个人就全完了。不过,这对于“姚大胆”来说不算啥,只要找到一个,顺藤摸瓜就能找到一窝——好家伙,这里足有58颗地雷。这次赚大发了,可随即姚显儒他们就犯愁了,这么多雷带回去太麻烦了,而且都拆掉也太可惜。之前少量的地雷拿回去,除了研究,还可以拆出些炸药来,帮忙挖挖坑道工事啥的。可这次太多了,一个足有七八斤重,这么多带回去太累人。姚显儒他们一商量,还是送给美国兵吧,算是“顺水人情”嘛!他们趁热打铁,将这些美国地雷埋到它们的主人通行的小路两旁,一直摆了五六十米,其中两个地雷埋在小路中央。埋完后不忘清理一下,把刚挖出的新土埋到沟里干草底下,又在雷场洒上干土,隐藏痕迹。
最后,一行人乐呵呵地撤退。姚显儒回到哨所也不睡觉,兴奋得拿着望远镜观察敌人动静,等着“猎物”踩坑。可美国鬼子这会睡得正香呢,姚显儒的眼睛盯得都发酸打架了。直到第二天清晨,十几个洋鬼子背着枪从对面山上大模大样地下来。他们绕过自己布置的雷区,走上之前常走的小路,哪知这里已成为我军为他们精心布置的葬身之地。
只听“轰轰”两声巨响,走在前面的鬼子飞上了天。后面的往小路两边躲,以为这样就没事了,但路两边的地雷更多。接二连三的爆炸声过后,硝烟散尽,12个鬼子被干掉了11个!想到之前我军侦察兵被敌人地雷炸伤的遭遇,姚显儒和战友们都感到特别解气。
姚显儒成功地将敌人的地雷“乾坤大挪移”,探索出了新的打法,全军各单位都争相学习姚显儒的成功经验。团里、师里、附近的友军都邀他传授经验。他毫无保留传授,带出来一批批排雷专家。短短的4个月时间,姚显儒和战友们就起掉了敌人的平台雷、跳雷、手攀雷、照明雷等1000多颗,起回地雷227个,破坏地雷300多个,把400多颗地雷送还给了美韩军,用美国雷炸韩国兵,令20多个敌人丧了命。
美军埋雷的速度,甚至不如姚显儒他们起雷送还的速度。敌人不知道自己头天埋下去的地雷,第二天会出现在哪里;本来以为没有地雷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炸。敌人阵地周围,突如其来的爆炸声常令他们心惊肉跳。面对自己地雷带来的伤亡,美军也很会找台阶下,指责苏联援助了志愿军很多“新式武器”。
敌人没有了地雷罩着,他们的阵地很快就被我反击部队扫除,地雷阵也失去了作用。1952年5月,姚显儒因无意中开启了“地雷大搬家运动”,荣立一等功;8月,又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和“二级排雷英雄”称号,63军党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称号,朝鲜政府授予他“二级战士”荣誉勋章。姚显儒也分别受到中朝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一生四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得到了至高的荣誉。他创造的起雷、拆雷经验还被编入了地雷教材。
1963年,姚显儒转业,他放弃优越的在京工作机会,投入到家乡建设中。工作生活中,他从不居功自傲,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1970年,在一次指导民兵扔手榴弹时,一个刚参加训练的民兵将拉了弦的手榴弹举在空中,紧张得不知所措。千钧一发之际,姚显儒冲过去夺过手榴弹,将民兵扑倒在身下,同时让其他人卧倒。他刚将手榴弹出手,手榴弹就爆炸了,导致他左手被炸伤,两根手指没了。万幸的是民兵得救了,其他人也没有受伤。虽然留下了终身残疾,姚显儒却无怨无悔。
离休后的姚显儒仍然是老骥伏枥,积极从事公益事业。他多次深入学校,为青少年做爱国主义教育报告130多场。战争时期,姚显儒反抗侵略者保家卫国,和平时期他保护人民幸福安康。他被当地公安机关聘请为治安联防队长,协助公安侦查破案。虽然远离战场多年,姚显儒仍然是个火眼金睛的侦察兵。一次,他发现了一名可疑人员,带领联防队员抓获了这个盗窃10多年的惯犯,受到了表彰奖励。
姚显儒就像金子一样,到哪都是光芒四射。每当人们提起他的这些传奇经历,他总是微微一笑,说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简单的一句话,体现的是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英雄本色。当年,作家魏巍见到姚显儒后,曾为他题写了“浩然英雄气,永存天地间”,正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总结和概括。
2006年10月17日,老英雄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姚显儒当年在战斗中排雷用过的手钳、剪刀、铁钩、冲锋枪、手枪以及二十多幅战地照片和军功章等物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继续向人们讲述着这段“地雷大搬家”的感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