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凯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1-18 14:18

叶凯,乳名叶依四,化名叶如针,1909年6月11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郊鼓山后屿乡的一个贫苦家庭。叶家七口人,仅靠叶父做工的微薄收入糊口度日,生活艰难。叶凯15岁时,父亲不得已托人将他送到福州城里新德昌鞋店当学徒。三年的学徒生活,叶凯饱尝了人间辛酸,使他十分痛恨吃人的旧社会,深深地埋下了强烈反抗的种子。

1927年底,叶凯认识了黄孝敏。黄孝敏当时是中共福州市委领导成员之一,在工人中搞秘密活动。他发现叶凯为人朴实,性格开朗,意志坚强,活泼伶俐,肯替大伙办事,同时又是工人的后代,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不满,于是有意识地经常接近叶凯,不断地加以教育引导。叶凯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28年初,他投身到火热的革命洪流中,并于1929年初由黄孝敏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叶凯入党后,在家乡积极进行秘密活动,传播革命思想。在他的教育影响下,先后有王则炎等5位青年农民加入了党的组织,并且建立了党支部,使后屿乡成为一个党的秘密联络点。不久,根据福州市委指示,叶凯到人力车工人中去搞工运,他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最好机会。为团结广大人力车工人兄弟,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他利用各种场合向工友们传授革命道理。他口才很好,记忆力超人,加上不时引用亲身经历,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1930年春,由于车行老板不断提高车租,兵差又多,人力车工人每天除了缴车租,剩余的钱很难维持生活。于是,减少车租,就成为当时人力车工人的迫切要求。叶凯抓住工人们的这一切身问题进行鼓动,大家都动了心,斗争的勇气和信心随之高涨起来。没有多久,福州便爆发了人力车工人罢工。工人们高呼:“不减少车租,我们就不拉车!”这次罢工,使福州那些有钱的阔少爷、小姐、太太出门没有车子坐,急得双脚直跺。叶凯又组织工人示威游行,直奔国民党市党部请愿。工人代表进去后好久不见出来,叶凯估计这一定是市党部耍花招,扣押了代表,于是他往来穿梭于工人队伍中,授意指挥。霎时间,人群如闽江巨浪,一齐向市党部涌进去,高喊着:“冲进去!冲进去!”市党部要员见势不妙,只好释放工人代表,车行老板也被迫接受工人们的条件,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叶凯搞工运很出色,敢替工人说话,不仅鞋业工人尊重他,信赖他,在人力车工人中也很有威望,一致选他为福州市鞋业工人总代表、市工会联合会执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利用合法的形式,公开组织人民群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叶凯认为家乡后屿小学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地点,在取得党组织同意后,便和黄孝敏一道回到家乡的小学,组织抗日宣传队。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他们于同年9月30日召开反日救国会,动员全乡男女老少参加。这天的大会由叶凯主持并演讲,黄孝敏领着群众高呼口号,会场上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到会的群众受到很大鼓舞和教育。会后,后屿小学全体师生几百人组成宣传队,挥着小纸旗,喊着口号,深入田间、菜园、街道、里弄进行抗日宣传活动。1932年1月初,叶凯、王子洁等领导福州各校学生在西湖公园以举行文艺活动为名,宣传抗日救国道理。会上散发了革命传单,张贴抗日标语,还发动学生以民间讲评话形式,组成宣传队分赴鼓楼前、南街、南门兜等地演讲,造成很大声势。

4月,叶凯受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指派,赴上海互济会学习。回榕后,11月10日,叶凯即与王子洁、郑维新等根据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的指示,带领全市百名肃劣会代表到公安局请愿,组织示威游行,抗议国民党当局压制福州肃劣会的抵制日货运动,要求释放被捕肃劣会人员。郑维新当场被枪杀。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郑维新事件发生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总结经验教训,作出了一系列进一步开展斗争的决定。叶凯立即深入到工人中大力宣传反帝英雄郑维新的事迹,发动工人们上街示威游行,得到工人们的热烈支持。第二天,全市各行业工人举行了罢工和游行示威。叶凯、黄孝敏、王子洁、王则炎等人站在队伍的前头。人们沿着交通要道经洋头口往南门兜至鼓楼前进,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郑维新烈士报仇!”“惩办杀人凶手!”愤怒的人们挤满大街小巷,到处是激昂的讲演,到处是正义的呼声,红色标语贴满全城。福州这座历史名城,顿时燃烧起爱国抗日的熊熊烈火。郑维新事件很快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得到各界人士的声援和支持。在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压力下,国民党地方当局不得不把公安局长撤职,并释放了被捕的肃劣会人员。

1930年至1933年,叶凯主要负责党的工运工作,他积极在工人中物色对象,发展党员。在叶凯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当时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市区建立了十几个基层党支部,发展了100多名党员,其中包括锯木厂、人力车、钟表厂、木匠等工人支部和一大批工人党员。

1933年5月,叶凯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执委;6月,又任市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同年10月至12月,担任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1934年1月,叶凯仍任市委组织部长。中共福州中心市直属党中央领导,负责闽东、闽北、闽中20多个市县地下党工作和群众革命活动。

不久,中共苏区中央局特派员李平来福建,筹备重建中共福建省委的工作。李平在厦门与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许包野商定了参加临时省委的人选后,于1月28日抵福州,召集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会议,研究提出并决定成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会上,叶凯被选为临时省委常委。会后,李平将临时省委领导机构人员名单上报党中央批准。

3月底,苏区中央局将已经党中央批准的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组成人员名单交由参加中华全国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厦门中心市委代表黄会聪带回。中共厦门中心市委书记许包野接中央通知后,即准备到福州商议正式组建临时省委的问题。

但正在此时,因叛徒出卖,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于4月中旬被敌宪兵第四团破坏,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一些负责人相继被捕叛变。叶凯、王子洁不顾环境险恶,当即赶往厦门寻找组织关系,通过厦门团市委将福州中心市委被破坏的情况通知厦门中心市委。由于当时情况十分复杂,不便久留,他们很快离开厦门,返回福州。他们分析了形势,决定王子洁回莆田参加闽中地区的革命斗争,叶凯继续负责福州方面工作。他们想方设法积极活动,为保存、恢复党组织四处奔走,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失去了与上级的联系。

1934年5月初,叶凯与连罗中心县委取得了联系。6月,叶凯奔向连罗苏区。到达苏区后,他如鱼得水,积极参与领导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成立苏维埃政府等各项斗争,先后担任了工农红军第十三独立团政委、罗源县委书记,成为连罗苏区党政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党的领导下,叶凯和他的战友们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先后摧毁了飞竹、塔里、上地、外坂、深坑、大获、迹头、洪洋、后路等30多个反动民团。

同年8月13日,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打到罗源境内。先遣队领导人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在罗源百丈村会见了叶凯、任铁峰、杨采衡等同志。会见时,军团领导详尽地了解敌我双方情况和群众情绪,同意地方党提出的解放罗源城和补充给地方部分枪支弹药以及提供干部等要求。寻淮洲笑着说:“打下了罗源城,有的是武器,你们要多少给多少好了。我们留下的伤病员全部都交给你们,你们的队伍就有坚强的骨干了。”当晚,在参谋长粟裕指挥下,先遣队和叶凯率领第十三独立团及地方游击队、赤卫队,于午夜到达预定位置。零时30分,战斗打响了,罗源城门被红军攻破,敌人招架不住,纷纷投降。红军全歼守敌10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军需品。

8月15日上午,第十三独立团一部进驻罗源城。下午,叶凯和参谋长杨采衡等主持召开了几千人的诉苦大会。叶凯站在主席台前,紧紧地握住拳头大声说:“同志们!乡亲们!我现在宣布诉苦公判大会开始!”当国民党县长等十几人被押到主席台前时,人群中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受苦人义愤填膺,纷纷上台控诉,要求伸冤报仇。接着,叶凯代表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判处罪大恶极的国民党县长、敌警备队长等8人死刑,立即枪决。顷刻之间,整个会场沸腾了起来,欢呼声、口号声响彻云霄,劳苦大众扬眉吐气,兴高采烈。红军攻克罗源,使连罗苏区进入了鼎盛时期。

8月下旬,为了适应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需要,罗源县委由叶凯主持,在罗源山头面叶洋村召开县委会议,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任务,讨论制定了分田地的政策和方法。会后,在叶凯领导下,罗源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从而使苏区的革命政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在此后短短的两个多月中,罗源就在原来只有70多个乡、村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到170多个。叶凯为发展壮大连罗苏区呕心沥血,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1934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清剿”,罗源全县有22个村庄被毁灭,1000多户人家成了绝户,564位革命者、360位无辜群众惨遭杀害,近2000座房屋被烧毁。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叶凯率领武装力量化整为零,继续斗争。那时,敌人对连罗苏区实行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在从罗源到连江丹阳沿线的主要交通要道设关卡,严密防范,同时派出便衣特务四处探寻红军游击队行踪,盘查来往行人。为了避开敌人的严密“清剿”,叶凯在群众的帮助下,躲藏在丹阳山头的洪塘岩洞中。这一年冬天特别冷,特别长,大地盖着白茫茫的雪,厚厚的积雪把巍峨挺拔的大青山吞掉了一半,天空也像要塌下来似的。叶凯靠父老乡亲的支援,整整坚持了两个多月。吃的是野菜,睡在冰凉的岩石上,生活异常艰苦,但他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久,叶凯和江曾桂化装成和尚,骗过敌人检查,顺利地转移到福州。

1935年农历五月初的一天,叶凯因要事急返家乡,但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被解送到福州国民党宪兵团部。敌人急忙审讯,逼迫叶凯交出党的组织名单以及红军活动地点,遭到叶凯的严辞拒绝。在狱中,叶凯把牢房、审讯室当作揭露敌人的最好战场。敌人原以为能从叶凯口中得到他们想得到的一切,没想到一碰面却一无所获。敌人变本加厉,以更残暴的刑讯来折磨他。叶凯身上的旧伤还未愈合,又添加了新的伤口。他的衣服和血肉粘在一块,长发和污血紧紧粘凝,嘴却没有被敌人撬开一条缝,没有说出半个不利于党的字来。

硬的一手无济无事,敌人就来软的一招。他们叫叛徒对叶凯进行诱降,叶凯愤怒至极,痛骂道:“你这个无耻到了极点的叛徒,根本没有资格对我说话,你休想在我身上得到半点东西。”叛徒灰溜溜地被赶了出去。但敌人还不死心,又到后屿乡威逼叶凯的母亲,企图利用亲情使叶凯说出党的秘密。但深明大义的老人严辞拒绝,敌人的阴谋又落空了。叶凯被关押两个多月,始终没吐露半句党的机密。在狱中,叶凯还不断地向难友们宣传马列主义和共产党的主张,鼓舞他们的斗志,组织被捕的同志同叛徒敌特进行斗争。

1935年8月11日,穷凶极恶的敌人决定下毒手了。只见叶凯被押出来,身穿青布短衫,扣子被扯掉了,衣襟斜挂在胸前,双脚拖着沉重的铁镣。一路上,他大义凛然,高呼:“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中国工人阶级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沿街群众被他英勇的行为感动得落泪。来到西门外鸡角弄刑场,叶凯意识到最后时刻到来了。他挺胸昂头,迈开大步向刑场走去……

叶凯牺牲时年仅26岁。国民党当局宣布暴尸三日,不准将遗体领回。但当天深夜,地下党的同志冒着生命危险,避过敌哨卡,把叶凯遗体送回后屿乡,不久安葬烈士于后屿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