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屏,又名天沛、均和,又称叔平,1902年出生于湖北省安陆县烟墩店周家香铺。其父周春轩是清末秀才,家业颇丰。周叔屏弟兄四人,他居三。1921年入私塾,读四书五经,1922年考入安陆汉东中学,次年因反对校长的无理责难而辍学。1925年父亲病逝,弟兄分家。从此,他自立门户,在烟墩店种田,兼开小杂货店、设塾教书,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20世纪30年代,日本步步加紧侵略中国。安陆沦陷前夕,社会秩序异常混乱。地方上一些小有势力和影响的人物,出自不同的目的,争相收买国民党溃军抛弃的枪支弹药,拉队伍,树山头。一时间,安陆各地“山头”如林,“司令”如毛。周叔屏也在绅商耆宿的敦促和推举下站了出来,担任安陆四区五联保主任兼联保武装队长,拉起了一支队伍。
与某些地方武装不同,周叔屏组建武装是为了雪国耻、解民忧。他耳闻目睹日寇横行、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的惨状,对日本侵略军痛恨至极。他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堂堂七尺汉子,渴望到战场与敌拼杀。他赋诗表达其爱国之志和报国之心:
日寇铁蹄践我疆,山河破碎哪为家;
国人为雪亡国恨,碧血愿浇胜利花。
1938年10月26日,日军占领安陆。国民党安陆县军政人员随县长王襄弃城逃往大洪山避难,全县各乡保政权随即瓦解。匪盗风起,加之日军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人民财产朝不保夕。
烟墩店背靠白兆山(亦名碧山),与大洪山相连接,山峦起伏绵延数十里,地势险要,距安陆城敌据点不到30华里,敌出城“扫荡”,这里首当其冲。周叔屏为民族和民众着想,以大无畏精神,在这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大张旗鼓地号召与组织民众救亡,并收集枪弹、扩充武装,将23个联保各组建了一支武装分队,从40人枪扩大到百余人枪。在他提出的“抗日救亡,保家卫国”的口号激励下,群众性的抗日局面很快形成。他为这支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民众抗日激情高涨万分高兴,并咏诗一首,言其志:
火若星星在碧山,救亡抗战怎能闲;
捐躯不惜临前线,何惧马革裹尸还。
从这时起,周叔屏以身许国,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斗争之中,把自己的一切贡献于民族解放事业。
1939年1月,周叔屏的武装建制已组成三个中队。此时,国民党安陆县新任县长彭炳文打出“抗日”旗帜,四处招兵买马,筹建“安陆县国民兵团”,将周叔屏所部编为该团第三大队,任命周叔屏为大队长,并将其武装调到自己的身边——烟墩店北四十里外的三里店山旮旯内驻扎。开始,周叔屏带兵出击,而彭炳文却率部退避京山平坝。接着,彭炳文指使亲信收买拉走了周叔屏的七中队长及其属下,进而企图依仗权势兼并周叔屏全部武装。周叔屏识破彭炳文的嘴脸与图谋兼并的阴谋后,立即摆脱彭炳文的控制,把余下的武装撤到府河边重镇青龙潭附近驻扎。
其时,日军进逼烟墩店、青龙潭等地,并设立据点。在敌、顽夹缝中,周叔屏为保存实力,以图发展抗日武装,只得忍辱负重,会同民族感极强的、被彭炳文委任为县民兵团独立二中队队长李日新,私下与青龙潭维持会长汪伯俊联系商定:将周叔屏部队一部分人由其文书丁鼎三带领,作为维持会“皇协保安组”,公开驻进青龙潭;大部分潜驻外围,相互策应,以防不测。在周叔屏正气威慑下,汪伯俊只得出面以“配合皇军维持治安”为由,欺骗日军让“皇协保安组”在青龙潭“建立”。周叔屏就这样用“以夷治夷”的办法,暂时避免了患有“恐日症”的彭炳文对其武装的吞并。4月,日军青龙潭据点改由伪军把守。伪安陆县长兼保安大队长王定邦提出正式收编周叔屏武装,遭到了周叔屏的坚决反对和严正谴责。
1939年5月,正当周叔屏武装处在顽伪争相兼并之际,李先念率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到达安陆赵家棚。6月初的一天,安陆城的日伪军进入烟墩店岔路口一带“打掳”。周叔屏与李日新获得情报后,出兵从南北合击,日伪军猝不及防,受到重创后溃散。
周叔屏袭击日伪在安陆地区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引起了李先念的高度重视。针对周叔屏的为人以及他为顽、伪倒行逆施而感到彷徨苦闷等情况,6月中旬豫鄂挺进支队成立后,李先念决定争取周叔屏与新四军团结抗日。首先派支队政工干部关旭东等,并由他们通过李日新和丁鼎三等直接向周叔屏宣讲全国抗战形势,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使其在困惑中看到中国抗战的希望和自己应选择的光明前途,并自愿与共产党一道抗战。22日,一团政治委员周志坚与周叔屏见面,商定了反正事宜。尽管周叔屏对投奔党的怀抱持积极态度,但因其若隐若现的出人头地的思想作祟,加上顽伪兼并政策的影响,仍心怀疑虑:共产党对其政治上是否信任,武装是否让其带领等。周志坚洞悉这些后,当即表示:保留三大队建制,帮助加强装备,扩充兵力。23日,李先念在白兆山朱家洼热情地接见了周叔屏,祝贺他在人生道路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周叔屏深受感动,疑虑全消,幡然改图。24日,一团队在青龙潭汪氏祠堂召开欢迎大会,热烈欢迎周叔屏率部来归。其部队编为一团队三大队,周叔屏为大队长;所属两个中队编为七、八两个中队。随同反正的李日新中队,编为该大队九中队。从此,周叔屏成为党领导下的一名抗日战士,开始实现他的报国之志。
周叔屏加入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行列后,表现出非凡的革命胆略和积极性。在作战中,他指挥若定,英勇善战;在作风上,他关心干部战士,与大家同甘共苦;在政治上,他相信党,党叫干啥就干啥;在生活上,他公私分明,不谋私利……
1939年10月3日,周叔屏率部队在京山东部发起了歼灭土匪李又唐的战斗。李又唐是当地的大土匪,拥有3000之众,人称“黑色顽匪”,常在伪顽两派之间摇摆,但受害最深的还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李又唐在应城攻击抗日游击队,捣毁基层抗日民主政权,在白兆山奸淫烧杀,危害人民。周叔屏奉命消灭李匪,经过激战,歼其大部,俘虏25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四挺、步枪100余支。李又唐侥幸逃脱,其气焰和实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接着,周叔屏又率部参加京山新街战斗。10月12日夜,三大队及一团队其他大队在新街宿营,不料与从应城出来“扫荡”的300多名日军和数百名伪军遭遇。13日拂晓,三大队游动哨发现敌人,立即鸣枪告急。此时,日伪军端着枪冲到新街南水塘边。周叔屏立即率部队以南面寨墙为掩体,投弹堵击,阻止日伪军前进。这为各大队迅速进入战斗岗位,为寨内群众从东、西门转移提供了时机。紧接着,在团长张文津指挥下,周叔屏率部坚守阵地,打退了日伪军数次冲锋。天大亮后,张文津团长命令一、二大队配合三大队,分别从西、南两翼进攻日伪军。日伪军受重创,为挽救败局,便施放毒瓦斯,毒气弥漫在新街上空,三大队直受其害,许多战士淌泪流涕,有的窒息倒地。此时,周叔屏指挥战士用撒上小便的毛巾捂鼻抵御毒气,坚持战斗。三大队付出了重大代价,但牵制了敌人,为一、二大队对日伪军实行战略包抄、围歼创造了条件。午后,李先念司令员又率二团队赶来增援。激战竟日,日伪军惨败,除用汽油焚烧其100多具尸体外,其余的丧魂落魄,仓皇逃窜。
战后,大洪山内的国民党报纸用大号字体作标题,刊登了《新街一仗丧敌胆,鄂中地区建军威》的消息。此战使“恐日症”患者受到震动,汉奸、伪军为之颤栗,广大民众受到鼓舞,坚定了抗战必胜的信念。
就在此战结束后,支队党委根据周叔屏的要求和表现,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过革命战争硝烟的洗礼,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
安陆、随县接壤区是新四军从大悟山和白兆山东进西山的重要通道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1939年11月,部队党委派周叔屏回故里任安随抗日游击大队长,配合当地党组织,领导安随军民抗击日伪军,控制通道。1941年春,中共安随工委撤销,安随大队编入主力部队后,周叔屏调任新四军青龙潭留守处主任,仍在安随地区进行抗日军政工作。党组织对他的职务和工作岗位一次又一次调换,他都坚决服从。他说:“我是共产党员,一切听从党的安排。”不论在哪里,他都尽职尽责。他任安随游击大队队长时,看到主力部队不断发展壮大,军队被服用量大,便在安陆各地动员和依靠40多名缝纫工人,自带缝纫机办起了新四军安陆三里店被服厂。在留守处,周叔屏经管钱财,但他不贪占分毫。他对留守处人员生活关怀备至,可是,当时他妻子和孩子寄住亲戚家,生活十分困难,留守处的同志提出补助些钱给他安排家属生活,他却婉言谢绝。后来,部队首长知道了,便派周志坚登门慰问他的家属,并带去了生活补助费。周叔屏对组织的关怀表示感谢,但他认为自己对党的贡献太少,愧不当受。他那高尚的情操,赢得了组织和干部、战士对他的推崇与景仰。
1941年春,留守处撤销后,周叔屏重返部队,任新四军第五师安(陆)随(县)应(山)游击支队支队长。他利用地谙人熟的条件,率部队战斗在安随地区。周叔屏在鄂中抗战中的声望愈来愈高,安陆地区的日伪顽对他极为仇恨和惧怕,“黑色顽匪”头目晏永宽给周叔屏送去了恐吓信:“如不悬崖勒马,脱离共党,叫你脑壳开天窗!”并派特务伺机加害于他。对此,周叔屏淡然置之,并更坚决地抗击日伪,反击顽军。他还动员民众为新四军筹集抗战资金,扩充新兵1200余名。
7月28日,周叔屏奉命带领警卫班,护送十三旅旅长周志坚所部官兵,越过府河敌封锁线去大悟山。当他完成护送任务趁夜色返万家寨驻地时,却被来自安陆城关、雷公店等据点的日伪军所包围。周叔屏指挥战士左冲右突,终因敌众我寡,难以杀出重围。最后,他挺身而出,端着快慢机扫射群敌,掩护战士们突破了重围。他自己却因腿部中弹,不幸落入敌手。29日清晨,周叔屏被绑押到烟墩店。上午9时许,凶恶的敌人当着赶集的群众将他刺杀,终年39岁。就义时,他正告敌人:“抗日的中国人是杀不绝的!你们的日子是长不了的!”
噩耗传到新四军第五师指挥机关,首长和干部战士无不为之悲恸。8月上旬的一天,周叔屏烈士追悼会在白兆山钟家嘴隆重举行。十三旅及地方党政军组织的干部、战士和群众代表数百人到会吊丧。旅长周志坚代表师党委主持追悼会。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周志坚眸噙泪水,悲怆地说:“周叔屏同志的牺牲,是我军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烈士遗志,把民族解放战争进行到底。”李先念特为烈士题挽联一副:
渡府河思君功绩,望碧山壮我军心。
挽联既倾吐了李先念等领导同志对周叔屏的深切怀念,也表达了党组织对他的崇高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