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策:面对困难与不公,始终对党忠贞不渝

来源:黑龙江党史网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3-11-04 09:41

张策,曾用名王尚毅,笔名理煊,1911年2月28日生,陕西省高陵县船张村人。

张策中学时代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加入了渭北青年社1926年底从三原县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安中山学院学习,接受共产主义革命教育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毕业后,一度在高陵县国民党县党部从事学生工作和农民协会的组织、宣传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张策以教书、务农为掩护,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32年5月回到高陵,接省委的指示成为正式党员恢复高陵党组织,先后任中共高陵县特别支部委员、书记后组织暴露,被迫转移北上。1933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先后任陕甘边红26军42师连指导员、军政治部秘书、师政治部科长,坪子游击队指导员,中共陕甘边特委委员,陕甘边西区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和发展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5年,张策受“左”倾路线迫害,在“肃反”中遭到诬陷被关押。获释后,任中央党校白区工作班主任、总支副书记。1936年3月被派往陕甘省委,任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白区工作部长。同年9月,任中共中央东北军工作委员会委员、关中特委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后任特委常委、执委兼宣传部长。

1937年5月,张策作为关中地区的代表参加中共苏区党的代表会议。6月,进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年底,被分配到西安,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1938年8月回到延安,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兼蒲城中心县委书记。同年10月,赴冀鲁豫区,任中共冀鲁豫区党委常委、民运部长。1939年8月,任中共冀南区委组织部长。1940年12月,任群众工作委员会主任。1942年12月,任保卫委员会书记。1943年秋,在中共北方局党校参加整风。1944年,奉命离开北方局党校,任北方局巡视工作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张策参加了嫩江、东蒙、吉林、松江等根据地的创建工作。这年9月,经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决定,张策被调往东北哈尔滨工作。不久,调任中共嫩江省委,任白城子地方工作委员会书记。后奉中共西满分局指示,作为西满军区的全权代表,赴东蒙地区帮助组建内蒙自治政府,协助东蒙建立区域自治,创建坚持长期斗争的根据地。

1946年4月5日,中共东蒙工作委员会在西满军区驻王爷庙办事处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张策任书记。1946年5月,任兴安省政府副主席兼军区副政委。1947年5月,调离东蒙地区,任东北民主联军骑兵纵队政治委员。9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吉南地委书记。1948年6月,调任中共松江省委书记。1949年12月,兼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松江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1952年“三反”运动结束后,张策调往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52年9月,任交通部副部长兼中共党组副书记,分管人事干部工作和政治工作。1954年冬,调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兼任国家编制委员会副主任,兼管国务院出国工人管理局的工作。

1958年3月,张策被派往陕西,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兼西安市委第一书记、西安军分区政委。1962年12月30日,张策受“左”倾路线迫害,被免去陕西省委书记及西安市委第一书记的职务,调离陕西。1963年3月,到中央党校研究班学习,后又到普通班学习。1964年秋,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始,张策跟随工作团到了遵义。1965年5月,又回到了中央党校。“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迫害,1967年2月被“造反派”和西安来京串联的红卫兵抓走,押往西安游街示众。在此期间,张策写信向周恩来总理汇报了情况。后在周恩来的直接干预下,1967年3月8日,张策由西安返回北京。1972年12月6日,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

1978年3月,张策重新工作后,改任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局党委书记。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中央候补委员在担任中纪委副书记期间,张策考虑最多的是端正党风问题,“倾注全部心血和智慧,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1982年9月的中共十二大、1987年10月的中共十三大上,均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还是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在此期间,张策十分关心党史研究工作,撰写了多篇革命回忆录。1999年1月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8岁。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指导处 苏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