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还来:我的人格没有玷污,我是和光荣同在的

来源:“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4-09-27 16:28

卓还来(1912—1945),福建省闽侯县人。1912年5月出生在望族家庭。1933年,他从燕京大学毕业,获法学士学位。接着,他又报考法国巴黎政治学校,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在80余名报名者中,他是唯一的中国人。毕业时,又获博士学位。之后,他又转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国际关系,为期两年半。

1936年夏,卓还来学成回国,初任中国政府外交部一等科员。次年,出任中国驻越南西贡领事馆副领事。1938年初,主持馆务工作。他精通印度支那以及越南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尤为关注侨务,其政绩深为当局嘉许。1940年7月,卓还来调任北婆罗洲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兼管沙捞越华人事务。次年4月29日至5月7日,卓还来第一次巡视沙捞越侨民,慰问华人,受到广大侨民的热烈欢迎。

1941年12月8日,日军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向东南亚各国大举进攻。1942年1月19日,北婆罗洲山打根陷于日军之手,中国领事馆被包围,日军将刺刀搁在卓还来脖子上,逼他“合作”,遭严词拒绝。日军又索要领事馆档案材料,但他早已将重要文件付之一炬。他指着炉灰对日军说:“全部在此,可以取去。”日军大怒,当即抓捕了卓还来及其夫人和两个小孩。在监禁最初的几个月里,日军强迫卓还来脱离中国政府,加入已经投降日本的汪精卫伪政府。在遭拒绝后,又以高官厚禄引诱,但均告失败。同年9月,卓还来和家眷以及领事馆人员共7人被押解至沙捞越首府古晋,囚禁于离市区约2里地的巴都林丹集中营。该集中营看守严密,囚室数十间,每间囚禁70余人。卓还来与夫人分开囚禁,狱方只允许他们每周会面一次,谈话数分钟。

卓还来在集中营中每天吃的仅有稀粥、番薯,还被驱赶到附近草场从事苦力劳动,身心备受摧残,形容憔悴。古晋当地华人时常暗中接济食物。此间,日军仍然威胁利诱,逼其出面领导华侨与日军“合作”,卓还来不为所动。他在给夫人的口信中说道:“我问心无愧回答了所有问题,我的人格没有玷污,我是和光荣同在的。”

1944年9月,卓还来与8名英美俘虏一起由巴都林丹集中营迁禁到北婆罗洲的亚庇监狱。监房看守为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在牢中暗暗为他挪腾一个铺位,以便让他与当地华人囚犯交谈。1945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屡屡失手,英美盟军接连反攻。为避空袭,日军将卓还来以及另外4名英美俘虏迁往保佛监禁。易地之后,盟军飞机继续轰炸,看守人员及“犯人”时常到附近躲避,狱中一度显得比较松散。这时,侨民们拟定了掩护卓还来逃离监狱的计划。卓还来知道后,不同意实施。他劝慰大家说:“有你们帮助,我要逃走很容易。可是,日军找不到我,全地区的华人可能因此遭殃。我在监狱受苦已近4年,艰苦的生活已过惯了,现已接近和平和世界停战的时候,我不应该抛弃你们而逃走。”

1945年5月间,盟军轰炸根地咬机场,日军强迫卓还来连夜填补弹坑,遭卓还来严词拒绝。他致书日本当局,陈述自己是拘留犯,而非战俘,不应遭如此虐待。日军当局不但不予理睬,反而对他进行辱骂。6月16日,盟军轰炸越来越烈,日军忙于疏散,卓还来由当地警察带往附近山村躲避。从此,他与当地侨民接触频繁,有的侨领表示愿意带他出走或暂时隐蔽。然而,卓还来心系侨民,牢记自己是中国政府的外交官,肩负10万华侨的重托,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1945年7月1日,卓还来苦役“期满”,在“自由行动”几天后,又被日军拘禁于根地咬监狱附近的布鲁西柳苦牢。7月6日凌晨,日本警察以转移为借口,叫醒卓还来收拾行李。卓还来知道情势不妙,仍镇静自若,临行前对难友们说:“盟军到,速将吾等行为报告,再会!”5时许,中国优秀的外交官卓还来被日军枪杀于根地咬机场附近丛林,尸体复遭焚毁,时年33岁。

1989年1月,卓还来被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