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肠大战 气贯长虹
——记抗日英雄朱启勋
■彭云生
朱启勋(1909—1942),江苏省涟水县成集镇朱南荡人。在学生时代,他就投身革命,积极从事革命运动。为此,曾先后被涟水县中、黄渡乡师开除过。1930年,他参加淮盐地下党组织的“八一”暴动。暴动失败后,就在家乡一带抗暴打匪。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朱启勋于1938年初参加涟水抗日同盟会,并在成集成立支会,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和武装民众的工作,先后成立抗日基干队、自卫先锋队,大力进行抗日救国活动。
1939年3月1日,日本鬼子侵占涟城。3月17日,朱启勋与林士钧等十七人发起成立了“涟水抗日独立营”。6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涟水抗日独立营和淮阴抗日义勇队合编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八团,朱启勋任二营四连连长。同时,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八团又与薛华甫的独立中队一起改编为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第三梯队,下辖八、九两团,朱启勋任八团二营营长。
朱启勋在部队里对自己要求很严。一次,部队在朱南荡整训,他的营部就设在他家的前院。有人建议他到后院同家人团聚。他说:“我们这支队伍多半是本地人,谁不想同家人团聚?我如果对自己要求不严,怎能巩固部队、带兵打仗?”在整训期间,他始终没到后院去看望一下妻儿老小。部队整训结束要转移时,孩子有事前去喊他,他才随孩子到后院和家人见面,但未说上几句话,就又随部队出发了。更令人感动的是,他父亲病重,几次捎信叫他回去,他回说战事紧张,一直没有回去看望。父亲病逝后,他才抽空回去一趟,时间不到两小时,连送葬也未参加就又匆匆地回部队了。他十分感慨地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啊!”
朱启勋对战士爱如兄弟。在那个战争年代,部队给养有一定困难。战士缺衣,朱启勋就把自己家里的衣服鞋袜拿来给战士们穿。有一次夜行军,他发现一个战士鞋子坏了,他就将自己脚上的鞋子脱下来给这位战士穿。等到了驻地,同志们才发现朱营长是赤脚行军的。大家知道事情原委后,都十分感动,那位战士被感动得流下泪来,说:“我的好营长啊!”
1941年春,八团上升为主力,朱启勋任独立五旅三团二营长。此后,他转战于泗阳、沭阳、宿迁一带。他智勇双全,勇敢善战,加之自幼练成一手好枪法,百发百中,被人们誉为“神枪手”。因此,他屡建奇功,威震淮海大地,使日伪军闻风丧胆。
1942年6月,朱启勋的二营接受拔除宿迁陆集中心据点的任务。他用政治攻心和偷袭等战术,仅用十多天时间,就扫除了陆集外围的孙圩、曹炮楼等据点,使敌人不得不龟缩到据点内固守待援。朱启勋根据敌人工事坚固、碉堡群立、地势平坦的特点,决定留下少数部队在外围佯攻,主力退出陆集街,进一步作攻坚准备。但由于随二营一起行动的一位副团长反对,部队只好在陆集街布防待命。结果,当数倍于我的宿迁援敌猛扑到陆集街头时,部队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面对猝不及防的危急情势,朱启勋果断地对警卫排发出“冲出去”的命令,并吩咐全力保护副团长安全突围。说完,他就拔出驳壳枪,带头向外冲。可是,当他一枪撂倒封锁街头的敌机枪手、把副团长护送过危险区时,敌人枪弹却打中了他的右腹。他强忍剧痛,用右手捂住伤口,左手继续向敌人射击,又接连击毙几个敌人,迫使敌人不敢近前。腹中的血从手上一滴一滴往下滴,他全然不顾,继续镇定地指挥警卫排突围。在翻越一个墙头时,由于用力过猛,肚破肠出,行走十分艰难。他用力捂住流出的肚肠,以惊人的毅力指挥警卫排且战且退。终因流血过多,在离开战场二里处昏迷过去,战士们赶忙抬着他向后方医院转移。令人痛惜的是,尚未赶到后方医院,朱启勋就壮烈殉国了。后经医生检查,他身中九弹,流出的肚肠已经破裂。朱启勋盘肠大战的英雄事迹,很快传遍了淮海大地。有人写诗赞曰:龙城飞将今何在,豪气盘肠化彩虹。
朱启勋牺牲后,淮海区党委、行署、涟水县政府于1942年10月10日在朱南荡隆重举行追悼大会。区党委、行署、部队首长都题了词,以示哀悼。淮海区党委、行署负责人李一氓在悼词中写道:“血膏淮海之原野,鬼厉万夫而为雄,诚吾党之健者,惜赍志以殒终。功在保乡卫国,允当祀重,勋隆涟水。朱营长其年英、其战果、其死烈,虽太行山上左将军殆相同。”
朱启勋牺牲后,涟水人民为了纪念他和他的堂妹朱启杰烈士,为他们建兄妹烈士碑,将其家乡的小洋河改名为“杰勋河”,把他所在的乡村命名为“杰勋乡”“杰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