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溪兜

来源:中华英烈网 责任编辑:高千一 2018-02-11 16:29

张溪兜,1904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县。家境贫寒,她从懂事开始就在心里种下了对地主豪绅和黑暗社会的仇恨,只是因为缺少文化知识,无从理解压迫与剥削的根源所在,更不知道如何寻求解放之路。1926年秋天,北伐战争的隆隆炮声震撼着中国大地,龙岩后田村办起了旨在启发农民斗争意识的平民夜校,张溪兜每天晚上都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听课。她在平民夜校学得了一点文化,懂得了穷人世世代代受苦挨饿,并不是穷人命苦,而是因为阶级压迫和剥削,懂得了穷人要翻身就要团结起来,同压迫阶级斗争。不久,她和母亲张三姑先后都加入了秘密农会。

1927年4月15日,龙岩的国民党反动派追随蒋介石实行“清党”反共政策,革命斗争转入低潮。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张溪兜仍然坚持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各家各户串联,宣传中共关于“二五减租”的政策。在减租斗争中,她代表贫苦农民同地主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控诉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的劣迹,毫不妥协地坚持农民协会提出的条件,迫使地主作出让步。在斗争中,她日益显示出坚强的意志和组织才能,由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姑娘,成长为后田乡农民革命斗争的领导人之一,1928年春,她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中共龙岩县委领导后田暴动。张溪兜兴奋异常,她为响应暴动奔波于村里村外,把乡亲们召集在村子里的广场上,倾听暴动胜利的消息。随后,她找来一把斧头,站在人群里大声喊道:“乡亲们,祠堂谷仓里囤积的粮食,是我们大家辛辛苦苦种地来的,如今青黄不接,大家穷得揭不开锅,我们把那谷子分了!”说罢,她率领群众直奔山脚下的火星祠堂,抡起斧头敲碎大铁锁,把世代由地主据为己有的公谷,全部分给乡里的穷苦农民。

后田暴动不久,中共党组织在闽西又先后领导了上杭蛟洋暴动和永定暴动,统一组织了闽西暴动指挥部。为进一步打击反动势力,暴动指挥部组织各县武装,发动对龙岩国民党守军陈国辉部的进攻。1928年8月5日清晨,战斗刚刚打响,龙岩城西门战场上出现了一个用大刀长矛武装起来的妇女攻城队,24岁的张溪兜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头人。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敌人凭借优势拼命突围。张溪兜指挥妇女们点燃事先准备好的大量鞭炮,杂乱而清脆的鞭炮声犹如机枪连发,与攻城队铺天盖地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吓得敌人晕头转向,终于又缩回到城里。这次攻城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是打击了陈国辉的嚣张气焰。张溪兜和她的妇女攻城队勇敢机智的战斗作风,受到县委的表扬。从此,女游击队员张溪兜遐迩闻名,人民群众传奇般地颂扬她;而反动派极其恐惧和增恨她,贴出布告通缉她。

有一次,张溪兜接受新的任务,回到后田村侦察敌情,同时筹集游击队的军需物品。那天中午,她与母亲张三姑一起上山和游击队联系,随身还带着十几双送给战士们的草鞋。为了蒙骗敌人,母女俩穿着一身孝服,装扮成披戴奔丧的样子。娘俩出村不远,突然敌人的巡逻队迎面走来,要想躲避已来不及。她们佯装伤心地啜泣着,镇定地向前走去。不料敌军中有一个是本地人,认出张溪兜,一下子掀去蒙在她前额的白布说:“哈,伪装得不错嘛!我们奉命捉拿你多时了,今天该老子发财啦!”

张溪兜母女立即被押送到龙岩陈国辉总部。敌军官连夜审讯:“你是张溪兜?”“你既然知道,何必多问!”张溪兜回了他一句。敌军官碰了个钉子顿时恼羞成怒,举拳边打边骂:“你要是识相,就给我把游击队的情况说个清楚,不然我就扒了你们的皮!”任凭敌人辱骂恐吓,利诱威胁,张溪兜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残暴的匪徒把她捆吊起来,用皮鞭抽打,用石灰灌鼻,用香烟头烧灼,都没能征服这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只好把她们母女俩判刑三年,关进监狱。

1929年5月23日拂晓,激烈的枪炮声震撼着龙岩城。一支身穿别样军装的队伍冲进监狱,砸开牢门高声大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陈国辉被我们打跑了。你们现在自由了!”重新获得自由的张溪兜母女,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中去。在艰苦的斗争中,张溪兜赢得了乡亲们的拥护和信赖,当选为后田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

1932年秋天,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地处东线战场边缘的后田一带乡村被敌军占领。张溪兜带领从苏区撤出的红军家属和难民,转移到长汀一带。1933年春,她奉命秘密潜回家乡,担任后田乡党支部书记,恢复发展党组织和地方武装。当时,大片村庄被敌人焚烧成一片焦土,大批共产党员和红军家属遭到灭绝人性的迫害和屠杀。对此,张溪兜并没有动摇和退却。她一方面秘密地在群众中进行宣传,鼓舞人们的斗志,一方面组建一支游击队,开展武装斗争。

1934年冬,红军主力长征后,地主还乡团疯狂地进行反攻倒算。张溪兜率领游击队,镇压了一批最顽固的反动地主,没收他们的财产,或者给予罚款警告,打击了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群众的斗志。

在闽西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张溪兜和她领导的基层党组织,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动员群众支援红军游击队,配合游击队打击敌人。

红军长征时,将红八团留在闽西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当时的条件极为困难,每人每天口粮不足半斤米,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发新军装。张溪兜发动党员和革命群众给红八团献粮、送衣,并把没收地主豪绅的钱财购买布匹,动员村里的妇女日夜加工,为部队赶制一批军衣送到山上。当时张溪兜的家成为红军游击队的主要联络站,红军指挥员每到后田村就像是回到自己的家,既安全又温暖。

红八团的营地设在茂密的山林中,敌人在通往山里的各处路口设立关卡,严密封锁,企图把红军困死在山上。张溪兜紧紧依靠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机智的斗争。她们把肥料筒改制成上下两层,上层装粪肥,下面夹层里隐藏着食盐和大米,源源不断地送上山去。有时候,他们伪装成举办婚丧或祭祖坟的人群,分开抬着食物、猪肉等食品进山林。秋收时节,他们只割种在山边的地瓜、芋头的蔓叶,而把食用的根茎留在土里,然后通知山上的游击队来挖取。

1936年初,敌人在白土镇驻扎一个团,周围几十个村庄都修筑碉堡。这对红军游击队的行动构成很大威胁,红八团和游击队决定首先拔除威胁最大的几个碉堡。由于驻守碉堡里的团丁有许多是被胁迫的当地劳苦农民,张溪兜便发动团丁的亲朋故友写信,对他们晓以大义,说明红军的政策;同时,对一些家庭困难的民团家属,生活上救济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先后争取到十多个团丁,有的表示愿意拖枪投奔红军,有的留在敌军中做红军的内应。

1936年元宵节,敌人的戒备相对放松。张溪兜领一支游击队,分两路直扑敌黄邦、榴坑两个碉堡。由于事先已作了周密的布置,做内应的团丁得到信号就打开大门,游击队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这两个碉堡,镇压为首的反动头目,其余团丁每人发给两块光洋遣散回家。几天后,又逢白土镇一年一度的庙会,张溪兜率领游击队再次出击。她女扮男装和其他同志混入前往白庙求神念佛的人群,向白土镇的守敌发起突然袭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

敌人连续遭到两次打击,十分恼火,发誓要找红军游击队报复。红军游击队将计就计,由张溪兜带领一个短枪班往白土镇诱敌,敌人听到枪声马上出动追击,短枪队且战且退,把敌人引进红八团主力的埋伏圈,歼灭敌军上百人,缴枪70多支。从此,张溪兜的名字在白土一带神奇般地传开了,白匪民团也说游击队出了个双枪女将。

1937年元旦,张溪兜与区委机关的两位同志在榴坑活动,不料被敌人跟踪包围,情况十分危急。张溪兜当即命令两位同志从后窗跳出去,向山上突围,自己举起双枪进行掩护,战友安全转移,张溪兜却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密集的子弹向她倾泻过来,她毫不畏惧,利用墙壁作掩护,沉着地向敌人射击,子弹打完,她搬起屋里的板凳和所有能够用作武器的东西,愤怒地向敌人砸去。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女英雄张溪兜英勇牺牲。

张溪兜牺牲时,年仅33岁,但她的生命火花,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头,鼓舞着后人继续奋斗。人们将永远怀念她,怀念这位为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而献身的女战士。

(蒋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