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杰:为中国电影事业永葆锐气

来源:人民网作者:黄维、宋子节责任编辑:乔梦
2018-12-06 14:45

“主旋律电影应当艺术化地传播正能量”

记者:有网友说,在看您的电影时,内心总因影片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深感震撼。在您看来,什么是英雄主义精神?

翟俊杰:有一个观念深深扎根在我心里——军人首先要为人民服务。我17岁考入西藏军区文工团,61年的部队生涯培养了我深深的军人情结。我当年进军西藏时经历过两次战争,很多年轻的战友长眠在战场上。当年军区政委谭冠三曾说:“同志们,咱们进军西藏,保卫祖国边疆,我这把老骨头就埋在西藏,永远和西藏的人民一起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这些人都是英雄啊!正是这种英雄的精神,形成我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在我心中有一种抹不去的英雄情结。接受央视邀请拍《西藏风云》长篇电视剧时,我再回西藏,凡是有烈士墓的地方,我都去拜谒一下。

拍摄中的翟俊杰

记者:61年的军旅生活为您带来怎样的影响?

翟俊杰:部队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记住: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始终与人民和生活同呼吸、共命运,寻找挖掘生活的瑰宝,才能把精神力量播撒到观众心里。当我被授予“国家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称号时,和王心刚、张良、田华等前辈相比我感到惭愧。这是一种激励,敦促我更好地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回报社会。

军旅生活不仅在思想层面对我有深刻影响,也让我切实体会到真实的战争场景,对我日后拍摄战争题材电影有很大帮助。我经历过残酷的战争,缺氧严寒的风雪高原磨练了我的勇气和坚毅。当我把这些苦都吃下去,拍电影遇到更恶劣的天气我也不觉得辛苦,反而觉得很知足。作为一名导演,若不是在西藏军区文工团练就的功夫,今日何能统领摄制组的众三军!

记者:您拍摄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主旋律题材电影,包括《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决战》、《我的法兰西岁月》,以及三拍长征故事,主旋律电影和其它类型电影有哪些不同?

翟俊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通常以大人物、大事件、大场面为主要元素,它不仅肩负着对“史”的正确表述,更承担着对“史”的完美、细腻且符合艺术规律的创作。主旋律电影是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记录和写照,我的使命和责任就是弘扬中国精神。一次又一次“触摸”那段抗战史,每次都有一种别样的感受,但唯一不变的是民族精神,那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人民解放战争精神,新时期的抗洪精神、抗震精神、航天精神……各个历史时期的无数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崇高品德,是时代的主旋律。弘扬时代主旋律,是艺术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翟俊杰(右一)在《长征》拍摄现场为演员说戏

记者:您曾三次拍摄长征故事——《金沙水拍》、《长征》和《我的长征》,为何如此钟爱这一题材?

翟俊杰:首先,长征体现了人民军队义无反顾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其次,长征是中华民族美德的集中体现——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不怕牺牲、团结友爱;第三,长征也是对人类体能极限的一种挑战——饥饿、寒冷都没有打败红军。在种种艰苦之中,这种长征精神是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甚至是属于全人类的。

长征精神并不是口号,而是一段血与泪的故事,是不断激励着我的精神力量。我要通过电影将这种情怀艺术化地表达出来。拍长征、学长征,三拍《长征》也是电影人以身作则发扬长征精神的过程。第二次拍《长征》时,我带着演员重走长征路。我告诉他们,脱掉时髦的名牌服装,在荒山野岭中体验艰苦生活,这种都市生活和艰苦环境的巨大反差能让你们更贴近所扮演的人物。

记者:您的主旋律影片总是在表达主题的同时多增新意,获得观众广泛好评。在您看来,主旋律电影如何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

翟俊杰:主旋律电影应当艺术化地传播正能量,想尽办法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中国电影应艺术化地、形象化地来表达这个伟大时代。艺术作品要有吸引人的中国故事内核与充满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比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了苏联年轻女兵的战争悲剧,如果不是战争,这些女兵可以结婚生子,但是法西斯战争毁掉了她们的生活。什么叫做悲剧,把美好撕碎给人看就是悲剧。这种悲剧,就是艺术感染力的一种体现。

观众不可能牢牢记住电影的每一分钟,但是影片中生动感人的鲜活细节越多,越能够感动观众,一部作品成功的系数越大。《血战台儿庄》中,一个老兵蹲在战壕里思乡,折下一段嫩柳枝,做成柳哨,吹出《走西口》的调子,最后把集束手榴弹绑在身上和敌人的坦克同归于尽。这样来自生活的艺术细节,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好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