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一辈子做董存瑞精神的传人

来源:人民网作者:黄维、韦衍行责任编辑:乔梦
2018-12-06 15:04

张良与《董存瑞》导演郭维(右)合影(资料图)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要不断推出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您扮演的“董存瑞”是几代人心中的永恒经典,您认为在影视作品中该如何塑造英雄人物、讲好英雄故事?

张良:在拍摄《董存瑞》之前,我是一位年轻的话剧演员,从来没有拍过电影。起初,我在形象塑造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在摄像机前我无法表达出董存瑞的思想情感。我心想,我要塑造董存瑞形象,也应该像董存瑞一样,用一种顽强的精神来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我反复地阅读剧本,在没人的地方一个人偷偷地练戏。在董存瑞面前,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但也正是因为我在体现着英雄的形象,所以我必须像他一样去生活、去战斗。

后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也没有任何怨言,在工作中我努力在自己身上培养起英雄人物的思想品质,在影视作品中塑造好精神人物、讲好英雄故事,让观众在看过影片后,能感到身上增加了一种克服一切困难、冲开一切障碍的力量,让英雄人物的精神力量鼓舞大家前进。

“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去”

记者:改革开放后,您从演员转型为导演,是什么样的契机使您做出了这个决定?

张良:让我下决心从演员转行为导演,正是因为改革开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要让中国人民富起来。此时我已经调到广东了,在演过几部戏后,我自认为都不太理想。随后,我得知了深圳要建经济特区的消息,觉得机遇来了,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到生活中去,到火热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去,要滚一身泥巴、做一番事业。

有种说法叫“演而优则导”,其实不是。当导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说来都会从当场记开始积累经验,但我除了演员什么都没当过。当时珠影的厂长对我说,我可能是一位好演员,但不一定会是好导演,谁有好剧本敢让我拍?这些话对我是一个刺激,我身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这个机会太难得了,我一定要改行。

之后,我和我的妻子王静珠彻夜长谈,我对她说,我不当演员了,下决心要改行当导演,不会的东西我可以学。她看我下定了决心,也毅然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动画美术专业,和我一起转型,她开始学习编剧。党教导我们,到生活中去、向人民学习,改革开放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要抓紧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

张良执导电影《梅花巾》获第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像荣誉奖”

记者:转型当导演后,您拍了很多反映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影片,如1984年的《雅马哈鱼档》,这是中国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更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经济发展的“活广告”。

张良:我最初看到《雅马哈鱼档》原著的时候,一眼我就爱上了。主人公都是无业、待业在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醒了他们,让他们走上了自力更生的新路,这样的题材正合我意。此外,它写的是广州,我1972年到广州的时候,还是一片萧条,人们穿的衣服也是黑白灰,没有其他颜色。但改革开放后,正所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广州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个体商户如雨后春笋般成长了起来。我心里很兴奋,非常希望能把改革开放这几年来广州所取得的新成就如实地放到大银幕上。

在电影中,我倾力打造了两个“新”。首先是影片的主人公“个体户”,他们是改革开放造就的新人物,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广州最先盛开的花朵,对广州的经济繁荣功不可没。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我要讲述他们的故事,树立他们的形象,让大家关注他们的生活;其次,我要全情塑造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的新形象,当时我在广州已经生活了十余年,此前从未发现广州如此之美。时代在前进,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我们电影人应该和时代同步,有责任去记录、反映时代的脚步。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