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民”字号重装运输
报道说,走进旅训练场,一辆辆坦克、装甲车,在民用大型托平车上反复装载、卸载的景象,已经不再陌生:民兵预备役驾驶员正与官兵合练重型装备全装投送
2015年7月,“民”字号重装运输实现了装甲旅重型装备成建制远程投送。副旅长魏家伟介绍,过去靠旅自身装备的几台大型托平车投送,折腾20多天才能把全旅的履带装备运到装载站,如今借助“民”字号重装运输,只需两天即可完成同等任务量的运载输送。
2.关于“穿迷彩的蓝领”
该旅去年参加总部组织的实兵对抗演练,打破了全军“临时站台卸载重型装备”课目的纪录。参演兄弟部队对此刮目相看。为备战此次演习,他们在装卸载训练中邀请11名工作经验丰富的铁路部门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与官兵一起开展实装操作训练。经过系统培训,一批士官很快成为“穿迷彩的蓝领”。他们与地方“高级蓝领”一道研制出30余套卸载工具,搬运上千斤重的铁轨举重若轻;摸索出多种大锤和小锤交替使用的打道钉方法,固定枕木的过程明显缩短。经过对临时站台的结构和承重点位进行优化,既节省枕木又节约卸载时间,还提高了站台的稳定性。
3.关于灾害“红色预警”专线
该旅去年参加总部组织的军事演习,及时与途经3省6市县的地震、气象、水利和减灾等部门联系,签订协议,开通自然灾害“红色预警”专线。邀请17名专家为官兵讲解自然灾害常识和预防方法,建立完善防山洪、防泥石流、防地震、防雷击、防沙尘暴等16套避险应急预案。
有一天,该旅一个分队正在野外宿营,突然接到紧急撤离的通知。事后大家才知道,宿营地山坡上尽管水草丰茂,可下面却是多年前填平的雨裂沟。经水文、地质等部门现场勘测,连日暴雨浸透后十分危险。结果,部队刚刚撤离,就发生了大面积山体滑坡。还有一次,气象部门“红色预警”专线致电:两小时后,可能遭遇罕见的强沙尘暴袭击。旅里立即按应急预案组织部队紧急撤除装备的高架天线,将帐篷迅速装车,对精密仪器进行防尘遮挡,并捆绑加固车辆,官兵全部进入防护区域。旅长王海东回忆说,当时十二级大风席卷而来,房顶被掀开,大树被连根拔起,强风过后部队统计受损情况,除部分车辆装备挡风玻璃破碎外,无一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