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点亮“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阿里告别“电网孤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京品、王炳坤、格桑朗杰、刘羊旸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12-05 06:41:40

点亮“世界屋脊的屋脊”

——写在西藏阿里告别“电网孤岛”之际

11月29日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拍摄的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输电铁塔。 新华社发

新时代的雪域高原,一直在创造奇迹。

随着电力工人合上电气设备的开关,跨越上千公里的电流,经线路最后一个220千伏巴尔变电站的调配,源源不断输入到阿里城区,这个西藏最偏远地方长期缺电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12月4日,西藏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西藏也由此迎来了主电网覆盖全区7地市、74县(区)的统一电网标志时刻。

平均海拔4500米,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有“天边秘境”美誉的阿里地区,高寒缺氧,气候严酷。用上充足、稳定的电,过上小康生活,是阿里几代干部和10多万群众的心愿,也是党中央的牵挂。

近年来,藏西电力设施不断升级,各地市和县乡已经建成水电站、光伏电站和柴油机应急电站相互配合的电源体系,内部供电网络也已形成。但由于电源不足、供电不稳,仍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用电需求。

2019年9月17日,阿里联网开工动员大会在西藏拉萨召开。

透过电视机屏幕,数百名电力工人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豪迈誓师的镜头,让藏西百姓兴奋不已——“盼望多年,我们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前往阿里的路途,时而群山高耸,时而峡谷险峻,时而沼泽连绵。而车窗外唯一不变的,是一座座供电铁塔身负导线,宛如一条银龙穿行在高原大地上。

这不禁让人遐想,在这样的“生命禁区”,建设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运距最远、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需要面对怎样的挑战?

运输难、施工难、管理难……这可能是世界电力建设史上最难的工程。

位于日喀则市拉孜县与定日县交界处的嘉措拉山山顶,一座铁塔标注了全球500千伏输电线路的高度记录——海拔5357米。

31岁的谭晋是5357铁塔的项目经理。“我们从云南过来,对施工条件早有准备,但艰苦程度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车辆开到5248米的嘉措拉山口,前往山顶没有公路,塔材、建材、机器设备全靠人挑马驮。在这样的高度,连当地的骡、马都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从山口到山顶500米的路程,马帮走一趟就得半个多小时。

天气晴朗时,在嘉措拉山顶面向西南,可以远眺珠穆朗玛峰。

这里是眼睛的天堂,却是身体的地狱,初春零下20摄氏度的最低温度、10级以上的最大风力,加上不及内地一半的空气含氧量,考验着每个人的意志。

为了确保参建者的生命安全,工程全线投入医疗保障人员97名,配置救护车18辆,建立了16个一级医疗站、4个二级医疗站、4座固定式高压氧舱。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过50多天高强度作业,5357铁塔组立完成。当身高55米、自重42吨的铁塔犹如一座钢铁巨人屹立在大山之巅,谭晋和同事们禁不住喜极而泣。

经过3万多名工人的连续奋战,2020年7月26日,总投资74亿元的阿里联网工程全线贯通。1689公里的输电线路,将沿途16个县的38万农牧民接入其中。

2020年的冬天,大电网的到来,犹如雪中送炭,温暖了“天边阿里”干部群众的心房。

阿里地委所在的噶尔县狮泉河镇格桑路上,几家电器商行顾客盈门。“以前大功率家电很少有人问津,现在老百姓不再为用电发愁,这几天来‘买买买’的人多了不少,哈哈哈……”一位来自四川南充的女店主高兴地说,最近大电网成了本地居民的“最热话题”。

许多工厂、商家早已提前布局,抢抓大电网开通的商机。

点亮天路,温暖雪域。

从2010年起,国家在雪域高原连续建设青藏联网、川藏联网、藏中联网三条“电力天路”。每一条的开通,都为沿途城乡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广大农牧民告别了电荒。

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市,大数据储存、有色金属采选、绿色建材等耗电量较大的产业近年快速发展,藏药制造、食品饮料、高原种植养殖等传统产业也已“鸟枪换炮”,由人工生产为主转变为更多采用现代智能设备。

不甘落后的阿里,也启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追赶的步伐。

阿里地区行署副专员刘宏介绍,“打通电力瓶颈后,我们将集约化发展高原生物深加工,要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青藏高原上,一条条公路从无到有,曾给藏族群众带来多少福音。而今,将清洁能源送入千家万户的“电力天路”,为西藏推进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在西藏自治区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脱贫攻坚全面转入巩固提升阶段的重要节点,阿里联网既是一条光明线、脱贫线、民生线,也是一条保障线、生态线和开放线,必将书写雪域高原发展的新篇章。”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罡说。

天上阿里,不再寒峭。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张京品、王炳坤、格桑朗杰、刘羊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