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把培养新人当作“战斗任务”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永赟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9-13 06:39:49

把培养新人当作“战斗任务”

■张永赟

一直不明白,长平之战前,面对赵括母亲“括不可使将”的强烈建议,赵孝成王为何还要让赵括担任大将?近读历史,这才发现真实原因——赵孝成王是实在没办法了。

原来,赵孝成王选赵括为将,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人才库”里已经没有库存了,这才“矮子里面拔将军”。确实,当时的赵国,可堪大任的将才严重短缺:智勇双全的赵奢已经去世,足智多谋的蔺相如卧病在床,“犹自显英雄”的廉颇尽管“尚能饭”,但“龄高头似雪”,之前还被秦军“数败”,打起仗来经常“固壁不战”,怎能再为将?

由此可见,在赵国战败的诸多原因中,不注重接班人培养、战将青黄不接,是重要一条。遗憾的是,这样的教训,随后的一些王朝“哀之而不鉴之”。比如蜀国后期,能领兵打仗的将领来来回回就赵云、姜维那几个人,很少有新面孔,结果“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三国中最先灭亡。

与蜀国相反,同时代的吴国就特别注重新将领的培养。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吴国之所以能坚守东南数十年,注重在实战中培养新的战将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方面,朱元璋在打天下时也做得非常好。他手下的徐达、李文忠、常遇春、邓愈、冯胜等,都是他在战场上通过以老带新锻炼出来的。对此,朱元璋这样说:“年少的年老者参用之,十年以后,老者休致,而少者已熟于事。如此则人才不乏,而官史使得人。”

朱元璋保持“人才不乏”的这番话,国外一名历史学教授也作了意思相近的表述:高明的领导人,总是以超越现在的眼光,给他们的国家尽早培养赢得明天的人才。而那些走向没落的国家,无一不是他们的领导人缺乏这种眼光,或者说是缺乏行动。

前段时间,中国乒乓球队在奥运会上再次取得骄人战绩。中国乒乓球队为何能长盛不衰、保持恒强?在一个网站的话题讨论中,一名网友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发了一段小球员苦练乒乓球的视频。言外之意是,后备人才充足。其实不光是乒乓球,任何事业都是这样。后备人才不足,很有可能造成阿喀琉斯之踵;后备人才梯队成型,事业才能始终欣欣向荣。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培养新干部,延安时期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培养选拔了一批又一批“又红又专”的年轻干部。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向前看,我们这个事业是千秋万代的事业啊!“所以要大胆起用中青年干部。这方面可要解放思想呀,不解放思想不行啦!”可以说,正是因为“革命自有后来人”,才使我们党永葆青春、永远年轻。

一位思想家说:“一个组织要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补充新人。”补充新人、培养新人,敢给“位子”、善育“苗子”,是能力,也是胸怀,更是负责。一家外媒在展望中国航天的未来时这样写道:“看看他们指挥席上那清一色的年轻面孔就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有比神舟还快的进步。”

上世纪60年代,刘伯承元帅在组织一次演习时规定,全部由新人来指挥,并强调“以后大型军事活动要有意识地锻炼年轻干部”。新军事革命波涛汹涌,新作战手段不断变化,一个人已经掌握的本领顶多“各领风骚就几年”。如果总让老将坐“铁交椅”,到头来老将即便有心“了却天下事”,也会因为“可怜白发生”而有心无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同样呼唤“江山代有才人出”。始终高度重视培养年轻干部,把有计划地培养新人当作“战斗任务”,我们的军队定会如哲人所说,“年轻的血液让整个队伍有了改变未来的力量”。

(作者单位:武警甘肃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