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陆军工程大学政治理论教员王晶:“三颗心”赢得众人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由之 责任编辑:郭妍菲
2022-09-06 07:14:09

“三颗心”赢得众人心

■解放军报记者 李由之

王晶(中)和学员们。吴承杰 摄

初秋来临,王晶徘徊在教学楼前,看着来来往往的学员,弯腰拾起一片落叶。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她也将迎来自己的43岁生日。

干练的短发,平常的眼镜,身穿体能服的王晶看起来和学员几乎没什么区别。作为陆军工程大学的一名政治理论教员,她的内在和外表一样“年轻”。

“我从没觉得和学员们有代沟,90后、00后都一样。有些学员觉得我已经是当姨的年龄了,但我更喜欢他们称呼我‘晶姐’。”王晶微笑着说道,一如和学员聊天时的感觉。

王晶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她爱笑,说起学员,脸上流露的自豪掩饰不住;王晶是一个自信从容的人,学校大礼堂,面对台下千余名学员,她沉稳有度、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引起雷鸣般的掌声。

她的“起点”很高,入伍前是北大高材生;她的“落点”很实,“当一名老师,做一名‘播火者’,是我终生无悔的选择。”

教书不易,育人更难。从王晶身上,我们可以探寻到政治理论教员的“三颗心”:进取的决心、赤诚的真心和作为一名师者的责任心。

决 心

“我愿意接过这支火炬,把它传递下去”

尽管在教师节这天出生,王晶小时候的梦想并不是成为一名教师。

因为爷爷奶奶都是抗美援朝老兵,耳濡目染下,王晶也渴望建功军营。本科期间,部队首次在北京大学招收国防生,她第一个报名。

毕业后,王晶被保送国防科技大学读研。导师对军队教育事业的热爱深深感染了她,也是那时,王晶选择了走向讲台、走进教员的行列。

“我讲得一塌糊涂!”初次试讲的情形,王晶至今难以忘怀——台上,没有经验的她十分紧张,全程只顾埋头读稿。凌乱的讲课节奏,令台下听课的领导和专家们面色凝重。

课堂上“败北”,给了刚参加工作的王晶当头一棒。看着年龄相差不大的学员们,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但没想到,有学员看出了王晶的愧疚和自责,主动找到她说:“还记得你在课前征询教学意见吗?我们喜欢和你聊天,很多内容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启发了王晶教学方式的改变。“做老师完全不必拘谨,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带着“我一定能把课讲好”的决心,那之后,王晶对待每堂课都全力以赴,每一个环节和细处都反复推敲。

“要真正取得学员的信任,首先自己要做足功课。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王晶很少在凌晨两点前睡过觉。她家中的书柜堆满了各种专业类书籍,电脑也是个“聚宝盆”。直到现在,战友们制作幻灯片缺素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她。

书桌前,王晶挑灯夜战。针对生长干部学员、军士学员、军人研究生学员、地方研究生学员等不同群体的特点,相同的一堂课,她精心准备了四份教案。“讲到心坎才能根植心灵。”一次讲授思政课,她用自身从军的心路历程串连整个课堂,引起学员强烈共鸣。

对理论不断研究、对课程精心打磨,王晶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讲课方式。用同事们的话说就是:“王晶的教案就从来没有‘完成式’!”

原来,王晶总在思考更好的授课方法,不断融入新知识、新内容。直到上课前,她才会“暂时”完成教案。课后,根据学员的课堂反应和教学效果,她还要继续调整完善。

成为教员以后,对王晶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当属郭幼茂教授。平常有不懂的地方,王晶常常会向老教员们请教。一天,她在郭教授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有很多都超过了当页印刷的文字。

“郭教授发自内心地想要把政治理论讲好、讲透、讲到学员的灵魂深处,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打动了我。”看着这本倾注了多年心血的教材,王晶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火炬一旦被点燃,会在接力者手中燃烧得更加绚烂。“我愿意接过这支火炬,把它传递下去。”王晶坚定地说。

真 心

“天南海北的学员汇聚成大海,托着我向前走”

政工系的教员都知道,王晶和学员“亲”。这种“亲”,来自王晶和学员们将心比心,以心交心。

刘佳伟是2017级的课代表,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除了课堂上的交流,刘佳伟经常和王晶一起进行体能训练。这么做的王晶“师出有名”:请刘佳伟帮她达到长跑成绩优秀的目标。

参加“精武杯”比武之前,作为班级体能达人的刘佳伟竟然陷入焦虑,平日里笑嘻嘻的“小太阳”眉头紧锁。

“佳伟啊,你可是咱班的定海神针,我觉得你行!”“狭路相逢勇者胜,一定要相信自己啊!”王晶一边跑一边帮他减压。比赛结束后,刘佳伟如愿捧杯而归。王晶前去祝贺,两人对视无言,一个轻轻的拥抱让长久以来的压力在顷刻间得到释放。这时刘佳伟才恍然想到一个问题:他和王晶教员之间,到底是谁在帮谁?

毕业前,刘佳伟送给王晶一副手套。“佳伟带我跑步时,很多时候是在冬天。”这副手套,王晶每每戴上时心里都会觉得格外温暖。

去年,专业第一的学员叶永达,在面临选择时犯了难。

一方面,走专业分配,叶永达可选择的岗位很多;另一方面,他又想成为一名飞行员。“小事听从你的脑,大事听从你的心。你应该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渴望翱翔蓝天。”王晶对叶永达说,只要遵从本心,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会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此外,王晶还联系之前的飞行学员,让他们为叶永达讲述真实的飞行生活。“人生的关键处,需要‘八面来风’,才能避免‘一意孤行’。”现在,叶永达已经走进“蓝天骄子”方阵,在单位表现出色。

如满天星辰,王晶的学员散落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每年毕业寄语,不管话怎么变,她总不忘表达两层“意思”:一是永远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二是要保重身体。

没有豪言壮语的鞭策,只有最朴实的祝福。“我不在意我的学员获得多少荣誉,我只知道他现在就在海拔5000多米的那座哨所,在我心里他就是英雄。”

去年,王晶收到一位学员发来的微信消息,没有文字,只有驻地的一面五星红旗。雪山之巅,红旗迎风飘扬。王晶把这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配文:“我的学员在这里。”很快,王晶不停地收到学员们的消息。“教员,我在这里”:戈壁、海岛、公路……她的手机相册仿佛在瞬间变成了一幅实景中国地图。

“看着祖国各地的风景,我可骄傲了。”王晶笑着笑着,泪水夺眶而出,那是一种由衷的幸福——“天南海北的学员汇聚成大海,托着我向前走。”

责任心

“再开一门新课,让更多的学员听到”

予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

以前有人和王晶说过这样一句话:“是你需要工作,不是工作需要你。”思考之后,王晶说:“于我而言,这个‘工作’换成‘事业’,可能要更准确一些。”

有一年院校教改,临时加了《国际战略与国家安全》这门课,王晶匆忙上阵,没想到大受学员欢迎。毕业时,不少学员们表示,“我们真的很想再听您的课”。王晶就想,“干脆,再开一门新课,让更多的学员听到”。

背负巨大的压力,王晶准备上线一门新微课——《地缘政治和中国国家安全》。“白手起家”开一门课程很难。从筹划组建团队到项目立项,再到组织教案、录制节目,一点点“啃”下来,王晶说这是她这两年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事。

“拍微课要下部队实地拍摄,学员如果看到背景是他们所在的部队,会倍感亲切。”王晶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她去录课的地方全部在边疆,路途遥远加上工作繁忙,抽出五天时间离校,就只能拍一天的课。

黑瞎子岛,东极哨所。一场大雨,让拍摄推迟了几个小时。考虑到如果第二天再拍,会来不及赶回学校上课,王晶等得十分着急。雨一停,她立刻调整状态,赶往拍摄点。要拍的界碑在对岸,车开不过去,她毫不犹豫地开始蹚水。

突然,脚下一绊,身子直直坐在了水里。“没事,迷彩应该看不出来。”她笑着说。湿衣服糊在身上,虫子钻进衣服咬得满身是包,王晶仍坚持着拍完了这堂课。

从东海枸杞岛到桂南友谊关,王晶步履不停。今年,王晶的微课一上线军事职业教育平台,很快成为爆款。一节课5到10分钟,一个系列20多节课,课虽然不长,却凝聚着她的心血。王晶希望这门课能在手机端早日上线,让更多学员听到。

“所有的理论传播一定要有温度,要和官兵交心。”王晶的足迹到过地图上许多没有标记的点位。每次去边防宣讲前,她都会做足功课,根据所在地的不同特点做针对性调整。

内蒙古阿尔山,三角山哨所。第一次去时,王晶讲的是周边安全形势。与官兵面对面,现场授课的效果是连线无法比拟的。课后有新兵和王晶说:“以前我觉得在这守着就行,听您一讲才认识到,原来我们是那样的重要。”

新疆,阿拉马力哨所,王晶在这里碰到了她曾经的学员。课后,两人畅谈许久,小伙子内敛低调,气度更加沉稳。王晶问他苦不苦,平时寂寞不寂寞,小伙子反倒安慰她说:“挺好的呀,我早就适应了,你不要担心。”

哨所旁,小伙子望向脚下的长路,目光坚毅。他熟练地整理好装备,和老师摆摆手踏上了巡逻征程,摆手的姿势,依稀还是当年的模样。

那一刻,王晶感到一颗坚守的种子,已经在学员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