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本自制食谱 一片生产基地,走近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黄金辉 王祎鑫 等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12-01 08:32:19

写在前面

前段时间,许多单位陆续完成2021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笔试工作。与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文职人员相比,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在学历条件、福利待遇等方面有所不同。但他们同样是我军文职人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装备营房维修、勤务、农副业生产等岗位从事着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本期,我们走近几名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看看他们的工作情况,听听他们的成长经历。

一本逐渐变薄的自制食谱

■黄金辉  王祎鑫

朱东辉(左)工作照。黄金辉摄

武警安徽总队六安支队的很多官兵都知道,文职人员朱东辉有一本自制食谱。

几年前,朱东辉是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部的炊事员。该部常年担负繁重的边防战备执勤任务,拉动多、演练多、野外驻训多,由于交通和气候原因,炊事班日常准备的多是易于存储的食材,菜品种类相对单一。

那时候,常有战友问朱东辉:“朱大厨,我们什么时候能吃上家乡菜呀?”战友们的“念想”,朱东辉都记在心里。他利用休息时间汇总整理各地代表菜和特色小吃,并在网上查找制作方法,自制成一本食谱。

食谱制成后,朱东辉还没来得及一一实践,所在部队就随着改革开始了编制体制调整。最终,他带着万般不舍退役了。临走前,朱东辉对战友们说:“欠大家的家乡菜,我一定尽快学会,有机会再给大家做饭!”

退役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朱东辉得知部队正在招录文职人员,内心的军旅梦又重燃起来。

顺利考取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后,朱东辉成为武警六安支队一名炊事员。“好的伙食能顶半个指导员,我的责任就是让战友们吃好,吃出战斗力。”重回熟悉的岗位,他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承诺,又开始惦记起食谱的事。工作间隙,他常自掏腰包购买食材,照着自制食谱的步骤尝试制作。

一天下班,朱东辉又在食堂琢磨新菜品。保障处赵助理见到后,问他:“吃饭的时间都过了,你还在忙什么?”

“我是想试试菜。”朱东辉答道。“每天食材都是定量的,哪有多余的食材?”面对赵助理的询问,朱东辉赶紧说明试菜所用食材都是自费购买的。

了解情况后,赵助理向上级作了汇报。很快,支队党委研究决定,拿出一部分岗位技能学习经费,用于保障官兵和文职人员学习提升岗位技能。

听到这个消息后,朱东辉打心眼儿里高兴,他找司务长制订了具体学习计划,每到空闲时间,就常和几名炊事员一起研究讨论业务。

学习中,朱东辉的那本自制食谱由于比较全面系统,成为大家都爱研究的材料。每周学习时间,他就从食谱上撕几页贴在黑板上,大家共同研究尝试,遇到难题就一起查原因、找不足。

自制食谱就这样逐渐变薄,册子里的内容也逐渐变成炊事员们掌握的技能,支队几个炊事班的水平越来越高。

“这道辣子鸡可真地道”“小鸡炖蘑菇真有家乡味”……听到官兵们的认可,朱东辉心里美滋滋的:“支队的大力支持,让官兵们的饭菜越来越可口,也为我搭就了成长进步的阶梯。”

一片越种越好的生产基地

■武志广  李鑫

“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家山沟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土豆白菜下干粮。”这是艰苦年代,战略支援部队某基地官兵生活的真实写照。

基地地处深山,如今虽然条件大为改善,但由于地理位置、保密要求等各方面原因,还没有完全实现社会化保障,仍然保留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荣传统。

过去,官兵聚焦练兵备战主责主业,只能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进行农副业生产,人手不足、专业性欠缺,生产效率较低。专业技能岗位文职人员夏令建的到来,使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

来部队时,夏令建已经32岁了,从地方养殖户的勤杂工到军队文职人员,医疗养老等方面有了保障,福利待遇有了提升,职业发展等方面更是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部队给了我这么好的条件,我一定不辜负信任,把工作做到最好。”夏令建这样说。

别看老夏个头不高,平时沉默寡言,但在生产和养殖方面却是行家里手,一谈起蔬菜大棚和养猪场的话题就滔滔不绝。

第一次育苗时,夏令建按照以往经验进行配土,然而幼苗栽种到培育盒里后无一成活。他紧急向驻地的生产户请教,得知驻地土壤碱性大,肥料比例需要调整。

蔬菜的育苗周期很短,错过了就只能再等一年。为了赶上进度,争取在种植期到来前将幼苗培育出来,夏令建那段时间常常加班,针对不同蔬菜品种调整营养液。

在夏令建悉心照料下,幼苗终于出芽,赶上了种植期,当年幼苗成活率达到90%以上。到了收获时,蔬菜长势一片大好,黄瓜、茄子、青椒……各种蔬菜产量很高,单位官兵大饱口福。

后来,为了丰富官兵肉类保障,基地购买了几头种猪,夏令建和同事们又承担起了种猪喂养任务。

去年深秋,一头母猪临产,给母猪接生是个老大难问题。当时的气温很低,小猪不容易保温,而且大家都没有经验。认真研究后,夏令建和生产班的战友们把猪圈里里外外打扫了一番,铺棉被、拉稻草、备火盆。母猪生产那晚,他彻夜守在生产基地。终于,生下的11头小猪都存活下来。

今年以来,夏令建一直在琢磨增加蔬菜种植种类、扩大生产基地的事。他说:“我把菜种好,炊事员把伙食做好,军械员把装备管理好……大家各司其职,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就能为战斗力多作贡献。”

夏令建工作照。杨煜兴摄

立足平凡 追求非凡

■金雅兰

一座大楼的建成,离不开每根钢筋和每块水泥;一部机器的运转,需要每个部件和每个螺丝钉都发挥作用。部队这个集体,正如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每一名文职人员所处的岗位,都是这台机器上的零件。即使是保管员、驾驶员、炊事员、卫生员等,一样在战斗序列,战时他们为阵地输送器材、运送物资,为战友保障伙食,开展伤员救治等。

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什么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果子。上不上心、用不用心、尽不尽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同样面对平凡普通的岗位,不同的人开展工作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在全军各部队,像朱东辉、夏令建这样的文职人员还有很多,他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与平凡为伍,需要做大量琐细重复的工作,但他们没有满腹牢骚,也不抱怨岗位难作为,而是全身心投入,主动学习、勤加练习,久而久之,必有一天会实现由熟练到精湛、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但如果误把平凡看作平庸,心气没了、追求降了、标准低了,自然觉得无所作为,最后也就真的难有作为。

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再平凡的岗位都能涌现出佼佼者,再小的任务都有可以出彩之处。无论在什么岗位,文职人员都要深刻把握平凡与伟大的辩证法,有立足于平凡的心态和着眼于非凡的追求,肯下韦编三绝的真功夫、铁杵磨针的长功夫、刺股自励的苦功夫,以实际行动践行习主席“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小事当大事干,踏踏实实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的殷切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