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设计武器不妨多些用户思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西成 责任编辑:孙悦
2023-03-17 06:43:32

设计武器不妨多些用户思维

■张西成

从前,有一个秀才去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担柴的人)三个字,但是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又问:“其价如何?”卖柴人尽管听不懂全意,但听得懂“价”字,于是说出了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的人听不懂秀才的话,于是担着柴走了。

由秀才和卖柴人的对话想到一个名词术语——知识祸因,即人们忽视了自己拥有的知识,别人并不具备,此时知识带来的可能是麻烦而不是福音。其实,错不在知识本身,也不在知识占有量的差异,而在于双方对同一问题认知的差异、理解的差异、思维的差异,导致二者说不到一块、想不到一块、干不到一块。这种“知识祸因”,在武器装备研发使用方面也时有体现——军工科研人员不理解作战需求,部队官兵看不懂技术指标。一些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度量别人的感受,以为自己知道的,别人肯定也了解;以为自己喜欢的,别人肯定也爱不释手;以为自己设计出的产品,别人没有理由不接受。但事实绝非如此。

军工领域不乏这样的事例,有些武器尽管被军工厂商贴上各种“先进”标签,装备部队后却遭遇各种吐槽;有些武器,问世以来虽默默无闻,实战中却常有惊人之举。有些人评价一种武器时,往往只注重其射程、射速、精度等指标,并以此定优劣。但事实上,武器的可靠性、简便性、舒适性同样不可忽视。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说过:“我们的新装备研制一度堪称科幻级,新编陆军作战手册也对未来作战充满了不着边际的遐想。当然,这一切在巴格达小巷和托拉博拉山洞的枪声里破灭了,实战总是打破梦幻最可靠、最直接的办法,还是士兵对新装备研发的褒奖更靠谱。”这也在提示我们,一种武器从理论上讲无论多么先进、多么科幻,最终都要体现在一线官兵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上。原因很简单,“战争最终决定因素是现场拿着枪的人,这个人就是战争的最后武力。他才是支配者。”

据美国《财富》杂志对全球500强企业跟踪调查发现,顾客满意度每提升1%,5年后平均资产收益率将提高11.3%。以此类推,对于武器装备的操作性能而言,官兵满意率越高,那么到了战场其战斗力增值也就越大。作为军工人,只有多一些用户思维,多倾听一线官兵呼声,多以一线官兵的视角开展论证设计,才能打造出接地气、有威力的武器,为部队战斗力提升源源不断注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