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苏琨——
海天之间,和时间赛跑
■李姗 郭领领
夜已深,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苏琨还没有睡意。灯光下,苏琨仍在研究新一批舰载机生长学员的训练计划。
书桌右前方,摆着一个相框,里面是一张苏琨与飞行学员的合影。照片拍摄于2013年。那一年,25岁的苏琨完成新机型改装,从一名飞行员成为一名飞行教官。
如今,随着团队使命任务的转换,苏琨又投身于舰载机人才培养事业中。10年时光,日月如梭。伴随着新时代强军进程,海军飞行教官们不断突破自我,带领未来的舰载机勇士们逐梦海天,振翅高飞。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苏琨(右)与学员交流。蓝鹏飞摄
“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初春时节,某机场一片热火朝天景象。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飞行学员驾驶战鹰飞向蓝天。
看着学员们青涩的面庞,飞行教官苏琨想起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在苏琨心中,2013年是一个重要年份,也是他成长的关键节点。
当时,苏琨刚任教,就赶上了单位新机型改装。面对现代化的座舱设备、航电系统、火控雷达,苏琨和战友们铆足了劲头,加班加点学习理论。工厂专家来授课,他经常追着专家刨根问底。
经过一系列改装学习后,苏琨顺利完成新机型改装训练,并圆满通过考核,取得了新机型全课目任教资质。
自从招飞入伍那天起,苏琨就向往驾驶更先进的战机,飞向更广阔的天空。后来,他目睹了教官们如何不遗余力地指导“雏鹰们”振翅高飞。渐渐地,他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能够为一线部队培养输送更多的飞行人才,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苏琨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
当改革强军的大幕拉开,苏琨所在基地迎来了新的使命——培养舰载机飞行学员。苏琨又一次踏上改装之路。
“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快完成转型!”从岸基走向舰基,思维理念、操纵习惯等都需要转变。作为团队第一批改装飞行员,苏琨和战友们在心中掐着表,和时间赛跑。
改装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内容是反区操纵。为形成肌肉记忆,苏琨经常早上四五点起床,赶到模拟器飞行室训练,和战友们比着飞、抢着飞。每晚走出飞行室,他们的衣服上总有一圈圈白色汗渍。
熬过了艰辛,蜕变随之而来。苏琨等第一批改装飞行员向基地交出了优异答卷,成为团队转型的领头雁,为加速培养舰载机飞行学员提供了中坚力量。
苏琨的10年奋飞,是团队转型的缩影。从飞行员到飞行教官,从取得塔台指挥资质到取得陆基模拟着舰昼间指挥资质……面对一个个新身份的叠加、一种种新技术的迭代,苏琨感到很幸运:“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飞行教官苏琨(右)引导飞行学员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郭领领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刚才,我们分析了空中停车的原因。现在,我们一起探讨空中开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讲台上,飞行学员刘旭东正在授课,大队长苏琨则坐在台下认真听讲。这一幕,正是苏琨所在大队开展“翻转课堂”的场景。
“让学员成为课目主讲人,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深化他们对理论、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看着台上学员侃侃而谈,苏琨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带教学员10年,苏琨不断探索教学方法。他发现,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必须针对不同学员的特点因材施教。
训练上严谨,是苏琨坚持至今的教学原则。一次座舱实习,一名学员检查项目时出现漏项,苏琨当场叫停,让他重新准备。
舰载机飞行的高风险性,要求每名飞行员必须恪守“精准、守纪、零容忍”的舰载飞行铁律。在苏琨看来,良好的飞行习惯可以有效减少人为错误的发生。每一批学员来到大队,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这条铁律。
“高度好……”透过监视器,苏琨手持话筒,指挥学员开展陆基模拟着舰训练。
回到讲评室,苏琨根据飞行参数等数据,逐个讲评学员飞行中存在的问题。个别问题较多的学员,会被他单独留下一对一辅导,复盘每一个架次。讲评室、宿舍、餐厅……经常能看到苏琨讲评学员的身影。他耐心帮助学员们从理论、技术等层面查找原因,直到下一个架次中有所进步。
如今,苏琨已培养出多批飞行学员。他们奔赴天南海北,驾机护卫祖国的海空。2020年11月,海军首批生长模式培养的舰载机飞行学员张宇亮在航母上成功着舰,取得航母资质认证。作为苏琨带过的第一批舰载机飞行学员,张宇亮第一时间给教官苏琨打来电话报喜。
2021年,作为舰载机飞行教官代表之一,张宇亮登上“时代楷模发布厅”。对张宇亮而言,这是一个高光时刻。对教官苏琨而言,他的内心分外自豪:能亲历并见证中国海军舰载机飞行员生长培养链路全面贯通,何其幸哉!
如何抓住育人“黄金期”,高质量培养出更多舰载机飞行学员,是苏琨和战友们当前考虑最多的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要做的就是,用实干交出更优秀的成绩单。”苏琨说。
“你必须比对手更优秀”
第一次参加演习的场景,苏琨始终难以忘怀——
天空蔚蓝,苏琨和战友驾驶战机奔赴预定空域。然而,还没来得及实施战术动作,他们就被“敌”机发现并锁定。
演习结束回到单位,苏琨认真总结经验,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培养的飞行员,必须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战斗员。”后来,这一认识也成为基地全体飞行教官的共识。
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要想既教飞行技术,又教战术本领,首先飞行教官自身必须两手都过硬。为此,苏琨主动学习空战知识,经常与作战部队的战友沟通,研习最新的战术战法,积极完成战术能力升级。
“未来,战场条件更加复杂。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你必须比对手更优秀!”带着对打赢的渴望,苏琨细致研究各类复杂气象和特情处置要点,专门将这些资料整理到一个笔记本上,与学员们分享交流。后来,苏琨多次参加上级演习,在对抗中表现出色,赢得赞誉。
苏琨还经常带着学员们一起观看有关空战的书籍和视频。讲解基础课目时,苏琨会特意将战术背景融入其中,带着学员从实战角度重新认识每一个飞行动作。
清晨时分,朝霞满天,苏琨驾驶战机升空,俯瞰祖国大好河山。眺望下一个10年,越来越多海天战鹰将从这里起航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