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青春与青春对话》:青春与梦想在“云端”相约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何楚洋 辛 悦 责任编辑:孙悦
2023-06-13 08:15:46

青春与梦想在“云端”相约

——网络直播特别节目《青春与青春对话》背后的故事

■何楚洋 中国国防报记者 辛 悦

一档由北京市征兵办、北京市教委、国防军事频道和“央视军事”新媒体联合推出的网络直播特别节目《青春与青春对话》,自2021年5月播出以来,迅速走红网络。两年来,一批批优秀青年官兵代表相继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航天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对话青春。

本期“视点”,我们走近节目中这些青年官兵代表与青年学子,聆听节目背后的故事,感受别样的青春与家国情怀。

不管在哪里,青春与祖国同在

伴随清晨第一缕阳光,国旗护卫队队员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金水桥,走向国旗台,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此刻,来自新疆军区的钱生旭、麦吾兰、李鸿博和路俊霞等4名官兵就站在天安门广场。雄壮的国歌声中,他们代表战友,向国旗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这个镜头,便是《青春与青春对话》节目第一期的开始。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国旗护卫队荣誉室里,旗手袁晋爽为远道而来的4位客人,讲述一面面国旗背后的故事。当看到一面画在石头上的五星红旗时,麦吾兰格外兴奋,因为这面国旗来自他驻守的地方。

2020年,麦吾兰和战友在巡逻途中唱响《祖国不会忘记》的画面,让网友们记住了这个“大胡子中尉”。而袁晋爽在2018年的一次降旗时,从地上捡起一面国旗的视频走红网络,于是被网友们亲切称为“国旗卫士”。

解放军第947医院军医路俊霞带来了一面不完整的“红色医疗队队旗”。“这面队旗是去年年初我们执行任务时携带的一面旗帜。它跟着我们辗转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服务官兵2万多人次。山上环境恶劣,风吹石头跑,仅一个月时间,我们的旗面就被吹掉半个字,队员们提议在旗面上签字,表明继承弘扬红色医疗队不怕困难、用心服务官兵精神的决心。”

“这是一面曾经在班公湖升起的国旗。”新疆军区某团指导员钱生旭则带来了另一面国旗送给国旗护卫队,恶劣环境虽会让国旗褪色,却无法动摇军人守护祖国河山的坚定决心。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这段慷慨激昂的文字,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写下的《青春》。在北京大学李大钊雕像前,4名官兵与北大学子一同朗诵。

“执行任务时,我们通常不带信纸,所以我的入党申请书写在了三角巾上。”麦吾兰特意带来了一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一块不大不小的军用包扎三角巾上,写满了青年官兵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纯洁、纯朴、纯粹,我在他们还有他们身后那些年轻战士们的身上看到了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现场,北京大学学生、支边青年崔久秀感受颇深。

青春的声音唱响了青春的乐章,青春的乐章激发出青春的力量。正如节目最后路俊霞为学子们送上的真挚青春寄语:“你们是高校栋梁,我们在祖国边疆。不管在哪里,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祖国,我们的青春里都贯穿着家国情怀,我们的青春都与祖国同在。”

青春赛道不同,奋斗身姿不变

“走你!”这是航母舰载机的放飞手势。

在清华大学课堂,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副舰长徐英站上讲台,为清华学子介绍了这段放飞流程,再现了“航母style”的经典手势。

去年,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青春与青春对话》栏目组走进水木清华。做客清华的,还有来自海军山东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几位青年官兵代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0多年前,一群正值青春、风华正茂的青年,从西南联大开启了他们上下求索的征程。自强不息的奋斗,是一代代清华人的精神底色,也同样是新时代官兵在逐梦强军征程上的最美姿态。

从军25年来,徐英从一名弹药工程专业学员成长为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如今已是一名舰载机飞行员、航母副舰长。

“你不要‘躺平’,就是要折腾,要勇于选择,勇敢面对。”过去的10年,他参与并见证了双航母从入列到训练,再到驰骋大洋的每一个历史瞬间。青春对于他来说,是一次次劈波斩浪、逐梦深蓝的探索与突破。

“追求卓越”,这是镌刻在北京体育大学西门牌坊上的4个大字,也是该校校训。在志愿者的引领下,青年官兵代表从这扇大门走进北京体育大学。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这里不仅开创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先河,同时也培养了以许海峰为代表的200多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大批竞技体育人才。

在建设体育强国的征程中,从来都不缺少体育健儿顽强拼搏、勇攀高峰的身影,同样在矢志打赢的强军路上,官兵也用英勇无畏和铁血担当,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甘肃酒泉,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有一条特殊的“清绿铁路”,鲁双就是这里的巡道员。很多人都见过航天发射时的辉煌场景,却很少有人知道辉煌背后有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子弟兵。鲁双与同事们已经在大漠戈壁默默工作了10多个年头,深深扎根在这里,就像一簇簇平凡的骆驼刺。

“你后悔吗?”一位青年学生向鲁双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从来不后悔!”这句话铿锵有力,青春对鲁双来说,是“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默默奉献。“看到航天员‘飞天’的瞬间,觉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了。”

有人探索浩瀚宇宙,有人坚守戈壁荒漠,青春赛道不同,但奋斗身姿不变。神舟十二号航天员汤洪波现场连线时对鲁双说:“每一次火箭腾飞的背后,离不开你们的努力和付出,向你们学习、致敬!”

青春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模样

三,二,一,开始!相同的花季,不同的岗位。一样的青春,别样的精彩。大家好,这里是《青春与青春对话》……

灯光亮起,节目开始了,舞台背后,军事记者杜娟还在忙碌。作为节目主创团队成员之一,杜娟也曾是一名北大学子。这些年,她和同事上高原、下海岛、深入演训一线,用笔、镜头和话筒,记录和传播新时代革命军人强军路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每一位军事记者,都是在讲好强军故事中,绽放青春的风采。”3年来,他们与优秀青年官兵代表一同走进多所高校,把一个个青春故事,汇成了一首首青春赞歌。

在中国人民大学,来自海军航母部队的朱悦萌告诉大家,航母上有一个特殊的岗位:“间隙异物排查员”。他们的工作就是在航母的甲板上清理一切可能影响飞行的杂物。平日,他们或是顶着灼灼烈日,或是冒着刺骨寒风,一天下来连跑带走可达4万多步。

如果说,朱悦萌的青春,是“跟着航母闯大洋”的平凡坚守,那么在空军某部90后试飞员马晓云眼中,青春则是历经生死考验的志存高远。

有关马晓云的主要事迹,只有简要一句话:“完成重要型号飞机高风险飞行任务,在多次面临飞行重大险情时,为挽救国家重要武器装备平台作出贡献。”但这短短40多个字里,充满了高风险、飞行重大险情……似乎每一个字眼都在说明试飞员的日常工作有多危险。

试飞是勇敢者的事业。作为和平时期距离死神最近的人,他们的每一次起飞,都是对未知的挑战,他们的每一次飞行,都有可能遭遇生死考验,但为了探寻战机的极限,他们总是义无反顾。

“勇敢不是傻大胆。”对马晓云来说,从事这份事业,需要足够底气。这底气,来自对理论的熟练掌握,来自驾驶飞机的精湛技术,来自团队的全力支持,更来自起飞前无数次的科学论证。

学子手中笔,战士肩上枪,虽然是两种身份,但都有一个共同名字——新时代青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无论是火热的演兵一线,还是书声琅琅的菁菁校园,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永远都是青年共同追求的目标。青春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模样。

第71集团军“济南英雄连”连长孙金龙(右一)与大学生互动交流。图片来自网络  

空军试飞员马晓云(左一)同空军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飞行学员班的学员互动交流。图片来自网络  

鲁双讲述巡道兵的故事。图片来自网络  

《青春与青春对话》栏目组主创人员。图片来自网络  

海军首批舰载机飞行员、山东舰副舰长徐英(左二)讲述军旅经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