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正风求实效
■曹众善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事业兴衰。习主席在内蒙古考察时,对“以学正风”作出深刻阐述,强调“通过集中教育推动全党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党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是一条重要历史经验。人民群众看主题教育是否有成效,最直观的感受是看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是否有明显进步”。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边学习边整改,主动对标党风要求找差距、对表党性要求查根源、对照党纪要求明举措,让人民群众直观感受到我们党作风建设取得的新成果、主题教育取得的新成效。
大兴务实之风。调查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调查研究的过程是党员干部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是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也是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党员干部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对那些“老大难”的深层次矛盾问题不遮掩、不护短,敢亮家丑、敢揭伤疤,确保摸到最详细、最深处的实情。要眼往下看、脚往下走,深入基层“解剖麻雀”,多看看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后院”和角落,把书本上学不到、会场中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的好办法从群众中汇聚上来。新征程是一场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实干是最质朴的方法论。广大党员干部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弘扬清廉之风。“廉者,政之本也。”党员干部要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服务的。要树立正确权力观。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做到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不为名所缚、不为物所累、不为利所驱、不为色所诱,处理好公与私、义与利、是与非、情与法等关系,敢于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要筑牢思想防线。若是思想上“长了杂草”,主观上发生改变,就难以保持清廉节操。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加强党性锻炼等方面的重要论述,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自觉除尘去垢,纯洁党性、净化灵魂,让思想尘埃无处藏身。要坚守法纪红线。拒腐蚀、永不沾,是党员干部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党员干部要强化法治意识,心中始终高悬法律明镜,保持对法纪的敬畏,牢记法纪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三不腐”要求健全相关制度、严格执纪,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于一体,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养成俭朴之风。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法宝。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访问延安时,看到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生活后深受触动,感叹这是“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斯诺讲的“东方魔力”“兴国之光”,就是我们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俭朴之风。现在,物质条件虽然得到极大改善,但艰苦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俭朴之风一点也不能丢。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问题不单单是个人的私事,更是直接关系着党风政风社风的大事。党员干部要把生活作风问题作为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初心使命、对照党中央部署要求进行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入、更彻底的自我检视,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主动查找是否存在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等问题,不能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有所放松,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从思想根源上解决问题,时刻筑牢精神的堤坝。
(作者单位:武警江西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