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春力量 谱写奋进乐章
——写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之际
■解放军报记者 马 晶 仇建辉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闭幕式上,参赛代表团旗帜入场。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珙桐花盛开,“白鸽”舞枝头。
熊熊燃烧了12天的大运火炬,在现场数万观众的深情瞩目下缓缓熄灭。
今晚,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落下帷幕。一幕幕拼搏瞬间成为记忆,一段段友谊成为永恒。
体育承载梦想。成都大运会,让梦想落地,让华彩绽放,让未来生辉。以赛为媒,成都大运会以青春活力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办成了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让世界看到一个阳光、富强、开放、青春的新时代中国。
一
一棵“珙桐树”出现在闭幕式舞台中央,金色根系从观众席一路生长,一朵朵象征和平的“鸽子花”绽放枝头,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这个夏天,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生运动员汇聚于美丽蓉城,在赛场上挥洒汗水、顽强拼搏、挑战自我,共打破22项赛会纪录。由700余人组成的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全部18个大项的角逐,实现“满项报名”目标,拿到103枚金牌40枚银牌35枚铜牌。这是中国队参加大运会以来成绩最好的一次,中国队也成为大运会历史上第二个在一届大运会上金牌总数破百的队伍。
在成都,群星闪耀——
“从今年开始,我的比赛模式、报项、心态都开始与巴黎奥运会对标。这次大运会我报了9个项目,主要是为了锤炼自己应对高强度比赛的能力。”从福冈游泳世锦赛,无缝衔接成都大运会,中国运动员张雨霏在本届大运会参加的9项比赛中全部夺冠。中国队在本届大运会游泳比赛中,共获得18金2铜。同样从世锦赛归来的李冰洁表现不俗,在本届大运会上收获8金。新晋“蛙王”覃海洋也有着出色的发挥,斩获5金。陈俊儿、柳雅欣等年轻选手的出色表现,为中国游泳队备战巴黎奥运会树立了信心。
“我们巴黎见!”在大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吴艳妮跑出12秒76的个人最好成绩,不仅顺利摘得银牌,也拿到了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和巴黎奥运会的门票,她坦言要向更高的赛场发起冲击。
在成都,新星涌现——
职业生涯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23岁的陈冠锋在本届大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10秒16的佳绩,随后又以10秒17的成绩在决赛中摘得一枚宝贵的铜牌。
同样是在决赛第二跑道,同样获得铜牌,“中国飞人”苏炳添12年前在深圳大运会上跑出了他职业生涯的第一步。跨越12年,大运会见证了两代“中国飞人”的锋芒初露。在与队友携手拿到本届大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后,陈冠锋谈及未来,表示将拼尽全力向奥运舞台迈进。
在成都,遥望未来——
在成都大运会乒乓球女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3比2险胜日本队,顺利问鼎。2002年出生的出泽杏佳是日本队的主力选手,在场上压迫感十足,凭借快攻结合弧圈的打法,给中国运动员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几天后的乒乓球女单决赛中,世界排名第六的钱天一在面对出泽杏佳时,也是打满7局才以4比3赢下比赛。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位年轻的日本选手将成为中国女乒的又一强劲对手。
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帮助大学生运动员实现青春梦想。正如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评价说,成都搭建了一个美好的舞台,运动员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发亮、发光,追逐梦想。
中国选手吴艳妮在田径项目女子100米栏决赛后。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二
赛场上,青年运动员们奋力拼搏,书写了勇于挑战、超越自我的精彩篇章;赛场外,完善周到的赛事组织和青年志愿者的悉心服务,为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每个人的青春里,或许都有这样一个夏天——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用热情、汗水与努力浇灌饱满的梦想,敞开怀抱、拥抱世界。
对于成都体育学院的学生杨先念来说,这个作为成都大运会竞赛志愿者的暑假格外充实。他所工作的四川省体育馆,在本届大运会中承担了篮球项目的多场比赛。每到比赛日,他都要同场馆运行团队的工作人员一起,与国际大体联技术官员反复调试场地的各项设施,反复打磨竞赛流程,保证运动员拥有最好的参赛体验。“通过成都大运会,我切身感受到体育带来的活力与激情,也更加理解践行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中国大学生良好面貌的意义和价值。”
赛场外,各项公共服务保障工作的良性运转,同样为赛事举办奠定了扎实基础。
在大运场馆周边、赛事沿线、公园绿道、交通枢纽、商圈景点等人流量大的区域,均设有以城市宣传、赛事推广、便民服务等为主的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这些小站为参赛运动员提供引导服务、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当地风土人情……
奉献是青春的色彩。志愿者是赛场上的暖阳,城市中的清风。他们用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升华了青春的意义。
中国选手严海滨(右三)在男子200米决赛中。解放军报记者 宋 雯摄
三
从2001年北京大运会,到2011年深圳大运会,再到2023年成都大运会,大运火炬的每一次点燃,都成为中国体育、中国校园体育发展的重要节点。本届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让这一意义更为凸显。
来到成都大运会的女篮赛场,中国女篮前队长邵婷仿佛看到了当初在赛场上奋斗的自己。
作为运动员,她参加过两届大运会,随后进入国家队,登上奥运赛场。“我是大学校园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现在博士毕业了,回到母校成为一名女篮教练,我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学生球员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培养运动员,到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体育锻炼,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逐渐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学生体育社团和校园赛事,让校园中的大学生有机会能够广泛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营造出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夯实了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
与此同时,新一代的青年运动员对未来规划有着更宽广的视野。通过体育,他们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通过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青年运动员创造更包容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拥有更多元的发展路径,是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呈现出的可喜变化。
通过大运会,人们能够直观感受到校园体育的魅力。当体育深入校园,成为每位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一种教育方式、生活方式,校园体育的星星之火,定能形成燎原之势。
四
闭幕式临近尾声,一副出自宋代的《蜀川胜概图》徐徐展开。在科技加持下,这幅古图与成都现代繁荣的万千气象交相辉映。
以大运会为舞台,成都向世界敞开了一扇展示巴蜀风韵、时代风采、中国特色的窗口。在成都的公园、绿道、社区运动角等,一个个新兴运动项目,一张张运动笑脸,绘就城市运动热点图,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大运会的参赛主体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学生。青年代表着世界的未来。在以体育促进全球和平的意义上,大运会的价值更显独特。
友谊地久天长。以体育促团结,为国际社会汇聚正能量。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大学生朋友以饱满的热情和优异的状态,在蓉城谱写了一曲青春、团结与友谊的乐章。
成都,成就梦想!
梦想,点亮未来!
(解放军报成都8月8日电)
精彩不断延伸
■解放军报记者 马 晶
盛夏的夜晚,一轮明月悬挂天边,蝉鸣伴着凉风传来。风光旖旎的东安湖体育公园张灯结彩,吸引不少市民前往夜跑、骑行——“夏练三伏”乐在其中。
一河之隔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内,刚刚结束了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游泳比赛。在最后一个比赛日中,中国队选手逆转夺得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的精彩表现,让现场观众看得热血沸腾。蓉城小学4年级学生王欣怡一边意犹未尽地离场,一边和妈妈商量——希望利用暑假剩下的时间去学游泳。
7月28日至8月8日,12天时间,成都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纷呈的大运盛会。大运火炬虽已熄灭,但精彩永不落幕。大运会带给成都的“余温”,仍在继续惠民。
49个功能硬件和服务软件全部达到国际比赛标准的竞赛场馆,是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最为显著的体育遗产。其中新建场馆13处、改造场馆36处,新建场馆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均达到了绿色建筑的二星级标准;改造场馆大多数在高校,赛后可直接用于高校的体育事业发展。
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是成都自申办大运会以来重点建设的城市品牌之一。在大运会的筹办过程中,成都不仅先后成功申办了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赛、2025年世运会等国际顶级体育赛事,还成功举办了2022年世乒赛、2022年全国体操冠军赛等赛事。带动赛事名城建设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大运会带给这座城市惠及长远的遗产。
大运会带动城市品质提质升级,成为可感可及的城市遗产。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大运场馆,全民健身在成都蔚然成风。不知不觉中,大运场馆已成为成都市民健身的新主场。仅在2022年,大运场馆就面向社会免费或者低收费开放近8万小时,服务市民群众超过509万人次,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730余项。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还将继续服务于成都的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发展。
漫步成都街头,随处可见的体育公园,更为这座花园城市增添了几分青春与活力。依托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锦江体育公园、社区运动角等场地,飞盘、桨板、皮划艇、攀岩、腰旗橄榄球等体育项目不断得到普及和发展,让成都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有了更多的选择。
让世界了解一座城,体育是非常好的媒介。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更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向全世界展示自我的重要窗口。
成都大运会期间,来自全球的大学生运动员走上成都街头,将成都人民的热情、友善通过社交网络分享给世界各地的体育迷。从三星堆到三国蜀地,从都江堰到杜甫草堂,从熊猫故乡到火锅之城……随着大运会的成功举办,成都厚重的历史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受到全球年轻人的热捧。
大运会不仅为这座城市涵养出浓厚的体育文化沉淀,更通过大学生运动员青春洋溢的身姿,向全世界年轻人展现出成都的城市形象与魅力。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一场跨越国界的青春对话。成都大运会赛场内外,竞技与交流的双主线,贯穿始终。成都,成就梦想。青春在这里集结,友谊在这里升华,属于成都大运会的故事必将在未来不断延伸。
(解放军报成都8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