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绿化,让城市更宜居
——来自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声音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建设成效显著。面向未来,城市绿化需进一步提高科学性、专业性。城市绿化应如何选择植物?如何更好地用好乡土树种?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让我们聆听来自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建言。
充分利用乡土树种
近年来,多地栽植具有城市特色的乡土行道树树种和花灌木,形成不同风貌的道路景观。例如,北京的道路月季、广州的三角梅过街天桥,都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植物景观。
本地的乡土植物和乡土树种生态功能最强,适应本地环境,生态安全性也最好,有利于塑造和延续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愁植物景观风貌。应注意的是,在树种使用上注重多样化,适当增加树种的丰富度。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乡土树种的使用率达到80%以上,但单一树种的使用量不能超过2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王 成
探索打造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以生态为本底,以城市风貌为基础,最终还是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之前城市建设完全是按照工业文明来建的,严格的道路、办公区、工厂区、居住区。随着技术的转型升级,我们将迎来全面的数字化,在此过程中城市就应该有相应的新形态产生。
公园的开放和城市绿道的建设,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发展,也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如此,公园城市深度建设还赋予城市独特的气质。在北京,一到春天全城的人都去看桃花;杭州8月桂花开了,大家都去赏桂花。这种气质都是一座城市独有的。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 郑 曦
重在全盘科学规划
在城市绿化的具体工作中,“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必不可少,即对城市的绿地、公园及各种公共空间进行整体规划,制定相应的技术指标,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些指标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绿化水平和质量。
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相配套的城市树种规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化的植物选择原则,首先是适地适树,即在一定区域范围选择适宜生长的树种,其次坚持经济性与生态性并重。
树种规划要求制定出城市的基调树种和一般性树种,同时对乔灌木的比例、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针叶树与阔叶树的比例进行明确规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赵世伟
(综合各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