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
日军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屠戮百姓,掠夺财富
中国人民从此开始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
那段浴血奋战、救亡图存的不屈岁月中
涌现出无数优秀抗战歌曲
这些响彻神州的旋律
是冲锋的号角
是奋战的鼓点
激励着中华儿女与日寇血战到底
今天
重温这些抗战旋律
铭记历史
砥砺前行
点击聆听《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亡国奴的悲惨遭遇,喊出了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强烈心声,点燃了全国民众的爱国热情,鼓舞更多的人走上抗日战场。
点击聆听《打回老家去》
“打回老家去,打回老家去!打走日本帝国主义,东北地方是我们的!他杀死我们同胞,他强占我们土地。东北同胞快起来!我们不做亡国奴隶!”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誓死收复失地的钢铁意志和百折不挠的抗日决心。“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接连派出大批骨干奔赴东北抗战一线,东北抗日联军长期坚持在白山黑水之间,成为全国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点击聆听《抗日军政大学校歌》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战火纷飞的年代,抗大校歌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号召令,多少爱国志士伴着歌声,奔赴延安找寻民族的光明与前途。无数热血青年,高唱抗大校歌开赴前线奋勇杀敌,上演了一幕幕救亡图存的壮士之歌。
点击聆听《到敌人后方去》
“到敌人后方去,把鬼子赶出境。不怕雨,不怕风;抄后路,出奇兵⋯⋯”《到敌人后方去》刻画了豪迈勇敢的游击战士、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在艰难岁月里激励无数游击战士英勇作战、保家卫国。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广泛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扩大抗日队伍,开展游击战争,把敌人统治的后方变成了抗日的前线。
点击聆听《在太行山上》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太行山根据地是八路军坚持抗战的坚强堡垒,为中国抗日战争和革命走向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日军疯狂进攻,各地普遍建立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形成“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抗战热潮,筑起了抵御外侮的“铁壁铜墙”!
点击聆听《黄河大合唱》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危难关头,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抱病写作六天六夜,完成《黄河大合唱》的全部谱曲,用高亢的旋律呐喊出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吼声,唱响了四万万人民团结抗战的最强音。那激昂之声,从延安的窑洞里,迅速传遍了全中国,激荡了无数民众的爱国情怀,加入到民族解放的行列。
点击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一首童谣背后,是一群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际,坚韧不屈、慨然赴死的壮烈。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连八九岁的孩子也组织起来,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千万个抗日小英雄凝聚成的“王二小”,英勇无畏,与敌人斗智斗勇,他们与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抗日重任。
点击聆听《南泥湾》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1940年底,八路军359旅开赴南泥湾。一双双紧握钢枪的手,拿起了锄头镰刀,实行屯垦,生产自救,向荒山野岭要粮。短短几年时间,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南泥湾》也传遍全国,歌中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抗战中的中国人民。
点击聆听《游击队之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这曲脍炙人口的《游击队之歌》一响起,游击战士们巧妙灵活地与敌人周旋,伺机消灭敌人的形象生动地浮现在人们眼前。1937年,八路军115师在山西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几个月后,在山西抗日前线慰问演出的贺绿汀创作灵感被激发,写下这首振奋人心的歌曲。这首歌曲迅速传遍山西各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而传遍全国各抗日战场,增强了抗日军民必胜的信心。
点击聆听《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抗日烽火中诞生的《义勇军进行曲》,喊出了一个民族不屈服外侮的怒吼。今天,这首救亡图存的战歌成为象征民族魂的国歌,在国际场合、在世界屋脊、在南北极、在太空奏响。84个字,37小节,46秒,这是令每个中国人热血沸腾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成为永驻人们心底的奋进之声,无论身处何地,只要铿锵有力的国歌声响起,那就是祖国在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