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贯穿”和“融入”上下功夫
■田忠良
习主席强调,探索政治工作服务保证战斗力建设的作用机理,把政治工作贯穿到战斗力建设各个环节、融入到军事斗争准备全过程。
兵行千里,政治工作如影随形。驻训场设置在哪里,政治工作就应跟进到哪里,不断提升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野外条件下,训练任务繁重、生活环境艰苦、实战化要求高、节奏转换快、管理难度大,90后、00后官兵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趋于多样,这些都为开展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
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克劳塞维茨认为:“物质的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贵重的金属,才是真正的锋利刀刃。”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指战员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发挥到极致,被美军称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未来战争,不仅是武器的对抗、智慧的碰撞,更是精神和意志的较量。我们要大力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在实战化训练中砥砺血性胆气,按照“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标准,培养敢打必胜的尖兵。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要用心用情服务官兵,才能激发他们思想深处的内在动力。个别政治干部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时,官兵入不了耳,更入不了心,结果就像高原烧开水——总到不了高沸点。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深入官兵,把官兵的思想动态摸透摸准,主动为官兵办实事解难事,才能把工作做深做细。
野外驻训是实战化练兵的黄金时期,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能打仗、打胜仗,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保证任务的完成。要因地制宜,让“流动课堂”真正走进帐篷、车厢、演训场。要采取化整为零、融合融入的办法,把政治工作做精做细、做活做深,使政治工作与演训任务同频共振、互促互进,确保野外驻训条件下政治工作有序推进、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