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学用“两张皮”
——“让主题教育在基层见行见效”系列谈之三
■郭崇学
插图:周 洁
●主题教育能不能走深走实、落地见效,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能否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习主席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当前,军队第二批主题教育已经全面启动,这是在第一批主题教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基础上,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军心、铸牢军魂的重要举措,事关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创强军兴军事业新局面,要求我们务必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确保理论学习取得实效。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在于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变成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主题教育能不能走深走实、落地见效,一个重要标尺就是看能否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现实中一些人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但工作中却拿不出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干不出什么成绩,工作见不到什么起色。如此“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嘴上说得再漂亮,也是虚浮的、空洞的、苍白无力的。这种忽视实践、重学轻用,甚至学一套、做一套,背离实际、学用脱节的现象,就是名副其实的学用“两张皮”。
毋庸讳言,学用“两张皮”问题如今依然存在,有的党员干部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上做得还远远不够,存在诸多不良现象。譬如,有的嘴上讲对党忠诚,工作中却夹带私货,对组织不报真情、不交实底;有的会上讲担当作为,任务面前却不愿担责,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经常把守正创新挂在嘴边,干事情却抱残守缺、刻舟求剑;有的张口就是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私底下却无视律令、我行我素,等等。凡此种种,都是学用脱节、知行不一的表现,都是同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格格不入的。
学用“两张皮”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学风问题。学习如果不能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不能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就是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究其根源,要么是信之不真、内化不力,对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价值认识不够,一般化、片面化看待科学理论这一锐利思想武器,缺乏用理论之“矢”射问题之“的”的思想自觉;要么是学之不深、浅尝辄止,知其言而不知其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厚实的思想积淀和理论功底;要么是两者兼而有之。总之,学用“两张皮”的症结在于没有把科学理论内化为思维认知、价值认同、理念认可,没有内化为工作指导和行动指南,结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使理论学习变成了叶公好龙、镜花水月。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也是我们学习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学得实不实、深不深、有没有效果,不在于话说得多么漂亮、讲起来多么头头是道,而在于指导实践干成了多少事情、创造了多少实绩。学习理论决不能止于表态,而是要联系实际、结合工作、见诸行动。抓学习若是把心思精力放在做表面文章上,不在真学真悟、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到头来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只有做实“联系”的功课,做好“结合”的文章,才能使理论学习同思想和工作在实践中产生“化学反应”。
防止学用“两张皮”,必须注重把握学习的特点规律,着力抓好理论武装,切实以科学理论引领各项工作,做到学以致用、学用并进。最根本的是把学习理论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使理论学习成为武装思想、淬炼党性、提纯底色的过程。最关键的是把学习理论同提升能力本领结合起来,紧密联系职责使命和岗位需要,持续深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从科学理论中汲取智慧、更新理念、开阔视野,培塑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真正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本领。最有效的是把学习理论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锚定现实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解决影响高质量发展和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下气力纠治官兵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见成效不收兵。
对党员干部而言,既要参与接受教育,又要组织推动教育,既要当“学生”,又要当“老师”,展现什么样的姿态,立起什么样的标杆,能不能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主题教育的一个鲜明风向标。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坚持“既挂帅又出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从自身做起,坚决摒弃理论学习形式化、套路化、表面化,把功夫下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上。带头深学细悟、铸魂增智,带头实干担当、积极作为,带头检视问题、落实整改,切实发挥知行合一、躬身实践的示范效应,形成“头雁领航、雁阵齐飞”的生动局面。
(作者单位:73226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