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哲学思维抓建基层
■刘翔
哲学作为思辨之学、智慧之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习主席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基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容宽泛、情况复杂,需要领导机关运用哲学思维和方法科学抓建、高效指导,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运用哲学思维抓建基层,应遵循内外因作用原理,正确处理抓建与自建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变化是由内因决定的,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原理启示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正确把握抓建与自建的关系,牢固树立“依靠基层建设基层”的思想,尊重基层主体地位,提升基层“造血”功能。要在尊重基层中调动基层。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系。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端正对待基层的根本态度,牢固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思想,多欣赏少指责、多肯定少埋怨,多放手少包揽、多还权少干预,坚持问计基层、问策基层,让基层在被尊重、被信任中自觉强化自建责任和动力。要在了解基层中帮带基层。基层单位建制类型、担负任务、编制装备、建设基础、所处环境等不尽相同,建设情况千差万别,抓建思路也不能千篇一律。领导机关抓建基层,要熟悉基层、了解基层,只有把基层的情况摸清找准,才能因情施策、因地制宜,进而增强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在关爱基层中激励基层。基层官兵处在强军一线,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条件艰苦、工作辛苦。领导机关抓建基层,要充分理解基层的难处苦处,做到筹划工作考虑基层实际情况、部署工作考虑基层承受能力、讲评工作考虑基层真实感受,真情关爱基层、激励带动基层。
运用哲学思维抓建基层,应认清共性与个性的内在联系,正确处理抓全面与创特色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共性决定事物的本质,个性揭示事物的差异。没有共性便没有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这一原理启示领导机关,抓建基层既要坚持全面建,又要注重抓特色,立足全面抓特色,抓好特色促全面,不断推动基层建设协调发展、进步创新。要注重在赓续传统中蕴育特色。我军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最鲜明的个性。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引导基层珍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特色标识、凝聚人心的精神旗帜、鼓舞士气的传家法宝。要注重在重大任务中锻造品牌。面对使命任务的拓展、遂行任务的多样化,领导机关要敢于给任务、压担子,激励基层迎挑战、经风雨、受考验,在执行任务中培育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特别能战斗的血性、特别能吃苦的作风、特别能忍耐的意志。要注重在久久为功中练就绝招。一击制胜的高招、一剑封喉的绝招,无一不是久久为功、长期磨砺的结果。领导机关抓建基层,既要善于帮助基层发现优长、找出亮点,更要督促基层驰而不息、一以贯之,把平常工作抓到极致、练就绝招。
运用哲学思维抓建基层,应把握质量互变规律,正确处理突击抓与经常抓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这一原理启示领导机关,抓建基层必须正确处理突击抓与经常抓的关系,把更多心思和精力用在抓经常打基础上,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基层建设发展。要端正指导,切实解决“心往哪里想”的问题。基层经常性工作落实不好,原因方方面面,但重要一点在于领导机关政绩观出现偏差。经常性工作需要下长功夫、细功夫,成效难以立竿见影,领导机关如果图一时之功、求一时之名,势必产生政绩冲动。要树好导向,切实解决“劲往何处使”的问题。抓基层打基础,需要领导机关树立鲜明导向,既重视重大任务完成情况,也重视经常性工作落实质量;既重视硬件设施的改善,也重视部队建设的文化内涵;既重视单项工作成绩,也重视全面建设发展。要优化环境,切实解决“活力从哪里来”的问题。激发基层抓经常打基础的内生动力,领导机关必须在正规秩序、减压释负、浓厚氛围上下功夫,强化法治意识,坚持按纲要抓、按条令管、按制度办;贯彻简约高效原则,确保基层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科学组织评比,立起战斗力标准“硬标尺”,坚持争在平时、比在经常,最大限度调动基层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作者单位:武警第二机动总队)